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

慢综艺成为了2017年国产综艺的关键词,但同时又变成了一个伪命题。

从去年开始,《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的红火,让慢综艺开始成为国产综艺的新势力,而随着今年以来《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等慢综艺持续刷屏,从电视台到视频网站,国产综艺俨然进入慢时代。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1)

但慢综艺的口碑和收视却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慢综艺豆瓣评分频频超过9分,成为国产良心综艺的代名词,但是在收视和点击量上,慢综艺与“快综艺”还有一定的差距。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慢综艺的集中上线,国产慢综艺也正面临成长的烦恼,一批像《亲爱的房子》这样制作严谨、明星阵容不弱的慢综艺接连遭受收视和口碑的双重滑铁卢。

国产慢综艺缘何能流行,又如何突破收视和口碑瓶颈?慢综艺怎样从一个标签,变成一种具有文化生命力的综艺类型?

也许海外成熟慢综艺能提供管用的秘笈。

国产慢综艺之困:收视口碑越跑越慢、慢综艺“不温不火”

大量打着慢综艺标签节目的集中井喷带出了2017年慢综艺的好年景,但并不是所有的国产慢综艺都能满载而归。

国产慢综艺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收视格局,目前市场面上流行的国产慢综艺节目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文化类慢综艺。从表面上看,它们占据了国产慢综艺塔尖的位置,无论收视、口碑和讨论度都领先于其它类型的慢综艺,但真正成功的也只有这几款代表作,还有大量各省级卫视推出的同类诗词文化类节目,由于节目模式雷同、内容平淡,并未取得惊艳的成绩,这几款热门慢综艺形成了慢综艺表面的红火,但文化类慢综艺的整体收视并不乐观。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2)

第二类是《花儿与少年》、《旅途的花样》等明星结伴旅行的旅游类慢综艺,这类慢综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各大卫视播出,一度也凭借剪辑强化明星冲突等手段,引发了收视热潮,但随着观众对节目套路的熟悉和节目风格的转型,上述旅游类综艺也纷纷进入收视平淡期。今年播出的第三季《花儿与少年》收视远不如前两季,成为这类慢综艺收视退潮的典型代表。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3)

第三类是《向往的生活》、《青春旅社》等以明星经营民宿为内容的民宿类慢综艺,这类综艺则正在走出一条高开低走的抛物线,在《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取得收视口碑佳绩后,近期推出的《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则接连遭遇收视口碑下滑。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4)

国产慢综艺为什么迅速崛起为荧屏主力,又为什么很快遭遇审美疲劳?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跑男》、《极限挑战》引发快综艺跟风浪潮之后,这种游戏类的节目新鲜感很快过去,而明星不撕、画风清新、节奏不快的慢综艺宛如一股清流, 切中了观众向往慢生活和文化审美的需求,因此迅速崛起。

“但国产慢综艺其实还在探索阶段,却突然经历了一段过快成长,因此国内慢综艺的发展其实并不健康,快综艺经过几年的发展,制作已经很成熟,而慢综艺尚处于摸索阶段,原创能力有待提升,大量节目集中出现,制作水准和创意没有跟上,因此又迅速遭遇了一股收视和口碑寒潮。

海外慢综艺之鉴:扎根于本国文化的慢综艺爆款

为什么那些成功的海外慢综艺能够经历收视和口碑的持续考验?

最近一则读信视频在国内朋友圈广为流传,视频中国内观众熟悉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深情朗读了“计算机之父”图灵写给友人的书信,视频中场景简单,仅有一个讲台,一人,一信,却凭借知名演员传递出的书信中的深情打动了许多人。

这则视频正来自为国内综艺《见字如面》的原版、英国版的《见信如晤》,节目的背后是英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朗读传统,开播几年来,这款读信的慢综艺朗读的信件跨度从文学历史到名人轶事、再到普通人的故事,负责朗读的名人经过精心挑选,力求与主题相契合。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5)

为了保持神秘感和避免过度强调明星,节目中的朗读顺序事先不会对外公布,观众不会提前知道下个朗读者是谁,朗读的又是谁的信,也就是说,现场的气氛和节目效果全靠信件内容和朗读者带动。

节目中,汤姆·希德勒斯顿朗读了英国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写给妻子的情书,白袍巫师“甘道夫”伊恩爵爷朗读过一个少年写给母亲的出柜信,中途数度哽咽,动情之处让人温暖。

此外还有众多文艺男神:裘德·洛,《神秘博士》主演彼得·卡帕尔蒂、“莫娘”安德鲁·斯科特等文艺界的大咖加盟。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6)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曾公开表示,“《见信如晤》让我停下脚步去想象信件作者的生活和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很荣幸能朗诵这些书信,它们代表了沟通交流中的诗意,像一扇扇窗户一样,让人看到了作者的热情、美丽、痛苦和幽默。”

慢综艺也能成为爆款 。在旅行文化盛行的法国,《相约未知地带》曾创下了29.5%的超高收视率。近年来,依然保持着每一期都600-800万左右的法国观众收看,在总人口只有6000万左右的法国,这是绝对意义的热门综艺。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7)

每一期节目中,主持人都会邀请一位知名人物与他一同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一些陌生人相遇相处。节目曾前往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十多个国家进行过录制。比起打明星牌,节目更重视的其实是介绍当地的人文风情和社会现状,并借此反思人类的生存处境。

在亚洲,韩国“慢综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特色风格,尤其是一些著名制片人的系列作品,在韩国取得了持续的成功。在2013年之前,韩国综艺也以快综艺为主,但2013年之后,KBS王牌制作人罗英锡带领整个团队集体出走加盟TVN,并从而开启了韩综的慢综艺时代。

2013年的《花样爷爷》,由4个平均年龄为76岁,有着50年演艺生涯的老艺人和“挑夫”李瑞镇去世界各地旅游。这款事先不被看好的综艺,却因为几位爷爷们的逗趣性格和有趣互动,收视取得巨大成功,并拿下了当年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综艺作品奖。这样的成功又催生了《花样姐姐》、《三时三餐》等热门慢综艺。

罗英锡团队出品的综艺都带有同样的亚洲文化风格:节奏缓慢、生活恬淡,节目内容充满着温情与幽默,但又不是生造笑点,而是在明星的自然相处中,营造出各种让人会心一笑的小细节。

慢综艺不仅在韩国流行,印度也有《大文豪》这样的人气诗歌类节目,由印度著名诗人库马尔·韦施瓦主持的这款节目, 参与者纷纷在节目中吟诵“诗和远方”。而这背后,则是印度长期以来的诗歌传统。

慢综艺之变:从模式借鉴到文化再造

国产综艺能够从海外成功慢综艺学到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是让慢综艺有营养,以文化涵养节目。慢综艺之所以区别于户外竞技、烧脑任务、明星互撕的快综艺,就在于节目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英国的《见字如晤》、印度的《大文豪》等慢综艺就促成了全民的文化运动,而多数国产慢综艺目前停留于心灵鸡汤或是对中华文化浮光掠影的呈现,如果无法提升节目本身的内涵,也就无法打动更多的观众。

二是让国产慢综艺有趣起来。

韩国《三时三餐》为一档脱离城市生活、让明星拥抱大自然的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从2014年开播到现在已播出5季,其中包括农村篇、渔村篇、高敞篇、旌善篇和海洋牧场篇,全面的展现了不同类型的乡下生活,但就是这样一档朴素的综艺,没有手撕、没有成熟脚本,却凭借明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营造出无数的趣味。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8)

相比之下,国产慢综艺打的依然是明星牌,变着法让明星下乡做农活、开民宿、经营客栈,但生活化、琐碎化的节目取材,却少有趣味,多是“尬聊”,节目的无趣当然无法吸引观众。

“最后,是让慢综艺真正慢下来。收视调查结果显示,慢综艺收视群体是以年轻人和女性观众比较多,情感诉求比较大,而目前许多国产慢综艺其实是打着慢综艺的旗号,延续快综艺的套路,真情实感缺失而商业化明显。

例如《亲爱的客栈》将客栈经营业绩考核纳入节目中,实际上是对快综艺的模式套用,而《青春旅社》采取了分组对抗抢客的模式,结果肯定是慢不下来。归根到底,还是国产综艺对慢综艺的慢,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会不由自主往慢综艺中加入快基因,同时也依然使用这快综艺人为设置脚本、制造戏剧冲突的制作模式 ,慢综艺只是一张皮,当然就无法让观众体味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慢综艺节目特点(国产慢综艺为什么不是海外慢综艺对手)(9)

对于国产慢综艺的商业化植入 ,有观众吐槽,“哪家餐厅门前会挂着洗洁精品牌的牌子?又有哪个民宿老板会一边做饭,一边自言自语地夸抽油烟机呢?”这些商业化元素的过度植入,本质上正是与慢综艺的内涵背道而驰。

慢综艺的本质是对文化、对内心的回归,在文化快餐时代,只有与本土文化完美结合,才能实现对文化积淀深层次的解读和继承,慢综艺不仅是 小清新,而是通过娱乐化的形式启迪观众去寻找、思考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比拼到最后,慢综艺比的不是慢,而是文化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