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

今天的人们选择水问科学

水质的优劣是有客观标准的,它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古人因限于历史条件,无论以水源来判别,以味觉、视觉来判别,还是以水的光重来判别水质优次,都不无道理,但均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通过测定饮用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才能科学地鉴定水质。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1)

通常用于识别水质的主要指标如下:

悬浮物是指过滤后分离出的水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含量。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2)

溶解的固体是溶解在水中的所有盐的总含量。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3)

硬度通常是指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钙和镁的含量。

碱度是指可以在水中接受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

茶水应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色度不超过15度,浊度不超过5度,必须没有异味,异味,悬浮物含量低,并且肉眼不能看到悬浮颗粒。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4)

其次,化学指标的pH值应在6.5至8.5之间,总硬度不超过25度,铁不超过0.3 mg / l,锰不超过0.1 mg / l,铜不超过1.0 mg / l,锌不大于1.0 mg / L,挥发性酚不大于0.002 mg / 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大于0.3 mg / L,氟化物不大于1.0 mg / L,适宜浓度为0.5〜1.0 mg / L,氰化物不大于如果其含量超过0.05 mg / L,则碑石含量不超过0.05 mg / L,且不超过0.01 mg / L,铬(VI)含量不超过0.05 mg / L,铅含量不超过0.05 mg / L。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5)

自来水

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自来水是最方便的使用方式。水可以分为“软”和“硬”。自来水通常是硬水或临时硬水。自来水由水厂进行净化和消毒,其水质可以软化。它通常符合饮用水标准,适合泡茶。但是,如果自来水用高氯酸盐消毒,则气味很重。用自来水煮茶会影响茶的质量并破坏茶的味道。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6)

因此,使用自来水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净化。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将自来水储存在水箱中,使其白天和黑夜都可以站立。当氯气自然逸出时,可以用来煮茶。或延长煮沸时间,然后使其远离火苗放置一会儿。铁和铝离子杂质的沉淀会在水中释放出氯和氧。也可以考虑使用电磁热水器和净水器来达到软化水的目的。使用软化的纯净自来水煮茶自然是合适的。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7)

矿泉水

近年来,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们想到了用矿泉水来煮茶。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8)

一般来说,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筒装矿泉水不一定适合泡茶,因为水中矿物质的增加,影响水质本身的口感,若以此泡茶,未必能泡出茶之真味。若选用筒装矿泉水,要注意水的pH值应在7.2以下,水质较为甜滑,宜于茶性发挥。若pH值较高,不仅水的口感不佳,而且易使茶汤色变重。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9)

加热矿泉水时,将产生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从而减少饮用水中的钙和镁离子。因此,必须添加维生素C片剂以防止钙和镁盐沉淀。通常,可以将1到1.5维生素C片剂添加到500毫升矿泉水中。补充维生素C片剂还可以防止血管脆弱,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等。长期饮用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10)

煮茶时,矿泉水的温度取决于茶的类型和等级。通常将优质绿茶加热至60°C,将中度绿茶控制在约80°C。一些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且弱碱性的矿泉水或产地良好的矿泉水非常适合泡茶。它们不仅不影响茶的味道,而且还可以带出茶中不易表达的部分,并刺激美味的茶味。一些矿泉水甚至可以用冷水冲泡茶叶。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11)

纯净水蒸馏水

目前,城市中许多家庭饮用筒装纯净水、蒸馏水,水质绝对纯正。但水中一些对茶有益的矿物质也失去了,含氧量少,缺乏活性。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12)

纯净水是经过多层过滤和特殊处理后的饮用水。它不含任何杂质,并具有中性的酸破损。用它来泡茶也不错。它可以真实反映茶的味道,但不会有任何味道。关于推广。市场上的大多数纯净水都适合泡茶,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泡茶用水硬度标准(今人泡茶择水学问)(13)

蒸馏水的水质绝对纯正。原则上,它显示出模仿无根水的迹象。但是,像纯净水一样,它是一种保守的选择,可以真实地反映茶的味道,但对提高茶汤的味道没有太大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