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毒言毒语 ,作者毒言毒语

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1)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里,与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相聚了!疫情没有让我们的心疏远,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从此让我们热爱生活远离毒品!“甜甜的快乐气体”、“奶油气弹”、“打气球”……近年来,这些词在青少年中悄悄流行。这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气体——“笑气”(化学名一氧化二氮)。实际上,“笑气”是一种可怕的化学气体,很多年轻人和学生因为吸食“笑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今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下它的危害。同学们,敲黑板了!注意听讲,知识点来了!

2017年女留学生林娜用亲身经历写了一篇《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文章,引起很大的热议,因为在文章里林娜讲述导致自己瘫痪的元凶是一种名为“笑气”的东西。她因为在留学期间大量吸食笑气,导致自己大小便失禁,无法站立。

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2)

笑气一词迅速成为当时的网络热门词,相关网络平台将笑气列入黑名单,禁止售卖,执法部门也加强对娱乐场所滥用笑气的管理,大大打击了笑气的非法流通。两年过去,原本沉寂已久的笑气一词最近又成热门词,因为有媒体举报网络平台有人公开售卖笑气。

从举报的内容来看,网上的销售和购买人数绝非小数,多数是年轻人。原本以为他们会吸取女留学生林娜的教训,远离有害自己身体健康的物质,却没想到依然在大量滥用,或许在这些人看来,出事是少数情况,自己注意一点就不会出事,典型的赌徒行为。

没了解过笑气的人都会以为这东西离我们生活很遥远,其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人都接触过,只是不知这是笑气而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生日蛋糕上的奶油就用了到笑气,另外我们平常在赛车电影里看到主角加速使用的“氮气”其实就是笑气。

神奇的笑气

笑气有一个正式的专业化学名:一氧化二氮,这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氧化剂。它是由发现氧气的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于1722年研制出来一种新气体,但由于当时的科技有限,他没能区分这种气体与氧气和空气有什么区别,所以只是将其命名为固定空气。

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3)

汉弗莱.戴维

真正让笑气在社会广泛传播是约瑟夫·普里斯的弟子兼朋友,一个热衷于进行极端且疯狂实验的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年仅21岁的他于1799年对约瑟夫·普里斯研制的这种气体做进一步研究,分析出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二氮。

汉弗莱.戴维并不满足找到一氧化二氮,他准备尝试吸入这种无色有甜味气体,看看有什么样的生理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汉弗莱.戴维找来助力协助观察,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三十秒后,他发自己的胸腔,手指和脚趾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慢慢变得麻痹。随即而来的是一股充满活力的快感,脑海里有一种“很好的笑声”,实际上助手看到汉弗莱.戴维确实是在不停的发笑。实验之后,汉弗莱.戴维觉得这是一个能让人快乐的气体,于是不停的邀请朋友们来尝试。

在他邀请的朋友里有化学家、剧作家、医生和诗人,都是一些上层精英,他们尝试之后都感受到汉弗莱.戴维所描述的神奇感觉,除了四肢麻痹,充满活力的快感游走全身,当然同样发出情不自禁的大笑声,很快一氧化二氮获得了“笑气”的别称。

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4)

在汉弗莱.戴维推动下,笑气成了当时上层精英聚会上的宠儿,有聚会的地方就必然有笑气的存在,其本人每天都要吸三四次笑气,根本停不下来。不久之后,汉弗莱.戴维又发现笑气的另一个作用,让病人丧失痛觉,但能保留意识,不会完全昏厥。

但沉迷于吸笑气快感中的汉弗莱.戴维,并没有重视这个发现,甚至在发表的笑气论文中也是一笔带过,直到笑气传播到其他国家,才从专门的娱乐药物晋升为麻醉剂。后来发展成为普通人民都把笑气当成一种娱乐方式,还别出心裁的玩起笑气聚会。

1844年,作为笑气爱好者的西方牙科医生韦尔斯需要拔牙,但他非常恐惧,而当时的牙病患者宁愿忍受牙疼也不拔牙,因为那时的麻醉方式太过于残暴,非主流的方式用棍子把人打晕,主流的方式强行把病人捆起来,然后按住进行拔牙。

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5)

韦尔斯偶然在汉弗莱.戴维的论文中看到笑气能让人丧失痛感,便决定尝试,他先吸入几口笑气,然后让助手迅速拔掉痛牙,结果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痛感,拔牙简直比走路还轻松。这次牙科手术标志着牙医的新时代来临,而笑气正式作为麻醉剂进入医院,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自从发现笑气的麻醉作用后,西方临床医学上的牙科手术、剖腹产(无痛分娩)、肠胃等手术都开始引入笑气进行麻醉。

娱乐笑气的滥用

技术的革新,如今的笑气制作非常容易,价格也非常低廉,在西方国家的年轻人群体里非常流行,大型的音乐会、夜店和娱乐场合都能见到聚众吸食。2016年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药(毒)品的流行度排名里,笑气排在第7位,购买量占总数的8%。

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6)

由于笑气在国外年轻人中很流行,一些出国留学的中国年轻人也开始沾染上这种恶习,并传播回国内,导致曾经在酒吧和夜店风靡一时,他们把吸笑气这种行为称“打气球”、“嗨气球”、“吹气球”等。

和其他迷幻药不同的是,笑气带来的刺激体验持续时间较短,最多不超过半分钟,加上初期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吸食者一旦沉迷于其中,便会大量滥用,很容易出现意外。2009年,西方某国就有5例因滥用笑气导致窒息死亡安全。

尽管我国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笑气滥用的迹象,但已经有了流行的趋势。据一些医院收治的因滥用一氧化二氮导致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因为吸食笑气导致严重身心疾病的病例悄然无声地增长。

笑气的危害

单纯的笑气本身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吸入体内后会让血液中的含氧量减少,长期还有可能会引起高血压、晕厥,甚至心脏病发作,而最大的危害是在大量滥用的过程中,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

禁毒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第一个禁毒知识点来了(7)

虽然笑气在医学上作为吸入式麻醉剂应用已久,但现在逐渐在减少使用,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临床麻醉过程中,笑气是必须和氧气混合使用,且麻醉师需要时刻关注氧气浓度,一旦笑气浓度过高而氧气浓度过低,就会引起缺氧,轻者可致昏迷,重者则会窒息丧命。

从目前的了解来看,在酒吧或网络平台获得的笑气,贩子们并不会好心混合氧气出售,因此在滥用的过程中,吸食者在享受不到半分钟的刺激快感期时,都发触发大脑和身体缺氧,虽然时间短,但日积月累就成问题。多次吸食后缺氧逐渐加深,很意外造成意外,危及生命。

笑气滥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导致文章开头留学生林娜瘫痪的主要原因,即导致体内的维生素B12缺乏。体内的生素B12缺乏可导致神经病变和贫血,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站立不稳,经常性跌倒,不能动弹等间歇性症状。

长期滥用笑气,使用者在缺氧和维生素B12缺乏的双重作用下,瘫痪就成顺理成章之事。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的治疗手段有限,就是不断的补充维生素B12,而缺氧导致的神经受损,也只能等其慢慢康复。

维生素B12不同于其它维生素,人体内获得维生素B12很大一部分是靠人类肠道细菌提供,而长期吸食笑气的患者导致的维生素B12合成几乎为零,有人推测其体内的细菌也产生了耐药性,很难再自发合成维生素B12,也就意味着重新站起来的几率非常渺茫。

另外长期滥用笑气,还会产生多种疾病:

1、 引起恶性贫血(红血球不足)、头痛、记忆力和认知力差、痴呆、精神忧郁、女性月经不调、神经和周围神经退化等;

2、 出现精神障碍,诸如幻觉、多疑妄想、大脑痴呆,短期记忆损伤、自我封闭等;

3、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体内血液输氧量比较低,再吸入笑气会进一步降低体内氧含量。笑气的弥散性比较强,有肺大泡的病人吸食后会造成气胸;

4、导致如肠道肿胀、鼓膜破裂及气泡膨胀引起的视觉损伤等严重后果;

5、导致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认知能力受损、身体虚弱。

最后海淀禁毒提醒各位家长和同学,一定要自觉抵制“笑气”,做到“不好奇、不尝试、不滥用”。同时,海淀警方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基础上,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及时举报“笑气”滥用行为,警民携手共同营造良好社会禁毒氛围。

(转自:海淀禁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