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

陈凯歌又急眼了。

在一期《演员请就位》里,李诚儒直言自己没敢看《无极》,并当着陈凯歌的面说他后期的电影“形式大于内容”

陈凯歌不急不缓间就翻脸了,他说李诚儒“比较保守,梨园世家子弟,封闭世界里出来的,对世界的进步不太关心”,还说他是“生活沉浸在过去时代里、感受到过去时代夕阳的老艺人”。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一旁的尔冬升、郭敬明和赵薇纷纷上来打圆场,可陈凯歌还意犹未尽地补刀:“感谢诚儒老师如此笔挺地坐在一张并不舒服的沙发上。”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

陈凯歌为何为一部作品如此失态?熟悉他的影迷应该不会感到惊讶,当年他已经为《无极》发过一次飙了。

2005年陈凯歌的《无极》上映,这部“史诗大片”上映仅仅两周就票房破亿,打破了各种纪录,最后压过《神话》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也是当年唯一票房破亿的国产片。

然而《无极》的口碑却跌到了谷底,当时大部分人的评价是:故事讲不好,情节很荒谬,表演很做作,除了画面精美,其他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地方。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3)

2005年年底,网络上一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问世,这部作品被称作“恶搞作品”的鼻祖,它恶搞的对象就是电影《无极》,这部短片一上线就火爆全国,到了2006年其热度已经超过了《无极》。

陈凯歌“冲冠一怒为馒头”,一纸诉状将视频的作者胡戈告上了法庭,还说出了那句经典的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4)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5)

当时陈凯歌还极其爱惜羽毛,他自认为《无极》是一部神作,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别看大家现在都骂它,等过了十年,观众就会承认这是一部好作品。

如今距离《无极》上映已经15年了,我们是时候直面一个问题:

15年前的《无极》是不是一起“冤案”,被严重低估了?

一、影史上真实陷入“口碑冤案”的电影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电影史上确实发生过很多“冤假错案”。

很多质量很高的电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遭受批评,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这些被冤枉的电影纷纷得到了“平反”。

皮哥大概总结了三类容易发生“冤案”的电影。

第一类是电影太超前,观众水平跟不上,影片的口碑效应存在滞后性。

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当年上映时票房惨败,随后在互联网时代被封为神作。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6)

第二类是观众对主创期待值过高,爱之深责之切。

典型的例子是周星驰的《功夫》,当年上映时许多人都说“周郎才尽”,豆瓣评分也一直稳定在7.4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逐渐成为观众公认的周星驰集大成之作,豆瓣评分一路飙升到了8.6分。

第三类是电影存在一个明显短板,观众死盯着短板不放,这种情绪也影响到了对整片的客观判断。

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艺谋的《英雄》,这部电影群星荟萃,开启了大片时代,但因为故事羸弱,张艺谋被嘲讽讲了一个“圆环套圆环”的故事,当年也被骂惨了。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7)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越来越被肯定,豆瓣评分从6.8分稳步升到了7.4分。

我们把《无极》往这三类标准上套,似乎多少都沾一点儿边

从题材上看,《无极》是魔幻浪漫主义的,在那个年代确实挺超前;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8)

从导演看,陈凯歌拍出过《霸王别姬》、《黄土地》,观众对他的期待值自然更高,对这部《无极》不买账也就不足为奇;

从短板看,《无极》和《英雄》一样,也都是故事讲不好,被人盯着黑。

而且《无极》在豆瓣的评分也从4.9分艰难爬升到了5.4分,似乎也有要逆袭的趋势。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9)

甚至在豆瓣评论里许多人已经为它“平冤昭雪”。

皮哥随手复制几条。

“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好电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意识超前总不被待见。”

“《无极》开创了中国魔幻题材电影的先河,是多国演员合作于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需要鼓励的。”

“10年前的电影,最近又看了一遍,哪有舆论抨击得那么不堪?舆论是真的蠢。”

而且这种话语的评论还不是区区几条,难道,《无极》真的被冤枉了?

二、相隔15年的两次观影

皮哥记得当年是在电影院看的《无极》,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对电影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唯一的观感就是:故事看着全程骂娘,唯一能亮点就是画面还行。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0)

后来陈凯歌拍完影片,深怕观众无法理解自己的“微言大义”,又发起了电影改编小说的网络票选作者活动,最后指定晋级的郭敬明写了《无极》的小说,皮哥是看了小说才大概了解了《无极》到底在讲什么,可还是觉得没劲儿。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1)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2)

时隔15年后,我二刷了这部电影,我尽量抛开对这部影片的有色滤镜,想要重新鉴赏这部影片,可是只看了40分钟就真相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呃,我想不用去逐条分析了,简单粗暴地说,《无极》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

它当年引以为傲的摄影和画面,现在看已经毫无吸引力,甚至被陈凯歌后来的《妖猫传》吊打。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3)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4)

而它的故事,就是那种无药可救的烂,能看得出陈凯歌拍着拍着,观众还在云里雾里呢,他自己先嗨了,然后沉浸在自己知识分子那股优越感中出不来了。

他想要那种欲说还休的朦胧感,结果整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无极》。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5)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6)

皮哥负责任地宣布,《无极》已经被钉进了烂片的棺材板里,然后还焊上了厚厚的钢板,不存在任何翻案的可能了。

三、陈凯歌的“迷之自信”

一个新的问题出来了,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为何拍出《无极》这样的作品而不自知,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把自己绕进去了?

我想有三个原因

第一就是陈凯歌的肚量配不上他的地位,他是听不进反对声音的,哪怕只有一点点。

2005年在《无极》上映前,陈凯歌夫妇接受柳岩采访,柳岩问陈凯歌万一票房达不到预期该怎么办,陈凯歌当即翻脸,怒斥柳岩怎么能问这种问题。事后柳岩回忆,因为得罪了陈凯歌,自己做了一个月的噩梦。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7)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8)

《无极》上映之后,《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凯歌“一直在走下坡路”,”看《无极》就是在浪费时间”,从那之后,陈凯歌和芦苇再无往来,断了交。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19)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0)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1)

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本是一种娱乐化的恶搞,陈凯歌却开不起这种玩笑,将人家告上法庭,当时普遍的舆论也是说他“不依不饶”。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2)

在拍摄《赵氏孤儿》时,编剧高璇被逼离开,原因就是和陈凯歌理念不合,这也导致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剧本全部被陈凯歌弃用。

导演冯小刚也在自传中委婉地批评了陈凯歌,他觉得陈凯歌最适合待在象牙塔里当爷,这样他拍电影就不用考虑娱乐性,只需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史诗就好了。陈凯歌看到这种评价后也毫不客气地怼道:“我根本不吃他那一套。”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3)

陈凯歌曾经有个得力助手张进战(下图左一),他一直担任陈凯歌的副导演,为陈凯歌排忧解难,后来陈凯歌夫妇因为几万元的薪水气走了张进战,从《无极》开始,陈凯歌的助手就换了人。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4)

但比起业务能力和默契度,其他副导演自然和张进战差得很多,要知道陈凯歌对细节的要求一向严苛到变态,一出问题自然脸上很不好看。

不过这也怪不着别人,虽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陈凯歌这样的自我,整个剧组就是一言堂,总之成败还是都由他自己。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5)

第二,陈凯歌的编剧是软肋。

陈凯歌的导演水平绝对是S 级别,他对演员的调教,对镜头的把握,对画面的审美都是国内扛把子的存在,可他唯一的短板就是编剧,他选择剧本的能力令人质疑,这方面的能力就是B级。

在拍摄《黄土地》、《孩子王》时,他还是新生代导演,没有绝对话语权随意改编剧本,他只要负责好影像化,影片质量自然高。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6)

《孩子王》成功后,著名制作人徐枫找到陈凯歌,想让他拍摄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结果陈凯歌压根儿看不上《霸王别姬》的剧本,他觉得这个故事太通俗化,徐枫接受采访时称自己花了“200多个小时”才劝说他拍了这部影片,陈凯歌差点与《霸王别姬》失之交臂,可见陈凯歌对剧本的鉴赏能力。

《霸王别姬》成功后,陈凯歌想拍摄《风月》,徐枫表示《风月》的剧本很差,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很讨厌,拍出来不会有观众缘,芦苇也拒绝编写剧本,陈凯歌偏要拍出来,结果效果差强人意。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7)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8)

在拍摄《荆轲刺秦王》时,徐枫也反复建议陈凯歌不要拍,陈凯歌偏偏要拍。

此事之后,徐枫也一气离开了陈凯歌,多年后徐枫接受采访表示陈凯歌很固执,在选择题材上非常奇怪。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29)

《黄土地》和《霸王别姬》的剧本陈凯歌一个字都没碰过,都成了经典。剩下的电影他全参与了编剧,《无极》和《道士下山》他还是第一编剧,这两部片什么质量就不用说了吧。

气走了徐枫,断交了芦苇,陈凯歌在剧本创作上彻底跑偏,就像“木桶效应”一样,他的导演功力再强也拯救不了一个稀烂的故事,所以这些年陈凯歌的电影常常是“有佳句而无佳章”。

第三,陈凯歌真的老了。

任何一个职业都有一定的职业寿命,陈凯歌作为导演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创作能力也逐渐枯竭。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30)

芦苇评价陈凯歌:“《无极》之后,他身上那种傲气没有了,到了《赵氏孤儿》,给我的感觉是他已经被人骂昏了,变得迷茫,失去了方向感。”

其实不光陈凯歌,以他和张艺谋为代表的的第五代导演都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疲软,你看看现在市场上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几乎没有那些老面孔了。

柳岩为何至今无人敢追(十五年前柳岩的一桩)(31)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五代导演的衰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陈凯歌已经赢得了他应该拥有的一切,足够了。

最后皮哥想说,《无极》没有被冤枉,就是一部烂片。

陈凯歌性格中的弱点让他的艺术生涯停步不前,但作为已经定论的电影大师,他依然值得我们尊敬。

但就最近他对李诚儒“急眼”来看,他还是输在了胸怀与度量上……

#致敬真知灼见#

文末,皮哥正在参加今日#2020生机大会#,票选评比,如果你喜欢皮哥的文章,请帮忙点击下方活动链接,为皮皮电影助力投票!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