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

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1)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撕破了脸,露出了狰狞的面貌。

面对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北上,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奉命拦截新四军,并对新四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经过了七昼夜的血战,军长叶挺被扣押,政委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二纵队司令员周桂生等人在突围过程中牺牲,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被俘后惨遭杀害。

只有一纵队司令员傅秋涛,带领一纵的一些骨干,成功突围。

就此,傅秋涛成为突围的新四军最高指挥者。

傅秋涛为何能突围成功?

很多年后,傅秋涛对于能够成功突围,总结了“两个原因”.....


1、两个著名的会议,决定了傅秋涛等人的未来

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2)

先看背景。

1940年10月,国民党政府要求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到黄河以北去参加抗日。

对于这个调令,让朱德、毛泽东等人很为难,去还是不去?最后决定,让皖南的新四军开拔到长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主力,三个纵队,总共9000人开始向北行动。

当新四军开始出发的时候,国民党的一张大网慢慢张开了,一个惊天阴谋缓缓开启了。

1月6日,在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被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官云相的8万人部队包围。

敌人已经露出了可怕的獠牙,后退无用,只有一战!

在三路纵队会攻星潭时,很遗憾,没能成功。这意味着前途凶险莫测。

怎么办?开会。

1941年1月7日,召开了著名的“百户坑会议”,会议开了整整七个多小时,因为两种意见在不断地碰撞,一个是军长叶挺提出来的,一个是政委项英提出来的。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项英等人的意见占了上风,而叶挺提出的“集中突围,正面佯攻星潭”的策略被放弃。

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3)

1月8日,一纵在打仗过程中,电台丢失,失去了和总部的联系。当时的他们,非常惆怅,感觉和组织失去了联系,缺乏了统一的上级指挥。

不得已,在1月8日当天,一纵司令员傅秋涛,组织干部和骨干,一起讨论了一纵的打法,这就是著名的“梓坑会议”。

同样,这一次,也经过了七八个小时的决策,最后,傅秋涛等人达成共识:

正面强攻,重点突破,撕开网口。

两次会议,得出两次不同的结果。

事实证明,傅秋涛等人的二次会议,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虽然遇到了敌人顽强的阻击,但在付出一定牺牲之后,傅秋涛等人突围成功。

但是,突破了第一层包围圈,不意味着完全脱离了危险,还有更多的考验在后面。

在突围出去后,傅秋涛在泾县、宁国、宣城三县交界处的老虎坪,盘点和聚拢了队伍。盘点下来,有着三百多人,这里面包括大部分连长级以上干部。

此时,傅秋涛等人的目标是继续向北,和苏南的陈毅等人会合。

会顺利吗?当然不会。


2、青帮竟然帮了忙,老船工也是出了力

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4)

在老虎坪,傅秋涛等人开始了打游击的日子。

但是,对于突围出去的人,国民党怎么会轻易放过呢?

因此,国民党开始围剿,傅秋涛带人上了大斧山,并采取了和粟裕一样的策略,化整为零,分成了一个个小队伍,让其分别突围。

傅秋涛组织了一纵队的12名干部,也开始突围了。

突围之前,病号、伤员,包括傅秋涛的老婆等人,安排在了附近村落中,傅秋涛的孩子也暂时送了人。

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为了革命,大家什么都能付出。

傅秋涛带着12名干部,在老虎坪、大斧山地区,一次又一次化解了危险。

最后,他们靠着各种临机应变的方式,突破了老虎坪一带的包围圈。

出了老虎坪、大斧山,傅秋涛等人晓宿夜行,风雨兼程,在宣城境内,碰到了两个青帮人员。

青帮什么概念?讲究兄弟情,也讲究利益,甚至为了利益,不讲是非对错。

干部们很担心。

但是,很快顾虑打消了。

因为,青帮两位大哥在得到上级的命令后,竟然帮助他们度过了52师的最后一道封锁线。青帮为什么要帮傅秋涛等人?

原来,颇有渊源。

1938年6月,傅秋涛带领的老一团,在南京桑园铺全歼了一群土匪,活捉了土匪头子朱永祥等人,一起活捉的还有7个人,其中,有一个是附近青帮头子陈玉庚的弟弟。

为了救这个弟弟,陈老大带人送来两挺机枪、两支驳壳枪、两匹马,这份礼物相当贵重。

鉴于当时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以及陈老大的弟弟作恶并不多,因此,就卖了陈老大一个人情。

谁曾想,陈老大这一支一直记着这份情,在关键的时候,帮了傅秋涛等人。

在青帮兄弟的帮助下,过了52师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本来以为安全了,可是,在广德、郎溪、宣城交界地区,碰到了一个国民党的保安队。

怎么办?边打边跑。

跑到南漪湖边时,必须要过河了。

可是,老船工竟然不让他们上船,以为他们是52师的便衣队。(可见,这个国民党52师很不得人心啊!)

眼看敌人追近了,怎么办?情急之下,12名干部之一的汪其祥拿出手枪对准了老船工的头:不走,我就打死你!

无奈之下,老船工启动了船。

脱离了追兵,傅秋涛对自己人所做的行动提出了道歉,并告知对方,他们是新四军。

老船工笑了:“幸亏你告诉了我真相,否则,到了湖中心,我就打算沉船,将你们统统淹死!

听到老船工的话,大家一阵后怕,同时,感到一阵阵的温暖,民众是爱戴和拥护新四军的。

傅秋涛等人过了湖不久,国民党52师封锁了渡口,目的很明显,再不放过任何一个新四军了。

一路走来,傅秋涛等人屡屡化险为夷,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包围圈,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甩掉了一个又一个。

2月10日,傅秋涛等人来到了新四军16旅驻地,12个人一个都没有少,这12个人可是一纵队绝对的骨干力量啊!

休息了几天后,接到陈毅等人的命令,来到了新成立的新四军军部(江苏盐城)。

谁曾想,把所有的过往讲了后,傅秋涛等人又碰到了问题。


3、很多年后,傅秋涛回忆道: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

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5)

到了盐城的傅秋涛等人,并没有马上开始工作,进入了为期一年的各种审查。

有人不解,为什么要审查呢?

因为在那个年代,投降者是有的,担心被敌人收买后再放入我新四军,如此,会对军队和组织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必要的审查是合理的。

一年之后,傅秋涛审查完毕,派到了安徽无为,担任了新四军七师副师长(师长是老革命张鼎丞,当时他还在延安),再次启动了风风雨雨的戎马生涯.....

1955年授衔时,傅秋涛被授予“上将”军衔,和许世友等人一个级别,这说明了组织的认可。

几十年后,傅秋涛回忆起皖南事变,说道:

没了电台,孤独极了,一心想去苏南,找陈毅等人去。

现在看来,有那么多一纵的中高级干部可以突围出去,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人民支持和拥护新四军,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在危难的时候,青帮出来帮助了我们。

这也间接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四军的支持。

可见,党和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英明,不然的话,我傅秋涛死过几回了....

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一纵司令员傅秋涛为何能成功突围)(6)

一个皖南事变,影响面太大了,新四军损失巨大。

但是,傅秋涛等人还是靠着自己的魄力和正确决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包括青帮),最终带领一纵干部们突围成功。


参考资料:2003年1月29日《中华读书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