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

#历史文化# #历史冷知识#

现在举行的婚礼上,常常能看到新郎单膝下跪,捧起新娘的手,虔诚地为她戴上结婚戒指。

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1)

可是,你知道戒指是怎么起源的,又为什么叫“戒指”呢?

其实,戒指古已有之,但在汉魏之前,戒指并不代表男女之间寄托感情的信物。《五经要义》记载:

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

知道了吧!古代后宫中人数众多,都想终日围在皇帝身边。后来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指上套环来标示女子可不可以侍寝,怀孕或身体不适者,给手指套上金环,以示戒退。身体条件适合者给套上银环,代表可以侍寝。

可以看出,被戴上金环者,意为“戒止”或“戒身”,皇帝只要看到某个妃嫔指上有了金环,哪怕心里对她再喜欢,也是近身不得了。

看来,给女孩子起名字,这“金环”、“银环”的,还是慎重点好。

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2)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的激烈动荡,形成了各种文化的碰撞与大融合,戒指逐渐在民间时兴。当时有首《定情诗》这样写道:“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用银打造的戒指,已经成了魏晋时期定情的信物。也就是说,戒指的用途已由原来的宫中的“戒”转换成了“情”,但仍沿用原来的称呼。

到了唐代,则戒指就较为普及了,它已完全被赋予了婚姻的意义,成为民间婚娶的必备信物之一。同时,戒指中的“戒”的含义,已由原来针对男人的“戒身”,演变成针对女人自己的“戒身”,一旦套上了戒指,女人自应戒情守身,终生事于一人了。

在中国,婚戒一般要戴在左手无名指,所以在日常社交中,如果发现某个姑娘左手无名指上已有了戒指,追求者就望而却步吧。

  • 有关婚戒的起源,众说不一,还有一种说法指出,婚戒是古代抢婚演绎的结果。当时,男子从别处抢来的妇女就给她戴上枷锁,由于枷锁太不方便,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便逐渐被戒指取代。给女人戴上了戒指,意为此女已属我有,有警示其他男子的意味。

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3)

戴上了戒指,再说入洞房。

唐代诗人朱庆馀在《近侍上张籍水部》中写道: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新婚夫妇的房间称为洞房,无从可考,然“洞房”一词,在《楚辞》中即有出现:“姱容修态,絙洞房些”,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洞房”一说了。

拜完了天地、双亲,新婚夫妇就该进入洞房了,而往往在此时,婚礼才到了高潮——闹洞房。

  • 民间有种说法,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时,遇见一女鬼正伺机对一户娶亲的人家做恶,紫微星便在新人拜完天地后,堵在了洞房门口,说里面藏有女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的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怕人多,怕闹腾,还怕红色,你们点上红烛,都进去闹腾,魔鬼便再不敢呆在此地了。”于是新郎便点上红烛,请众人在洞房里嬉闹,果然再无恶魔出现。

闹洞房的习俗各地都有,长江中下游一带,新郎前一晚就要睡在洞房,并请两名女童持红烛将洞房内照一遍。在天津一带,则请吹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但无论南方北方,洞房内都要置长明喜烛,所谓的“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4)

说两个闹洞房的小故事。

  • 康有为外表冷峻,可闹起洞房来一点也不比常人逊色。一次,他受邀参加好友梁谓家的婚礼,热闹过后,康有为写了一幅上联,并要求新郎新娘必须对出下联,否则不让他们入洞房。他的上联是:
  • 司月二大,旦牛住了

众人莫名其妙:这八个字什么意思呀?这时,康有为说出了游戏规则,让新人夫妇在上联的每个字上添上一笔,如果语句通顺,且能契合新婚的气氛,就算完成作业。

小夫妻俩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在康有为的耐心提示下,一对新人终于完成了作业。康有为又来劲了,他逼着新娘必须亲自念出来,才算交卷,新娘子羞得满脸通红,在众人的哄笑中结结巴巴地念道:

  • 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所以有句话说的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 说到这儿,还有个“荤荤”的段子。传说苏小妹新婚时,佛印前来闹喜。他本来荤素不忌,嬉笑习惯了,便给小妹出了幅上联:“苏小妹一宵几度”。小妹嗔怒,写出下联后,她令丫鬟贴到了一座置于地上的破钟内壁,提出让佛印亲自进去观看。由于光线太暗,彿印进去后,又出来拿了蜡烛再返回钟内,结果,看完下联气得他捶足顿胸——下联以佛印的脑袋为比喻,并预料到了他要出去后回来,非常形象。至于是什么字,我就不能再写了,好奇者自己猜去。

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5)

进入了洞房,就该揭盖头了。

最早的盖头出现在萧齐时代,当时是妇女御寒使用的,仅盖住头部。到了唐朝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玄宗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作为一种美的装饰物。后来渐渐流传到了民间,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唐代以后,红色的盖头便成了新娘子的专用品了。

  • 传说远古时期,世上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决定组成夫妻,在入洞房时,女娲羞于做兄长的妻子,便结草为扇蒙上自己的面。后来,这种草扇渐渐被丝织物所取代,形成了后来的盖头。

这个说法所传递的信息是,新婚时红盖头的作用是为了遮羞。

  • 还有一个说法,东汉未年时,黄月英相貌不佳,但她看上了人品、相貌、才华俱佳的诸葛亮,便让父亲托人撮合。婚礼当天,由于怕诸葛亮见到自己的相貌而反悔,便让人给自己的头上罩了一个大红的盖头,及至诸葛亮发现,已生米煮成熟饭了。

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6)

按照这个说法,盖头就是为了遮丑的。但无论是为了遮羞还是为了遮丑,新娘的盖头只有新郎才能揭开。揭开了盖头,新娘是丑是俊,是贤是恶,只能是听天由命了,从此,两人便要捆绑了一起,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其实,无论是订婚戒指还是大红的盖头,都是婚姻生活开始前的一些形式,也是心理的一种自我安慰。两人是否能白头到老,与此毫无关联。本人结婚时既无婚戒也无盖头,甚至连象样的婚礼也没有,倒也觉得生活过得还算幸福,就看你自己怎么去经营了。

古代结婚有新娘子不戴盖头的吗(从戒指到洞房再到盖头)(7)

您说呢?

@非非空 原创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