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的正楷(也说楷和)

(“力求甚解”札记一则)

也说“楷”和“模”

跟的正楷(也说楷和)(1)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头几天,老周在一份名气和发行量都不算小的报纸上,读到一篇被其转载的小文。该文称,“楷”和“模”,其实只是两种树名。

倘是“戏说”,也就由他信口瞎扯算了,老周最多呵呵一笑,没必要去深究。

但若认起真来,从词源探索角度看,“楷模”树名说,就不能不令俺困惑了:像这种全不靠谱的信口开河,咋就能堂而皇之地发表了呢?咋就会被名气和发行量都不小的报纸转载了呢?难道我们报社编辑屡遭诟病的汉语言文字文平,就真低下得一至于此了吗!?忽然……很想爆粗口!!

得啦,得啦,为了不让民众坐实咱们真该被唤作“叫兽”,还是强忍着梗于喉间的恶刺,把胸中嘎哩噶嗒的块垒捋捋平,坐下来,暂作风度翩翩的“知识分子”状,斯斯文文地唠点汉语言文字方面的常识好了。

“楷模”乃由“楷”和“模”这两个词构成的同义复合词——此处“楷”、“模”皆指“范式”而非“树名”(《广雅》:楷,“法也。”《说文》:模,“法也”,段玉裁注:“以木曰‘模’、以金曰‘镕’、以土曰‘型’、以竹曰‘笵’,皆法也”——楷、模指范式、模具,“楷模”一词的“模范”“榜样”义,即由此引申而来)。

“楷”之“范式”义,来自于对“稽”字之假借。《说文》段注:“楷,法式也。楷之言‘稽’。”段注是也。楷(溪纽脂部)、稽(见纽脂部)二字上古音近(二者溪见旁纽,脂部叠韵),故“楷”得以充任“稽”之假借字。

“稽”字又是啥义?稽者,考也、计也、议也、合也、治也。欲作考计、考核、考对,当然首先得有个统一的标准样版,即所谓的“范式”啦!

“楷”是“稽”的假借字,故有“范式”义(《广韵》:楷,“模也,式也,法也”)。此义用的是源自于“稽”字的假借义,而与树名了无关涉。这正如典籍中习见的“罢(pí)民”“罢(pí)弊”(如《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敎罢民。”疏:“罢,谓困极罢弊”)之“罢”,用的是源自“疲”字的假借义,而与“罢”字本义“罢免”了无关涉一样。“模”字就更简单明了啦,因为它的本义即为模具。“楷”“模”二字同义连文,构成同义复合词“楷模”,义为“范式”“效法”,如《后汉书·卢植传》:“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俞樾《茶香室续钞·美体书》:“惜其书今无流传者,否则供童子楷模,颇得也”——这些,对于学人来说,原本都是既不偏又不怪的训诂学常识。

不知道某些训诂学常识,原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如今连说不来汉语都不算什么丢人的事啦(反倒是那些不会满嘴“鹦哥绿屎”乱喷的人往往会羞于开口说话了),所以也没必非要揪住谁的话把儿不放;但若有人以“给人看”和“教人学”为目的,振振有词地写文章,将一些谬说(如把“楷模”一词的词源比附为两种树名)兜售给大众,那就怪不得会有些实在汉子要挺身而出,直指则其为浅人妄说了!

在汉语、汉字的使用上,近年来谬说叠生,且借助现代媒体迅速流传,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奈何奈何!骂娘,张不开嘴;讲道理,又有谁听你这一套?乌乎,哀哉!

丧失了对母语起码的敬爱、敬重和敬畏,对我们这个历史久远且向以文化认同为最高民族认同尺度的泱泱大国来说,幸事耶抑不幸事耶?一叹!

2012年4月28日写于杭州;2019年8月6日校于贵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