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一声炮响胆破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长期筹备下,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并嫁祸中国军队,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在张学良不抵抗政策之下,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1932年东北全面沦陷,此后建立伪满洲帝国,东北军民水深火热,遭受日本长达十四年的压迫统治。

其实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关东军曾屡屡试探东北军队,妄图挑起事端,然后从混乱中谋取利益。总司令张学良,也曾多次电告东北军“对于日本人,无论如何寻衅务必容忍,不能与之相抗,避免与之冲突”,这才有了后来因东北军不抵抗而丧失东北的屈辱历史。但作为一军之总司令、东北之首领、乃至于一国之人民 ,都应保卫国土、抵御外侮,为何张学良下了不抵抗的命令呢?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一声炮响胆破九一八事变)(1)

九一八事件纪念碑

吸毒史

张学良1901年出生,约在25岁染上毒品。作为民国四大美男,民国最有权势的公子之一,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染上毒品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九一八事变之时,张学良已有了6年的吸毒史,吸毒张学良精神、体力、判断都有巨大影响,曾经张学良必须间隔15分钟注射一次,否则毒瘾发作无法控制。而且九一八之前张学良并不在东北,张的战略重心已经向关内转移,加上其人在天津,没有身处东北腹地,忽视了关东军的野心和手段,故而轻易做出不抵抗的判断。

长期吸毒的张学良甚至比蒋介石还憔悴

亲毁援手

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奉行的对日政策是联俄制日、联日制俄,利用日军和俄军的矛盾,在夹缝中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以此来保护东北人在东北的利益,这种政策一度非常成功。但张学良并没有按照张作霖的政策方阵施行,主政后先是杀死了与其意见相左的老牌对日能手杨宇霆,接着妄想用武力收回当时苏联统治的中东路,战败后开罪于苏联,至此张学良也失去了唯一能够制衡关东军的援手。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一声炮响胆破九一八事变)(2)

《少帅》杨宇霆剧照

蒋介石影响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历经重重困难,终在1928年宣布易帜并服从于南京国名政府,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易帜之后,虽然实际的东北王还是张学良,但蒋介石拥有名义上的管辖权。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也曾多次询问蒋介石的相关对日政策,但当时遇百年难遇的长江水患、江浙地区暴乱不断,蒋介石没有重视日本的挑衅,也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和战略方针。张学良按照国名政府平常的对日政策“避免冲突、寻求国际帮助”,在日军占领沈阳之后未做任何抵抗,望从国际上寻求帮助及解决办法。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一声炮响胆破九一八事变)(3)

蒋介石

军阀本心

张学良本是军阀出身,张学良登上政治舞台正是中国军阀混战后期,作为老军阀张作霖之子,深得军阀生存之道。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张学良有两种选择:一者殊死抵抗,殊死抵抗结局无出其二,无论胜败,东北军必然土崩瓦解,张学良也必然失去东北之地位,军阀以士兵为生存之道,这种结局并不是张学良能够接受的。二者便是是委屈求全,虽然得到的是社会抨击、叛国骂名,但自己军事的实力保存完整,一来可以在全面抗日之时有一战之力,二来能够在国名政府保存自己的地位。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一声炮响胆破九一八事变)(4)

《少帅》张作霖剧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