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

提到亚健康,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不陌生了。大家对亚健康的认识就是有人说自己头昏、眼花是亚健康,有人说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困是亚健康。有人说自己失眠、肥胖是亚健康。有些人说不出哪里有问题,就是浑身上下不舒服是亚健康。

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1)

但是我想说这种叫法在再继续叫下去,可以说会有点害人不浅,亚健康这三个字会严重的影响我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甚至有点“亚健康是个筐,不舒服的症状都往里装”的感觉。没办法,大家这样的认知是因为连世界卫生组织都没办法让老百姓对亚健康有一个清晰易懂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第三症状”。说实话,这么定义,有几个老百姓能整明白啊。所以我们一定要解开它的这层面纱,让大家都看看亚健康的实质、本质到底是什么。

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2)

我常跟很多人说: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健康、亚健康、疾病你都区分不了,那到最后真的会死于无知。

那什么是疾病,什么健康,什么是亚健康。你就这么理解就好了,人一辈子只有两种生活状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啥意思,要么静,要么动。那健康呢,健康其实也有两种状态,要么健康,要么疾病。没有什么亚健康可言。为什么这么说,举个栗子:

我拿便秘这个事情来说。当你五天七天拉不出大便了,你就觉得肚子胀的慌,口气重,皮肤暗沉、长痘这些症状就出来了。这个时候你得赶紧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一问诊,发现你这个是严重便秘。就给你写一个诊断:便秘!那你说,医生给你写”便秘“这两个字的的时候,你是一下子就是便秘5天7天的吗?显然不是,我跟你讲:你便秘的形成,那也得经过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啊。

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3)

你可能在是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便秘了(当然,现在的小孩不会十来岁就便秘,因为在几岁,甚至刚生出来没几个月就开始便秘了)那么当你两天才上一次厕所的时候,如果你自己不注意,你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充其量就是觉得偶尔肚子胀胀的,但两天才上一次厕所,你觉得你有没有病。一定有啊。要是觉得没有你想想你家厨房今天早上丢在垃圾桶里的垃圾,两天不倒,两天过后,厨房里是什么情况。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虽然有病,但是你没什么感觉,也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你压根就没把它当回事。只有把你堵到肚子胀,口气重、皮肤暗沉,脸上冒油光的时候你才觉得这是个病。

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4)

所有说当你每天能正常的排便的时候,你是100%的健康状态,而当你5天7天一次大便的时候,你就已经有症状有感觉了,到这个时候才给你诊断为便秘。从正常排便到5天7天排一次便的这个慢慢延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

所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亚健康”这个叫法是不正确的,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疾病的早期阶段”而不是什么“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者“第三症状”。说的再直白一点,正常的排便是一天一次到两次,而慢慢的编程2天一次,3天一次,4天一次这个缓慢的过程其实就已经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阶段了,这个时候你不是没便秘,而是出在便秘的早期阶段。虽然你自己感觉不到有什么症状,但这个时候已经有病了。

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5)

而那些被医院确诊患了某种疾病的人都是因为在便秘2天一次,3天一次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知道这个疾病开始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让他受不了的时候,他才开始去医院的。

所以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疾病也是不是一天得来的。疾病是什么,疾病就是你的一些坏习惯再加上你的不重视随着时间的累计,你就有了疾病。如果你还对亚健康深信不疑,那么你可以会把你所有的不舒服的医院又查不出来的症状统称为亚健康,最终耽误了你恢复健康的最佳时机。

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6)

再换个思路想想,有多少癌症在早期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被人们列为了亚健康症状最终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耽误了治疗呢。

所以,别再用亚健康来敷衍自己,敷衍身体。你要看明白了我这一点内容,欢迎你关注健康思维头条号。

下一篇给你分享对糖尿病的争取认识。

健商思维:让健康行业更“健康”,让健康从业者变得受人尊重。

怎么样才能解决亚健康问题(对亚健康的正确认识--你一定要知道的健康知识)(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