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化之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文化之三)

传统民俗文化之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文化之三)(1)

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比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密法中,不同的本尊甚至有不同供养的香。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苏悉地经》中,就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除了被用来作为殊胜的贡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以其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阴身出香,古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之一。

传统民俗文化之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文化之三)(2)

供香表达了一种虔诚、恭敬的心态,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与诸佛菩萨交流的信息,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因此,每一支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

上棒香一般用单数,用一支或三支,一支表示一心向佛。三支或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表示戒定慧;或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渡一切众生

传统民俗文化之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文化之三)(3)

但是呢想知道香的含义,要从一种佛教圣物说起——舍利子。若即若离,不离不弃的又是何物?其实就是“想”与念。

但是香又音译“想”,又想念的意思。在某种情形下,烧香许愿的意思就变成了“我想你了”。那些所谓民间的“香火”,就是表达的后继有人,这样的后继有人,不一定要是子女,也有徒弟和学生。

传统民俗文化之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文化之三)(4)

但是偏偏总是会有人把香火理解成有了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而已,并不是完整的含义。如果烧香就是“续香火”、“要结婚生孩子”的意思,那寺庙里的香火最旺盛,和尚们烧香是最多的,难道那是和尚们生的孩子多?

古时候的师承关系非常的严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其实就和儿子的含义差不多,就算是亲生的孩子,也只是子承父业的传承关系。香火其实就是在表达着这样一种传承关系,知道谁死后依然还有人记得他,惦记着他。而现在那些迷信的信徒们所谓的烧香还愿,其实是佛教典故里的另一说,也就是我们说的“紫水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