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学实录(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夜色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学实录(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夜色教案)(1)

【课前解析】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主要写“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再怕黑,学会了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就能收获美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

关注课文:诗歌共有2节。

第1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怕黑。

第2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发现了夜色的美好,学会了欣赏夜色。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7个。其中有3个上下结构,2个是左右结构,1个半包围结构,1个独体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会认12个生字和厂字头1个偏旁,可以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关注词语:重点理解和积累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在语境中加强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关注语言:诗歌第一小节用了两个“一……就……”的句式,描写出“我”的怕黑,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诗歌第二节生动、活泼地写出了孩子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值得注意:在每小节的末尾都用了省略号。这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的语言显得凝练,还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囗头表达练习。

关注朗读:诗歌第1、2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学生读起来有难度,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在教学中,适时提出“词语连读”的要求,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继而在此基础上准确停顿。

【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厂字头1个偏旁;会写“色、外”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偏旁厂字头。

2.会写“色、爸、看、笑”4个字。

3.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新课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一首描写夜晚的儿歌《小小的船》。同学们都还会读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教师过渡: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样的夜晚美吗?(预设:很美。)有一位小朋友,他却不喜欢这样的夜色,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夜色》。

教师板书课题:(9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2.认识生字“色”。

布置任务:同学们,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并大声地拼读。

指名拼读,其他学生跟读。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预设1:我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 “巴”。

预设2:我用的是组词的方法识记,如白色、红色等。

……

3.引导思考:文中的小朋友原来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现在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一篇熟悉的课文,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美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发现同样的夜晚,体会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较快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字读词。

1.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用右手食指指着课文大声朗读。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②圈出生字条里要求会认的字,并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圈画了哪些生字呢?下面,看看你找到的生字和老师找的一样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①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②小组一起读,读准确,读整齐。

(2)去掉拼音的这些词,你们还会读吗?

开火车读、男女生PK读等。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请学生来当小老师教读,读对了,跟着读,读错了,教他读。相机认识厂字头。

(4)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

齐读、指名读,交流分享识字方法。

教师小结:“胆、勇、窗、偏、像”是形声字,可以用形旁加声旁的方式记忆;“往、外、乱、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敢、散、微”有相同的部首反文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生字,自读生词,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培养识字的兴趣。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巩固生字、生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教师过渡:生字宝宝非常淘气,现在它们藏到了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准确吗?请大家试试看。

提出要求:

①思考全诗分成几小节,每小节有几句话。

②不熟悉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校对,修改。

2.指导朗读,读好长句子。

(1)学习第一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第一节。

②朗读指导。

提出问题:说一说图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1:图中的“我”怕黑,是个胆小的孩子。

预设2:图中的“我”胆子很小。

……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调朗读,如:“很小很小”,读的时候要慢一点,试着把胆小的感觉读出;“讲了又讲”重读,突出妈妈讲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心就乱跳”语速稍慢,读出我的害怕。

③利用“/”,指导长句停顿。

教师过渡:诗歌中有几个长句子有点难读,请大家在小魔棒的帮助下,把这些句子读得更好听,并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意思。请你自己试着把第一节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齐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过渡:大家读得非常好!相信你们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把第二节读好。现在试着读一读吧。

指导读好停顿:“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提出问题:我看见什么?

预设:我看见了小鸟。

教师追问:小鸟在哪儿?

预设:小鸟在月光下。

教师追问:在干什么?

预设:睡觉。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继而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停顿。

(3)练习朗读诗歌。

教师过渡:有了小魔棒帮助你们,课文会读得一遍比一遍好!在以后的朗读中,你都可以请这根小魔棒来帮助你!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读法,自己再把课文朗读一遍。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分节请学生展示朗读,教师适时点评、纠正。

③师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解疑,感知全文内容。

提出问题:大家读得太棒了!通过朗读,你知道小朋友在以前是怎样的孩子?现在呢?

预设:以前的“我”胆小,现在变得勇敢了。

(设计意图:先读好生字、词语,再读通句子,便能把课文读正确。然后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色、爸、看、笑”。

指名认读、领读并组词。

2.学写生字:色、爸、看、笑。

(1)出示田字格中的“色”、“爸”。

①提出问题: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下面都是“巴”。

②教师追问:那么,它们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预设:“斜刀头”和“父字头”大小不一样,“巴”的大小也不一样。

③教师边板书:(色),边总结: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三笔横折在横中线上方起笔,最后一笔竖弯钩以竖中线为轴,左右相当。

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④教师板书:(爸),提醒学生书写“爸”时,上面的“父”撇、捺要写得舒展,下面的巴不要写得太大。学生书空、描红、临写后,展示、评价。

(5)出示田字格中的“看”。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左上部分是“手”的变形。

教师板书:(看),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6)出示田字格中的“笑”。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笑”字的结构,提醒学生注意“竹字头”要写紧凑,两边一样大。教师板书:(笑),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3.评选出写字小能手。

(设计意图:在学生描红临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生字的结构,关注特殊笔画,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保持正确写字姿势,努力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有机结合。)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9夜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晚、外、再”3个生字。

2.读好长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你们还能读正确吗?(识字游戏——摘星星)

指名读、齐读。

2.朗读课文。

同学们生字词读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的节奏。(指名读课文)

3.板书课题:(9夜色)。

提出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我”从胆小怕黑,变得勇敢。

引导思考:那是什么原因让“我”变得勇敢?请大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真正让学生“在乐中学”。)

二、读听结合,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教师示范朗读。

提出要求: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引导小结: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怕黑、胆小的孩子。板书:(怕黑、胆小)

(2)比较“很小”和“很小很小”。

引导学生体会“很小很小”比“很小”更小。“很小很小”在文中起强调作用,表示“我”的胆子太小了。朗读时,要读得轻一些,表现出我的“胆怯”。

(3)提出问题:妈妈是怎样帮助我的?

预设: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4)指导朗读:“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这两句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读这两句话时,音调应放得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提出问题:我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把省略的内容说一说,发挥联想填补空白,让学生产生共鸣。)

预设:看到黑漆漆的树影,想到这可能是怪兽的影子,很害怕。

(5)指名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后,教师相机指导。

(6)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2.学习第二节。

教师过渡:妈妈的故事没有帮到“我”,“我”还是害怕天黑,爸爸又是怎样帮“我”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

提出问题:“我”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预设: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发现了夜色的美好,变得不怕黑,变成一个勇敢的孩子。板书:(不怕黑、勇敢)

(2)指导朗读。

①“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朗读时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

②我和爸爸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要读出既惊讶又欣喜的语气。“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大家可以面带微笑,读得轻轻的,甜甜的,读出夜晚的美好。“我也能看小鸟怎样见在月光下睡觉……”这句话读得轻一点、慢一些,仿佛真的有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3)“我也能看小鸟怎样见在月光下睡觉……”

提出问题:在夜晚我还会看到些什么?

预设:我看见天空中有闪闪的星星。街上的霓虹灯五颜六色,非常漂亮。

(4)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提出要求: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3.齐读诗歌全文。

提出要求: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读为主,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逐段品读,突出了段落的呈现特点,又降低了读课文的难度。)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晚、外、再”。

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很好,可是写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三个字宝宝。

齐读、组词。

2.写字时应保持什么样的姿势呢?我们来复习一下。

预设: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出示“晚、外”。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预设: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

(2)教师分别板书:(晚、外),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评选优秀并展示。

4.出示“再”。

(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预设:中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里面的短横写在横中线上。

(2)教师板书:(再),重点指导“再”的笔画顺序,学生书空。

(3)小组内竞赛描红、临帖,并展示。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识字,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内竞赛写字,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现在的“我”还是那个胆小的孩子吗?现在的“我”已开始喜欢夜晚了,不怕黑了,变得很勇敢了。其实黑夜和白天一样可爱,勇敢的孩子能看到更多美丽的景色。所以,我们都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布置作业: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夜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夜色

怕黑——不怕黑

胆小——勇敢

【教学反思】

《夜色》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学生们学起来很有兴趣。上课伊始,我以孩子们熟悉的儿歌《小小的船》导入本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走进本课。

在识字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生字,自读生词,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培养识字的兴趣。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巩固生字、生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印象深刻,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写字环节,我注重学生自主观察,以及教师范写、巡视、指导,方式简洁、有效。

本课教学在侧重识字教学的同时,又特别关注了语文要素的学习与培养。本课的语文要素是“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文中第一、二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对于学生来说,读起来有点难度。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感知了长句子的停顿,为后面课文的长句朗读做了铺垫。

不足之处是没有抓好重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如:“微笑”一词,应该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花草的微笑是怎样的画面,然后口头描述画面并说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美丽的,由夜色下花草的美丽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夜色是美丽的,进而理解文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