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

我们在日常买食品时,经常会看到一些食品包装的成分表中的营养素含量或营养素参考值为"0",我们一般都会想,既然都是"0",还标它干嘛?其实,营养标签中"0"的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完全没有"的意思还不一样。

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1)

关于营养成分中标"0"的概念,也就是"0"界限值是这样规定的:当能量或某一营养成分含量小于该界限值时,基本不具有实际营养意义,而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上有较大风险,因此应标示为"0"。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个"0"不是没有,只是很少,对健康基本没影响了,就可以标"0"。那含量多少时就可以标成"0"呢?国标是有相关规定的;我这里是一个有关"0"界限值的规定表,里面就写明了多少量可以标"0"。

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2)

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个标,大家可以看到,表格是按名称、单位、修约间隔(修约间隔: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四舍五入的最后保留位数),最后一列就是"0"界限值。当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能量小于等于17千焦时,能量就可以标"0",当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蛋白质小于等于0.5克时,蛋白质就可以标"0",下面的营养成分都是依次类推……

我这个表是节选了前半部分内容,全部规定的营养成分种类和我们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种类基本一致,也是有30多种营养素;完整的规定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到网上去下载了查看。

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3)

在这里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反式脂肪"标注为零的一些概念。

反式脂肪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脂肪酸的简称。反式脂肪酸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反式脂肪酸,它存在于鱼禽肉蛋、乳制品和部分蔬菜中,研究表明,尚未发现食物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相反可能有益;另一种是非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它的制作工艺是把植物油通过人工催化加氢以后形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这种反式脂肪酸是有害的,现在已经确定的危害是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欧美国家纷纷对人造脂肪进行立法限制,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人造脂肪设立法规的国家,丹麦市场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也先后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时要求食品厂商将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营养标签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2015年6月宣布,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

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4)

WHO的建议是,每天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大致相当于2克),目前我们国家是采用了这一目标来做评估。

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5)

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配料表中一般有氢化植物油、植脂末、奶精、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食品配料表中含有这些成分,都在成分表中标出了反式脂肪的含量,但绝大多数的都标的"0",我们通过前面对"0"界限值的了解,就可以知道:如果100g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就可以标示为"0",换句话说标示为"0"的产品未必一点都不含反式脂肪酸。

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6)

正常的逻辑是这样的,这些在成分表中标注了反式脂肪(酸)这一项成分的,就是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的,是有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如果没有使用氢化油脂的,就不会在成分表中标注反式脂肪(酸),所以,当我们理解了营养标签的真实含义,我们再看到好丽友"薯愿"薯片这样的营养宣传:"非油炸,零反式脂肪",真是感觉有讽刺意味了。

所以,我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营养标签知识,才能不被商家的宣传忽悠!

成分表的排序代表含量吗(成分表中34)(7)

最后提醒大家:

常见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有:珍珠奶茶,薯条,薯片;蛋黄派或草莓派;大部分饼干;方便面;泡芙,薄脆饼,油酥饼,麻花;巧克力,沙拉酱;奶油蛋糕,奶油面包;冰淇淋;咖啡伴侣或速溶咖啡等。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宜过多食用。

资料链接:

(注: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 )

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为0.16%。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广州这种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仅为0.34%,远低于WHO的建议值(<1%),因此它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但我们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因为仍有一些城市居民(约占0.42%)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超过了1%。

为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带来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建议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应低于1%。(注: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