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作文(命题作文二厚积薄发)

(注:这是个命题作文,作文题目见最后)

“人”字描红有三句要诀,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行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这三句不仅道尽了毛笔的妙奥,更是讲述了做人一生的真谛 —— 厚积薄发,笃行致远。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是蓄势的过程。所谓蓄势以待,厚积薄发。从出生起,我们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学说话、学走路。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生,一路规范化的学校教育,还有闲暇的读书、娱乐,一直到成年。我们积累着知识,积攒着力量。成年后,我们依然要常常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中锋行笔,不偏不倚”是笃行致远。成年后,我们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用我们积累的知识、智慧回馈社会。我们要思考,如何走完一生?我们会迎来低谷,也会有高峰。我们会遭遇诋毁谩骂,也会有爱护和扶持。低谷时的勤奋努力是一种蛰伏,厚积方能薄发;高峰时的脚踏实地是一种历练,笃行方能致远。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是从心所欲。人到老年,生命接近尾声。一路走来,看清了世界,看透了人生,历经了磨难。我们又该秉持怎样的人生态度?放慢脚步,追随内心,平和心态。如孔子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苏东坡,字子瞻,用他的一生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解读。父亲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母亲程夫人喜读书,重教育。苏轼二十岁和父亲、弟弟进京考试,被欧阳修看中,说三十年后,不会有人记得我欧阳修,但会记得苏东坡。二十年蛰伏,一下子就走上了人生巅峰。

苏轼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生在了一个新党、旧党轮番上台的乱世。苏轼始终坚持己见,为民生着想。一开始王安石变法,他不是不同意变法,只是觉得变法步子迈得太大,他直言进谏,于是得罪了新党。差点在乌台诗案中丧命,发配黄州。宋神宗驾崩,高太后执政,她保守,不主张新政,赏识苏轼。于是苏轼重新得到启用,但苏轼受不了朝廷的乌烟瘴气,请调去了杭州,在地方为百姓做点实事。高太后死后,宋哲宗掌朝。哲宗是坚定的改革派,同时苏轼又遇到章惇这种奸佞险恶之人,于是一贬再贬,从惠州,到儋州。

苏轼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从没有忘记百姓,他治水、救灾、抗疫,在杭州建苏堤,在儋州办学校,宦海沉浮的他在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百姓的爱戴。颠沛流离的他乐观豁达,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千古绝唱,“明月几时有,把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有《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帖》等书法作品,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宋四家。

晚年回看自己一生,苏轼说“心似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豪迈旷达的他到晚年已经豁然超越,他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走完了他的一生,但他从未离我们远去,他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做人当如苏子瞻,厚积薄发,笃行致远,随遇而安。


作文题目:

关于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作文(命题作文二厚积薄发)(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