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

山东省聊城市张秋镇是京杭大运河与金堤河、黄河的交汇处,是阳谷县所辖十五个乡镇、三个街道中的文物大镇。“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临”“张”指的分别是临清和张秋。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1)

史料记载,张秋镇全盛之时,“俨然都会之观也”,城有九门九关厢、72条街、82条胡同。是鲁西主要运河码头以及货物集散地之一。图片 拍摄于2019年5月21日。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2)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3)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4)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5)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6)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7)

景阳冈位于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城东(偏南)16公里 张秋镇 境内。传说为《 水浒传 》中描述的 武松 打虎处。总占地面积33.3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其址在阳谷城东18.2公里处,是水浒英雄 武松打虎 故地,也是 龙山文化 城遗址,现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景区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水浒旅游线上重要景点。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8)

张秋运河古镇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的张秋运河古镇,是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9)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10)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11)

张秋运河古镇,五代时称张秋口,金元曾一度改称景德镇。元代开会通河穿镇而过,并在镇内设立都水分监衙门,张秋于是成为运河上一重镇。明代刘大夏治河张秋,又一度改称安平镇。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曾将张秋镇和颜神镇(今博山)、景芝镇并称山东三镇。 张秋镇城几经修建,颇具规模。由于运河从中通过,分为东西二城,有城墙环绕,环城有护城河。至清代镇城有九门,镇内有七十二条街八十二胡同,街道多以经营货物命名,如米市街、柴市街等,也有以建筑物得名的,如城隍庙街、文庙街等。由此可见张秋昔日繁华之一斑。

张秋运河古镇内建有文庙及书院、书局,有寺庙观祠数十处,并有戊己山、挂剑台、黑龙潭、任风子墓等名胜古迹。张秋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论及运河沿岸风光,流传着“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的俗谚,且有“小苏州” 之称。张秋古称“涨秋”,因地势低洼、秋天易涨水而得名,因后人忌讳“水”字,所以改名张秋。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12)

【运河石桥】石桥虽于1962年重修,但所用石材皆由历代碑刻、石雕组成,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张秋运河石桥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13)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14)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它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嘉祥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阳谷县张秋古镇)(15)

中国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成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大运河由人工河道、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运河文化区域:燕赵通惠文化区、北运河文化区、南运河文化区、齐鲁运河文化、中运河文化区、里运河文化区、江南运河文化区。悠久的历史、漫长的航道构成了多元而又具有统一的运河美学风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