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是一番寒彻骨

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是一番寒彻骨(1)

昨天晚上炮制的一篇文章没能够与广大订户见面,就胎死腹中了。说来还真不是敏感文章,不过是篇表扬武汉依法治肺炎的,我在编辑时还感觉到对不起读者,现在非常时期,写作方向不好把握,咱小门小户的经不起风雨,还是要小心从事。但没有想到这也被留中不发,我相信一定是误操作。

大家不看也罢,文章也没有我自己的多少想法,不过是东拼西凑之作。

正好,我临时将写作方向改到诗词大会来。总觉得武汉人民在战疫情,全国人民在共克时艰时写风花雪月不妥当,但有些体裁不让写、也不敢写、写了也发不出,所以这事不怪我。

说来,我可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老观众了,从第一季追到第五季。能够拿出宝贵的时间,五年追剧不间断,我容易么?要说有差别,就是5年前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现在是一家人躺在床上各人亲自看自己手机。这是5G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享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今天先说说《中国诗词大会》的片头,还是很值得说道说道的。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片头画卷徐徐展开,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四季动态美景呈现,对应着四句熟悉的诗词名句,美仑美奂次第呈现观众面前,好一个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片头关于春季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夏秋更替时的美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句。

秋冬更替时的美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两句出自伟人的《沁园春·长沙》。

冬春更替时的美景: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这两句出自唐朝诗人裴休的《黄檗断际禅师颂》。

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是一番寒彻骨(2)


和很多人一样,我一见到这两句时的感觉是,非常熟悉,但又觉得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尤其是这个“”字看起来怎么感觉有点别扭?

因为我们大众熟悉的口头版本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还有就是“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啊。难道说年龄大了记忆出现了错误?还是央视有误?如果是那样,可就闹大乌龙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查了一下诗的出处。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说的是: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这是唐朝诗人裴休的名作。这是晚唐时期,江西百丈山黄檗寺的得道高僧,名希运,人称断际禅师,有一次开示众生后,诗人裴休作诗一首颂之。这自然是言物诗,通过梅花来比喻人生须经过最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深刻哲理。

其中“争得”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用法,意思是“怎得”。“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一经写出,便广为传颂。后代文人在引用时一般照搬原句,这叫用典。

但民间戏曲小说在引用时,为了通俗,常常对这两句进行一点“小改造”,于是产生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流行版本。也有将两句浓缩为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这叫创新。兄弟我小时候,在北方,家庭贫穷,冬天又天冷,就常常用“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励志。当然,40年过去,似乎也没有成功,不过还是要感谢这首诗,因为这在当年是一种信念、一种支撑、一种坚守。这首诗,这个成语,还是很有功绩的。

1990年代,琼瑶的电视连续剧《梅花三弄》上映,引发全国人民倾城“围观”,这部电视剧主题歌也叫《梅花三弄》,歌词为琼瑶亲自操刀,其中最经典的几句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于是乎,“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随着大街小巷的歌声而广为人知。这就是文化传播的方向之一,大众化、口头化、通俗化。

2019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去伪存真”题目中曾考过这两句。我当时还特别有印象,可惜一年过去了,我也忘记了,2019年经历了许多,这自然是小事。这次查资料才记得此事。琼瑶是从通俗和适合歌唱的角度,把唐诗经典名句改造成歌词。其中“哪”字,是现代新造的字,古代诗词中没有这个字。

按照《中国诗词大会》官方信公众号给出的解释:我们需要明白,历代民间对唐诗的“改造”,自有其特殊的意义,但我们《中国诗词大会》推广的是可靠的唐诗版本。这是标准答案,也是权威说法,我们以官方为准。因为你不听就是传谣言啊。

《全唐诗》收录了裴休的两首诗:一首是《赠黄蘖山僧希运》,另一首是《题泐潭》。这首《题泐潭》也不错:

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

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到此轻尘虑,功名自可遗。

我读裴休的诗,都有一种红尘参破之感,但他可不是消极之人。

裴休(791年—864年),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他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在任盐铁转运使时,裴休采取三个措施治理漕吏:一是对漕运僚佐与州县官吏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通过不同的漕运执法责任实现对不同类型漕吏的激励;二是将每年的漕运佣金全部划归吏民,这也解决了吏民最为关注的“利”的问题;三是将此次的改革方案具体化,立漕法十条,以法制的方式将能动激励措施固定为漕运法的激励内容。裴休的措施准确抓住了漕吏徇私的激励失灵动因,获得较好的制度效果。其在任三年,每年顺利转漕租粟至渭仓从原来的二十万元飙升至一百二十万斛,效果自然显著。看来,古代人也知道法治的重要性,怎么在1200年后写篇法治的文章都要被敏感,实在是不可理喻。

裴休的政绩还包括整顿茶税。裴休任盐铁使时,各藩镇设置邸阁(官府所设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储存茶叶待价出售,以此获利。而对商人的其他货物,则额外强征赋税,严重损害客商、行人的利益。裴休根据时势,建议:“允许各镇储茶,但不可擅自对商人收税。”这就是唐代的“职能科学”“权力法定”“税收法定”了,看来我唐朝就知道政府不能与民争利啊。

我们这些年的国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自然多年来国人是努力拼搏、韬光养晦的结果,但“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便是梅花开了,也只是一时之景,切不可过度自大,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啊。武汉疫情是这样,其他作也是这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