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贾玲电影dvd版(李焕英贾玲这部好电影)

以下含剧透。

《你好,李焕英》是由贾玲执导,贾玲、张小斐领衔主演,刘佳、沈腾、陈赫等人主演的奇幻喜剧电影,2021年出的电影,一点都不影响代入80年代,因为在剧中贾玲饰演的贾晓玲穿越的剧情非常典型出彩。

整个电影从女主角贾晓玲成长为了一个妈妈的貂而非小棉袄开始,因为她太胖,且成绩一直稳定保持不及格,不能成为妈妈引以为傲。

然后贾晓玲不惜冒着被穿帮的风险,把自己实际上只考上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通过买假证改成了人人艳羡的大学通知书。但可惜弄巧成拙,在升学宴的酒席上不巧被揭穿被发现,导致妈妈李焕英丢了更大的脸。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闹剧妈妈给的“惩罚”只是宽厚一笑,这在父母和孩子打骂都是家常便饭的80年代实在是难得一见。

人性就是这样,犯错后给予对方惩罚,惩罚得越狠,对方因做错事而产生的内疚感就越小;所以妈妈李焕英这种宽厚的原谅,使得贾晓玲的心中充满了更多内疚,可能从那一刻起,她产生了要给妈妈更多回报要更努力的决心。

正当贾晓玲和妈妈畅想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悲剧发生了,两个人被车撞了。贾晓玲脂肪护体毫发无损,而妈妈直接就差点病危了。在医院里,悲痛欲绝的贾晓玲通过正在播放的80年代场景的电视机,直接穿越到了那个时代。

你好李焕英贾玲电影dvd版(李焕英贾玲这部好电影)(1)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她穿越到的“胜利化工厂”的标语明显透着时代特征: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以及能看到曾经风靡一时的女排,深深地带动了那个年代的女排运动热情,厂里组织篮球奖品都是一只特别有复古怀旧感的搪瓷杯;

也是从那一刻起,贾晓玲那颗想要让妈妈开心的心,终于不用只在幻想里和妈妈开玩笑中实现,因为时空交错,使得贾晓玲直接可以实现那份美好蓝图。贾晓玲就开始了她的“为妈妈设计和实现美好人生”的报答之旅,。

笑点密集且自然的剧情,加上恰到好处承接情绪的音乐,和大咖云集——几乎很多个能叫得出名字的演员,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咖:

比如潘斌龙许君聪冯巩乔杉等,还有本山集团的几个知名演员,共同构成了这个电影很高的“好看值”。以至于我看完隔两天后,就又重刷一遍。

重刷是因为第一遍看到电影最后贾晓琳为妈妈的付出,结果发现是妈妈再次为了配合贾晓玲那颗想报答妈妈的心,而又演了一场戏而已:妈妈为贾晓玲那颗想圆梦的心圆了一场梦。

正因为这样,剧中有很多细节其实从穿越一开始,就透露出来了妈妈的身份。

但因为人物设定,如果不二刷很难体会到那些隐藏的细节想表达的东西,整体也是因为这一点而富有咀嚼回味的价值的。但我看完隐隐的第一感觉是:值得看,很真诚,感情真挚,可是哪里有点怪。

怪在哪呢,怪在首先是剧情的逻辑。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看,一个有着如此深爱又宽厚的母亲的家庭养育下,没有智力障碍也没有学习障碍的贾晓玲,成绩是不可能如此差劲的,并且也不可能形成如此低的自我价值感的。

你好李焕英贾玲电影dvd版(李焕英贾玲这部好电影)(2)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里有一个自体心理学的概念:养育者像镜子一样对孩子的价值,成绩和成就做出适当的反应,那么在经年累月的作用下,逐渐就会帮助孩子从“外部肯定”转为“自我肯定”,从而内化一个很好的客体,让孩子以自信和高自尊的方式,去向世界展示自己健康的自恋。

而贾晓玲明显应该并没有从电影里的养育者那得到这些,从而执着于“我很胖,也没有女大十八变“的那些自嘲,尤其是多次强调妈妈对她非常好,做错什么都不责怪她,贾晓玲依旧陷入了:“我从未让妈妈开心过,我要让妈妈开心。”的执念里。

这是一个很可怜令人心疼的傻大妞。这反应出剧中贾晓玲所建立的自我形象就是“我一直无能,没办法让父母开心,所以我要固着在改变这个事实里,从而也证明我的能力”。

这种认为父母在受苦,父母的荣辱系在作为儿女身上,从而产生拯救欲的行为,让人看了实在很感动又唏嘘不已。

这部剧隐藏后的“孝道”思想,虽然不及“二十四孝”中的那些如“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令人咋舌的故事那么令人费解,但其实也多少沾了点边:父母受苦都是为了我,所以我要用尽心力去回报。

很多孩子曾经对这种感觉一点都不陌生,小时候多少都会几乎听到父母说过:我和你的没用的爹或妈不离婚都是为了你,我这么节省一年买不了几个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是为了你,钱难挣屎难吃我努力挣钱都是为了你,都是为了你为了你为了你!言外之意就是你要珍惜要学会报答我。

你好李焕英贾玲电影dvd版(李焕英贾玲这部好电影)(3)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此处要强调的是绝大部分父母的此类言论都是无意识而非故意说出来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出于潜意识对于孩子长大后需要分离导致的被抛弃感(请看到我满满的求生欲)。

之所以强调小时候,是因为小时候是人格和三观建立的黄金时期,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小孩子总会产生很大的困惑感和愧疚感:如果没有了我,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的父母是否不必受苦?我让父母如此不容易且受苦,那是否代表我是坏孩子?

我们就在这种逻辑里形成了不健康的自恋和低价值感,并且产生了要拯救父母于水火之中的无意识幻想和欲望,这种欲望会尽量说服自己麻木地活在父母的意志里,或者无奈地活在虽不情愿但无能为力去活出自己的痛苦里。

你好李焕英贾玲电影dvd版(李焕英贾玲这部好电影)(4)

《你好,李焕英》贾玲这部好电影,有一点不好

长大了有了更多见识,就开始明白父母其实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人就无法像神一样,必定有着作为人的脆弱,可能会使用一些我们称为“防御机制”的东西,来回避和粉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比较顺利地度过那些人生的艰难时刻:

比如拿为孩子不离婚来说,本质是因为他们无法真正独立离开不好的婚姻去面对之后生活的反馈,所以打着为孩子的好的光伟正借口的旗帜,来修饰自己内心的无能和羞耻等;

另外,长大了的孩子开始对内心好的坏的部分进行整合,大部分人也能意识到:

父母的人生其实只能由他们自己负责,因为他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能力做出决定,也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全部的责任。我们作为子女,只能尽自己的能力来锦上添花,而不是像贾晓玲一样,搭进去自己的感受和时间,爱情,甚至是青春,甚至一生,来达到拯救父母改变父母命运的目的。

电影最后,我想假设如果我是贾晓玲,在感动之余,是否也会有一丝质疑:

母亲李焕英早就看透了整个故事,她配合着我圆了我整个心愿,是否也带着另一种隐约的牺牲?母亲真的如此快乐吗?

甚至会有一丝挫败感:所以其实我依旧没达到让母亲改变命运的目的。因为这个电影结局更蕴含着这样的意味:“你不管怎么做,都是永远报答不了你的父母。”

中国式的父母和子女,伟大之余总是带着悲情色彩,浓浓的感情积淀后总带着牺牲感以及牺牲后的自我感动。它其实很多时候成为了子女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甚至是生命之殇。

比如我曾经听说过身边人说类似的事情:因为自己不结婚,父母担心孩子今后老无所依,所以不惜以自杀来逼迫孩子结婚;因为想离婚,即使家财万贯,却因为老父亲坐床上拿着不知道从哪弄来的剧毒百草枯痛哭,诉说有钱何用离婚就是人生输家,但这位父亲愿意什么都给他。所以这对夫妻不得不凑合着过十多年。

你好李焕英贾玲电影dvd版(李焕英贾玲这部好电影)(5)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父母们能再自私一点点,他们是否能够有条件有力量,在养育孩子的同时,活出属于他们的自己的生命的光彩?

如果有一天,父母也能深切意识到人生无常,放弃更多外部的单一的价值标准和外人的眼光,而愿意关注生活本身的样子活在当下,那么父母和孩子双方是否都会更快乐幸福一点?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孩子们,在尊重和照料父母的前提下,同时可以没有愧疚地不再带着父母的意志轻装前行,中国整个社会是否会更有活力和光彩?

这部电影是贾玲来纪念在年纪不大就过世的母亲,我在看到母女感情之余,也影影绰绰看到了贾玲的情结和伤痛的部分,电影是这些东西的整体呈现。就如一句话说:“What hurts you makes you。”

记得曾经有个老师说:“怎么才能做好一个企业?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怎么才能养出一个好孩子?还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贾玲的这部电影,如果结尾是另一个形式,那我觉得作为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亲子关系和其社会意识形态,会更上一个台阶。那就是李焕英对孩子贾晓玲说:

“贾晓玲,其实妈妈这一辈子并不非要是只是过得幸福,我做了不少错误的决定也走了不少的弯路,但也有我这条路的精彩,我经历了体验了我真的觉得很好;”

贾晓玲可以对妈妈李焕英说:“妈妈,听你这样说我很放心,我也决定去体验我自己的人生,走出一条带着我自己印记的路。”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