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多少年(甲骨文中冬做何讲)

2015年12月17日讯,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后一个季节,至于为什么最后一个季节叫做“冬”?又为什么称之为“寒冬”?今天我们从文字文化的角度进行一一解析。《说文解字》:“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

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多少年(甲骨文中冬做何讲)(1)

寒“冬”腊月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后一个季节,至于为什么最后一个季节叫做“冬”?又为什么称之为“寒冬”?今天我们从文字文化的角度进行一一解析。《说文解字》:“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冬”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描绘的是一段丝或者一根绳子,而且在末尾都打了结扣,表示两个终点。故以此借有“结束、终结”的意思。“冬”原为“终”的初文。

对于“冬”字甲骨文的形体衍生出“终”的意思,从此可以回顾一个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相传还没有符号文字开始记录的时候,在神农时代,先人们“结绳而治”,据文献记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根据事情的大小以决定结绳的大小。如文字中“十”、“廿”、“卅”、“冬”都有其迹象。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传说,对于文字的起源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而上古人民依靠结绳而治,应该是帮助其记忆,对文字起源影响应该不大。“冬”用作末了的意思,而一年四季,冬季是最后一个季节,一年的终了。因此将“冬”作为了一个季节,而“冬”的本义“终”则在“冬”的基础上加上义符“丝”,以表示结束的意思,从而分化为两个字,在金文中将两个字的字形以分别收录。

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多少年(甲骨文中冬做何讲)(2)

行书·明 王铎 《行书五律柬姜司寇一首》立轴

到了金文,“冬”的形体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有“日”义符。到了小篆,去掉“日”,在下方增添了一个“仌”符,“仌”是冰的意思,意味着冬天天气比较冷。到了隶书、楷书之后,将冰省写为两点。正由于冬代表了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而且其后比较冷,所以称之为“寒冬腊月”。

至于“冬”的相关组词有“秋收冬藏”、“冬烘先生”等。“秋收冬藏”源于《千字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描写一年四季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比喻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冬烘先生”则是源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记载的一则故事,以讽喻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因此,“冬”与“终”本为一字,后来经过词语演变、派生特点。一些字以增加义符或音符来区别之间的关系,分化为两个字。而从“冬”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冬的本义是“终”之义,有了终的意思之后才被引为“冬天”的“冬”,同时加上义符“仌”来代表“冬天”的季节特点。除此之外,和冬相关的文化还有许多,但就我们耳熟能详的也就“冬天”之义和“冬天”的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