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北宋的张择端所作。该画属于国宝级的珍贵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中,“清明”二字,和清明节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为了奉承和夸赞宋徽宗赵佶,取“盛世清明”之意;“上河”是指都城的汴河, 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整个画卷全长528.7厘米 ,宽24.8厘米,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描绘出北宋东京城的繁华盛景。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1)

清明上河图

全图大气磅礴,琳琅满目、恢宏逼真、商贾林立、车马喧嚣、货摊铺街、人声鼎沸……,折射出了北宋的经济繁荣之势。作为上承唐朝和五代,下启元朝和明朝的时期,宋朝属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也属于华夏文明的璀璨夺目期。

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在《宋史职官志考正》中这样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接下来,我们先从《清明上河图》中了解北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

一、农业发展状况

北宋时期,随着耕犁、灌溉等技术的更新,农业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粮食产量也大幅增长。当时,国家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亿以上,耕地面积也在七亿亩以上。

在现今出土的许多北宋墓葬中,往往都能挖掘出成套旳铁制农具,例如犁、耧、刀、耙、锄、镰等。据此不难发现,北宋的农民已经充分掌握了农耕技术,对耕作的程序也有了更多细化,使单产迅速提高。

占城稻原产于中南半岛,是一种高产、早熟和耐旱的稻种。从北宋开始,占城稻被传入了我国福建沿海一带,并且迅速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使宋朝的水稻由一年一熟变成了一年两熟,进一步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而且,北宋推行的是租佃制,其最大特点就是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提高了耕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北宋的米亩产量可以平均到二石左右,江南地区甚至可以达到亩产米三石乃至四石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关于这一点,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随处可见的酒肆和饭馆,以及城郊部分的农耕景象,就是对北宋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除此以外,北宋的各种经济作物种植也非常广泛,比如茶树、水果、棉花、蔗糖的产量也越来越多。这些,自然都是北宋农业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

二、商业发展状况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2)

清明上河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汴河两岸熙熙攘攘,接踵摩肩,茶楼、酒肆、饭馆、妓院等遍及各处,充分反映出了北宋的商业发展水平。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自赵匡胤立国以来,北宋就确立了“重农不抑商”的政策,在积极发展农业的同时,朝廷鼓励商业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商业发展水平远超过当时世界的其他国家,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以都城东京为例,已经超过了百万的人口规模,各类商业模式不断出现。

但是,从唐朝起就开始的夜间禁令制度,在北宋建国初年依然被延续使用。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太祖皇帝赵匡胤终于下旨,由“京夜市宜令禁断”“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自此以后,东京城的商人终于不用再担心夜间的宵禁限制了,基本上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在“士农工商”中排在最末,一直都没有什么政治和社会地位。

在汉朝初年,朝廷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到了唐朝以后,朝廷规定“工商杂类不得与士为伍”;等到了北宋以后,逐渐放松对商人及其后代的压制,规定“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准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实现身份由“商人”向“士族”的转变。

最突出的一点,伴随着商业的发展,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环境,更为朝廷增加了财税收入。据《宋史·食货志》记载:

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大则专置官监临,小则令、佐兼领,诸州仍令都监、监押同掌。行者赍货,谓之“过税”,每千钱一百算二十;若有居者居于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一百算三十。

不难看出,北宋的商税主要分为过税住税,税率分别是2%和3%。以当时北宋的商业繁荣程度来看,这笔税收必然会非常巨大,可以极大地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三、交通业发展状况

在北宋的交通工具中,畜力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包括牛、马、驴、骡子、骆驼等。由于国家严重缺马,因而除了军队和官府以外,民间的农耕和交通都以牛、驴和骡子等为主。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3)

水浒传剧照

说一句题外话,看《水浒传》的时候,经常会见到梁山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吃的都是牛肉。武松的口头禅就是“切二斤牛肉,来一坛好酒”,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为,宋朝严禁擅自杀牛,据《宋刑统》记载:

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

虽然在北宋的交通业中,畜力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但是,船运才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种方式。

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发达的城市,从《清明上河图》亦不难看出,汴河的码头来来往往和络绎不绝的船只,充分展现出了北宋交通业的发达。

东京的船运主要依靠四大漕河,分别是汴河、黄河、广济河和惠民河。其中,汴河自西流入东京,之后向南汇入淮河,历来就是东京城的生命线。它主要负责联通淮南、江浙、湖广和四川等地的军队与物资运输,据《宋大诏令》记载:

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溢于汉唐。

由于北宋奉行“守内虚外”的国策,在对外示弱的同时,却对于国内管控严格。因此,无论是出于军事目的、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目的,北宋朝廷都非常重视船运的发展。

受此影响,北宋的造船技术也非常先进,造船规模非常庞大。不过,朝廷不允许个体私自造船,只能由官府设立的船厂进行造船,还专门设置了监官进行管理。

北宋的造船数量非常大,仅在东京周边就有数量不少的船厂。全国一年大约能造出三千艘各类船只,而且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和助力帆等,极大地提高了航速和安全性。

后来,蒙古人从1235年开始大举南侵,直到1273年才攻破樊城和襄阳,进而威逼到临安。以蒙古铁骑的战力,迟迟没有打过长江以南,就是因为南宋继承了北宋强大的交通网络和造船技术。

四、海外贸易发展状况

客观的讲,中国历史上北宋朝是对海外贸易最重视、最积极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还是我国彰显自己海洋文明的时代。

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市舶司”进行海外贸易的管理,依托着自己超强的经济实力和造船技术,北宋的商船频繁往返于日本、朝鲜、南洋群岛、印度等国,甚至还远赴阿拉伯半岛和非洲。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4)

海外贸易图

通过长期而不间断的海外贸易,使得广州港和泉州港成为最繁忙的国际港口,也给北宋朝廷带来了极其丰厚的收入。

北宋使用金、银、铜、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物,通过海外贸易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货物。比如,香料、象牙、琥珀、珠宝、犀角、珊瑚、玳瑁、玛瑙、蕃布、苏木……。而其中,进口数量最多的货物应当首推香料

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名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店铺,就属于顶级的香料店,售卖各类高档的香料。不过,由于价格高端,这里不是劳苦大众的消费场所,主要针对上层贵族和商贾巨富这些小众人群。

随着海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北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进口方面讲,随着国外商品的涌入,对国内的货物生产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引入硫磺后,促使朝廷对于原先的火药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增强了军事实力。

从出口方面讲,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由于北宋在海外贸易中,主要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这样一来,关于瓷器的制作和丝绸的织造就非常繁荣,直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五、手工业发展状况

由于受到农业、商业、交通业和海外贸易的积极影响,北宋的手工业发展势头非常喜人。

以纺织业为例,在北宋元祐初年,全国的丝织产量大约在两千五百万匹左右,而唐代丝织产量的最高峰出现在唐玄宗开元盛世期间,那时的峰值是七百五十万匹左右。两个数值相差了三倍多,充分反映出北宋的手工业水平和实力。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5)

宋汝窑

在我国陶瓷史上,宋代的瓷窑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地位,主要以汝窑、钧窑定窑等为主。其中,一部分是官窑,而更多的却是民窑,产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这些陶瓷器,除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外,还要供应海外贸易。

矿冶业在北宋的手工业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突出表现在规模产量的扩大和工艺技术的进步。

由于商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北宋对于金、银、铜、铁、煤等矿物的需求猛增。据《宋会要辑稿》记载:

信州附近盛产铜、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得铜、铅数千万斤。

面对北宋时“重文轻武”的局面,文化空前繁荣盛行,自唐代就发明的雕板印刷术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于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了,被广泛用来刻印书籍。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6)

活字印刷术

与此同时,印刷术和造纸术的相辅相成作用,使得北宋的纸张种类甚多,比如宣州的栗纸、温州的蠲纸、馀杭的藤纸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品种。

在官营和私营的各类手工作坊中,工匠的身份和地位也水涨船高。

这种情形,在《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得很明显,私营作坊使用民间工匠,他们领取银米作为酬劳;官营作坊使用官府工匠,或者从军队调来军匠。这些情况表明,北宋的工匠艺人所受的人身束缚,已经出现了松弛迹象。

六、文化业发展状况

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无疑,此话在北宋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因为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富足,东京的大街小巷都是酒肆、茶坊、妓院等各色的娱乐和消费行业。

由于北宋统治者尊崇儒学,对于士族和文人的优渥政策,使得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突出。

而为了吸引这些优质人群前来消费,所有的酒肆、茶坊,甚至是妓院都开始附庸风雅,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氛围。受此影响,色艺双绝的各类艺人或文人纷纷涌现,比如闻名后世的李师师。

在《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说书的、唱曲的、杂耍的、演戏的、算命的等不同类型人物。可见,由于其文化业的发达程度,造就了一大批据此为生的人群。

在声名显赫的“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和柳宗元以外,其余六个均是北宋人。

在北宋文化中主要流行词赋,它不同于唐诗,而更侧重引经据典,以理见长。宋词往往把散文的章法也融入其中,显得更加委婉精深,达到了极高的文学水平。

北宋还涌现了许多的书法家,比如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为首的“文笔四大家”。另外,宋徽宗本人虽然当皇帝不成功,但却能取众人所长,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了“瘦金体”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7)

瘦金体

除了书法以外,北宋的成名画家也非常多,比如范宽、燕文贵、李公麟、米芾、米友仁等。而《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张择端,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以上,是北宋在社会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如果用璀璨夺目来形容,也不会觉得太过夸张。不过,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由于北宋的政治开明,除了直言进谏以外,文人和谏官还喜欢利用自己的方式向皇帝表述民情和婉言劝谏。比如,在王安石推行变法之时,由于力度过大而导致了各地的民怨。郑侠绘制一副《流民图》呈递给了宋神宗,希望中止王安石的变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东京城的实情而并非实景,定是他看到了北宋社会表面繁华的背后,浮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隐患和危机。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8)

北宋版图

那么,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隐患和危机呢?

一、全不设防的东京城

东京城内外,大致应该有120个坊。按照北宋律例,每一坊须设立一座望火楼和一队巡逻兵。在画面中,的确有一座望火楼,但已被改造成了休憩用的凉亭。而在望火楼的周围,也没有看见任何巡逻兵。

拱卫内城的土墙已经被多年的雨水冲刷,上面杂草丛生,几乎没有太大的防御作用。而且,城楼上面不见一个士兵,城门大开而门口却没有士兵站岗,更没有人对来来往往的人流进行盘查。

二、粮食供应出现危机

画面中船运业发达,大量的官船和私船都停泊在港口。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本应该运粮或运兵的官船,上面装的却都是花石纲;而本应该运送普通货物的私船,上面装的却都是粮食。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9)

宋徽宗

看来,由于宋徽宗大量征调官船去运送花石纲,而使得东京城乃至北方的粮食供应出现了紧缺。一些贪利的商人开始乘虚而入,渐渐把持住了粮食的交易,操控了粮食的价格。

三、冗官冗员之下更加怠政

画面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朝廷官吏,而且个个不紧不慢,相当的悠闲。比如,在城门口附近的一座衙署,零散闲坐着几个兵卒,一边摆放着公文箱。很明显,本应该清早办公的衙门官员,直到晌午还未到来。这不仅仅是冗官冗员,更是明目张胆的怠政和不作为。

四、铺天盖地的茶馆酒肆

从图中不难发现,东京随处都有酒馆,而且饮酒之人甚多。除了平民百姓外,居然还有许多的士兵,一个个都喝得东倒西歪。

在那个强敌环伺而异常凶险的年代,北宋朝廷竟然毫无顾虑,继续任由军心涣散,毫无忧患和抗敌意识。


图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惊马闹市、消防缺失、官员争道、船桥碰撞、商贾侵街……。

张择端一定是看出了这些巨大的隐患,因而利用绘制《清明上河图》的机会,向宋徽宗提出进谏。画作完成后,张择端就把这幅画呈递给了宋徽宗。他认为无需多言,以宋徽宗的聪明才智和绘画功底,必然能够读出自己的良苦用心。可惜,张择端高估了这个被皇位耽误了的艺术家赵佶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10)

双龙小印

宋徽宗看到《清明上河图》后,只对张择端的高超技艺啧啧称赞,只对展现出的繁荣景象沾沾自喜,却唯独没有读出张择端的良苦用心,没有发现画作中隐隐的社会危机。然后,宋徽宗在得意洋洋地盖上了自己的“双龙小印”后,就又去忙其他文艺工作去了。

清明上河图在宋代时期的地位(清明上河图:北宋在烈火烹油和鲜花着锦背后却暗藏巨大的危机)(11)

靖康之乱

果不其然,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宋就发生了“靖康之乱”,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代帝王都被金兵俘掠,北宋也至此灭亡。

文史不假: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