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1)

01 宝钗是续弦

红楼梦为什么是断本?真的没写完吗?

不!清朝有很多人看过120回全本,而且留下了点评,说明它肯定创作完毕。是作者亲自毁掉后四十回。

为什么呢?

因为后四十回是结局。结局一旦给世人看到,作者的思想就无处可藏。前面80回可以用假语,后面却假不了。然而,他有太多不符合主流的思想,势必招致灾殃。

具体体现在哪个角色上?

答案很简单,谁被后人拼命洗白,谁就是曹公的痛点。就是为了她,毁掉后四十回的。

在高鹗续书里,贾母忽然厌弃了黛玉,爱上了宝钗。蹉跎了十来年的金玉良缘,似乎刚被贾薛两家发现,二十好几的大龄剩女薛宝钗,忽然成了香饽饽。

两家一拍即合,在众人倾力协助下(比如凤姐的调包计),宝钗隆重出嫁,终成大礼。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2)

婚后的宝钗贤良淑德,管家相夫,上敬下和,如聊斋里报恩而来的狐仙一样无私奉献,谱写了“伟大”的人生。

宝玉最终肯定要出家的,此谶语留得太多,高鹗自知改不了。没关系,可以赏给宝钗子嗣嘛,兰桂齐芳,让宝钗终身有靠,顺带还成了贾家恩人。

【兰桂齐芳】有多可笑,我懒得反驳。连起名规则都搞不清的人,有资格续书吗?

洗那么用力干嘛?洗太白,连钗粉都不好意思相信了。即便是全力抑黛扬钗的87版,也没有采用【兰桂齐芳】的结局。

既然子嗣是假的,结婚过程就符合曹公本意?不可能!

其实前80回有大量的伏笔、谶语,都告诉我们:宝钗不是正妻,而是续弦。

从来也没什么调包计。黛玉从小到大都被当做宝二奶奶培养,书中人尽皆知。贾母和贾政定好的事,根本无人能改变。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3)

唯一的变数,是贾母去世得太早。她下线了,王夫人在内帏一手遮天,贾政那个大老爷们看不到的事太多了。她很容易就能让黛玉“病死”。

二玉在贾母去世前已订婚。即便未曾完婚,黛玉也是宝玉唯一认可的妻子。他在祠堂立牌祭奠,还借口为贾母守孝,三年不娶。

宝钗一直熬到23岁之后(跟傅秋芳影射的年龄一样),才由王夫人做主,硬塞给了宝玉。若无这个姨妈,她一生都嫁不出去。

黛玉是正妻,宝钗是续弦,这个话题卓语老粉都知道,以前很多文里有涉及。本文是个总结,也是对新粉的普及。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4)

02 贾政的评价

大观园初建成,贾政带人参观。虽然每个院子都转了,但他只对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表现出了兴趣,作了点评。

为什么只有这三个院子和贾政建立关联呢?

因为黛玉、李纨和宝钗,都是他命中注定的儿媳。贾政对院子的评价,便是对三个儿媳的评价。

(贾政对三钗的评价,详见文后链接1)

贾政是老公公,是大家长,儿媳的优劣必须由他评价,才符合古代礼法。

只不过曹公不明写,他的写作手法一向就是藏山隐水,让你自己去悟。

假如黛玉、宝钗仅仅借住几年,跟贾家宗祠无关,贾政给评语反而很唐突,有越界之嫌。

所以贾政游园的故事伏笔了:黛玉将来必是宝玉正妻。

到了七十六回又补写出,黛玉为大观园拟过不少地名,贾政推崇备至,凡黛玉所拟一字不改全用了。

大观园是荣府的名片啊,且贾政是讲政治的。当初独让宝玉提额,不就是要彰显宗祠责任吗?如果黛玉跟宗祠无关,怎能参与,又怎能一字不改呢?

这是二次实锤,黛玉必定是宝玉正妻。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5)

03 贾母赐菜

贾母对黛玉的推崇,并不只源于血缘之情。

在礼法森严的古代,她执着把宝黛放在一起养,执着的让她们成为青梅竹马,会毫无目的吗?

黛玉弃家入京,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贾林两家的约定。她就是未来的宝二奶奶,根本无需论证。

贾母在书中一共哭过四次,三次都因为黛玉,另一次因为贾政。黛玉是何等分量,可见一斑。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6)

(小注:87版里贾母因鸳鸯断发而流泪,那是骗人的,非原著)

古人特别讲究座位尊卑,贾母之座高贵不可侵犯,连贾政都不能沾边,但是黛玉可以随便坐。全家唯此一人。

贾母吃住行全是超高规格,唯二玉享受同等待遇。世人只当这是溺爱,殊不知,等级规则里的溺爱都是用来宣示身份的。

就像皇帝派某皇子代替自己做什么,用自己的权杖,一定大有深意。

黛玉是贾母钦定的接班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这个问题越到后期越明显。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贾母便用赐菜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私产继承人(黛玉和宝玉),也宣告了宝二奶奶(黛玉)。

这不是试探,而是不容置疑的宣告。可惜多数读者不懂贵族语言,对书当面不识。

04 刘姥姥的故事

刘姥姥可不是普通角色,她的每句话基本都是谶语。尤其是她讲的故事,是专为宝黛钗三人设定的。

故事里的茗玉,读音就是名玉,毫无疑问是黛玉。唯一嫡女、知书识字、父母爱如珍宝,全是照着黛玉刻画的。

茗玉于17岁病死,父母给他立了庙,有香火祭拜,这影射的就是黛玉17岁病死,以正妻身份入贾府祠堂。宝玉对她四时祭拜,无比虔诚。

宝玉参加过的祭祀、追悼最多,甚至以超高水平,贡献了长篇诔文《芙蓉女儿诔》。这些都是为日后祭祀黛玉做准备。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7)

故事里雪下抱柴的姑娘,当然是影射薛宝钗。

泥像成精,变作茗玉的样子在世间溜达,就是影射宝钗做续弦。

古代的续弦颇受歧视,名为妻子,实际若妾。人们虽不明说,但心里总认为续弦鸠占鹊巢。宝钗就是妄图取代黛玉,占据黛玉的一切,巴不得自己“变成”黛玉。

受香火供奉的泥像,象征了宝二奶奶之位。黛玉在这个位置上时,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等到宝钗占据这个位置,【人也没了,庙也烂了】,影射了家败人亡,夫离妻散,宝钗遭到整个贾氏宗族的遗弃和否认。跟高鹗续写的伟大人生,恰好截然相反。

泥像成精,成了青脸瘟神爷,如鬼魅一般流浪乞讨,雪中偷柴,这些都是宝钗被遗弃后的写照。

(刘姥姥讲的故事,详见文后链接2)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8)

05 宝玉的情悟

宝玉有多次情悟,每一次都是他生命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发生在第58回。

58回回目叫做《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假凤泣虚凰,写藕官为菂官烧纸祭奠。真情揆痴理,写宝玉阐发感慨。整个这回都围绕藕官之情展开。

整整一回的份量,占据全书的1/80,可不简单啊!

藕官和菂官戏中合作,生活里自称夫妻。但菂官不幸早夭,蕊官补上,代替了菂官。

后补者蕊官,恰好分给宝钗,这不就是影射她是续弦吗?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9)

更绝的是,这个故事解释了宝玉为何续弦。

藕官为什么接受蕊官呢?她说:为令亡灵安心,才不能孤守一世。宝玉听了,【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

宝玉推崇的情,超越世俗,也超越一切有形桎梏。此情可对万事万物,对人对花对石,对河对鱼对燕。藕官的同性恋,当然不在话下。

芳官虽然是藕官的好友,却不理解藕官,说她又疯又呆。而宝玉不仅理解藕官,还从中悟到了新的东西——

当真爱搁浅,人生无爱之后,人要怎样面对世界,怎样活下去?

此前的宝玉,失去黛玉人就死了。又成熟一步的宝玉,变成了藕官:悲痛过后接受现实,把黛玉放在心里追念,每节祭奠。

这是为日后再娶续弦作了思想铺垫。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10)

三个小戏子的故事,非常全面地、清晰地暗示了宝黛钗的未来:

1、二玉挚爱,永志不忘。

2、黛玉病死,宝钗后来补上。金玉良缘的确成功了,但宝钗是补黛玉的位置,是续弦。

3、宝玉为令黛玉亡魂安息才续弦。若论情感,他永远只有一个妻子黛玉。

说白了就是为了完成世俗任务,给父母宗祠一个交代。否则,世人会将罪过按在黛玉头上。

4、三个戏子都是同性,不可能有真婚姻。这影射了无论木石前缘还是金玉良缘,都将是镜花水月。

黛玉有名份、有爱,可惜她去世了,没有婚姻之实。宝钗又是咋回事呢?

她和宝玉空有婚姻形式,也没有婚姻之实。

因为宝玉结婚本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婚后又迅速见到宝钗真面目,知道了她和王夫人对黛玉实施的一切罪恶。

他原以为后补者是善良的,会尊重亡者。但事实给了他一记重拳。

哀莫大于心死,还会有夫妻之实?看过原著的清人,留下过犀利的点评:宝钗终其一生都是老处女。

假如一个女性吐槽说:“我婚后空对着个和尚”,话中何意无须解释,成年人都懂。

同样的语法,换成【空对着山中高士】,天下人就不懂了?悲哉!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11)

宝玉给芳官交代了很多,教她如何祭奠。特别强调【致诚用心】,不拘地点用品,随时随地皆可祭奠。

核心是至诚感应,仿佛亡人从未离开过自己。这就是未来宝玉的活法。

他把躯壳留在浊世,把心交给黛玉,时时刻刻在焚香中与爱人感应。而这,才是【玉带林中挂】的真意。

黛玉是宝玉的神魂,是他最高的信仰!他苟活于世,不是因为惜命,而是为了这个世界能有人为黛玉焚香祭奠。

06 小戏子的分配

戏班子解散后,小戏子的分配方案大有文章!

她们的行当、她们的名字全是影射。借助她们,曹公给很多人钦定了角色定位。

二玉得到的都是主角。只有宝钗得到的小旦是配角,还专演身份低微的年轻女子,如丫鬟、小妇人、村姑之类。

小旦最著名的传统戏目是《牡丹亭》中的春香、《西厢记》中的红娘。

给她分配这个,可真是煞费了曹公一番苦心!

因为,小花面、老外,甚至于大花面,都有可能做配角。但这些配角各有各用,并无贬低之意。唯独小旦别有寓意!

舞台上的丫鬟总是跟着男女主出场,三人同台,总是做电灯泡。生活里的宝钗,不就是个第三者吗?不是成天黏着二玉吗?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12)

她若真是黛玉丫鬟,便无讽刺之意。但她不是哦,她是黛玉的竞争者,一直自视甚高,一直拉帮结派,在权力的庇护下号称“艳冠群芳”。这么个人,本质只是丫鬟,可不是讽刺到家了?

丫鬟只配给男主暖床,撑到天了,顶多做个续弦。比如娇杏,她在多重幸运的加持下,才混成了续弦妻。

曹公之所以写娇杏,也是用来影射薛宝钗。

以薛家那门第、那劣迹斑斑的德行,能嫁进国公府做续弦,的确是撞了大运。

所以,蕊官是揭秘宝钗的一把总钥匙。无论是后补者,还是小旦行当,都明确的揭示出宝钗的未来。

即便没有蕊官,古代人也都懂:宝钗若想高攀贾府,唯一的途径就是当续弦。这问题几乎不用论证。当曹公为她安排出身时,就已经打好了一切伏笔。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13)

07 小结

在曹公笔下,有关宝黛的一切都是成双成对的。

潇湘馆有鹦鹉,怡红院就养仙鹤(都象征忠贞之爱);潇湘馆翠竹配霞影纱,怡红院就蕉棠两植(一样的色调)。潇湘馆引泉而入,怡红院就汇水而出。潇湘馆里书墨垒案,怡红院就琴剑在壁。

两个冤家、吃了我家茶、四角齐全、渔翁渔婆.....象征夫妻的谶语,多到数不清。

而宝钗呢,她的谶语也多到数不清。尤其在她的诗词里,大龄难嫁、空壳婚姻的谶语随处可见。

可惜有人不愿接受真相,证据如山,也可闭目不见。管你什么【青春已大守空闺】,反正我就要她取黛玉而代之。管你什么【琴边衾里总无缘】,我就要让她兰桂齐芳朝天贺。

让黛玉死在她成婚之夜,让她彻底失败,含恨而亡。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填平钗粉内心的坑。

经过一代代别有用心之人的篡改,红楼梦终于成了他们要的红楼梦。

薛宝钗最后死因(揭秘薛宝钗真实结局)(14)

【相关链接】

贾政怎样看待黛玉、李纨和宝钗?答案藏在游园细节中

刘姥姥瞎编故事,明确揭开宝、黛、钗命运大结局

戏班子分配影射了什么?宝钗只配做丫鬟,薛家全家是小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