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老年人被智能技术)

编者按: 9.4亿的网民规模,67.0%的互联网普及率,36.2%的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这些数字,无不体现着智能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也彰显着“新四化”中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然而这些数字还有着另一面,相对全国的人口,有4.6亿人正游离在网络世界之外,有33%的份额需要被互联网普及,老年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暂时成了智能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世界中“最囧”的群体;他们不会使用智能产品,一度遭遇看病难、出行难、消费难。

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老年人被智能技术)(1)

智能技术也要有温度,“适老化”改造来了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 (黄浩)随着《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的出台,老年人被智能技术“抛弃”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

11月26日,国新办举行《实施方案》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就社会关切的,老年人在政务服务、出行、就医、消费等场景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解答。

破解智能产品不会用

工信部: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

智能产品操作太复杂,部分老年人不会用!浏览网站有障碍,接触不到网络信息!怎么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隋静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现在已经为3.2万个政府网站作了信息无障碍的改造,同时也指导发布了多项信息无障碍标准。

据了解,今年9月,工信部跟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着重消除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信息障碍群体在信息消费资费、终端设备、服务与应用等三个方面的障碍。

隋静还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计划开展为期一年的的专项行动,行动将聚焦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特定需求,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的适老化改造。

记者了解到,上述专项行动中,产业力量将是重要的参与环节。未来,工信部将从技术创新、产品服务供给、应用试点示范等产业环节着力,积极扶持老年健康辅助器具研制,扩大老年人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并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

破解老年人看病难

国家卫生健康委:保留人工服务窗口、代挂号渠道、简化网上问诊

目前,很多医疗卫生机构都使用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服务。这极大便利了广大患者看病就医,提高了便捷性,也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对一些不使用和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患者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困难。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面对老年人在看病就医过程中,遇到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卫健委将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二是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三是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四是进一步简化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问诊等智能技术,要能适合老年人的需要。此外,他介绍,下一步还将在全国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和通过全国老龄办加强宣传培训,让老年人能够用得上、用得好智能技术。

破解网上政务服务“办事”难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优化应用,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接近4亿的背后,我国“互联网 政务服务”已经成为了政务服务改革的一道靓丽风景。针对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办事等问题,这次《实施方案》进一步便利老年人网上办事提出了两方面的具体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表示,一是不断优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应用,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便利老年人网上办事。二是要求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并向基层延伸。

他举例,退休的老人过去需要本人每年到社保经办机构现场办理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才能继续领取养老金。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人社部门和公安、民政、医保、交通、司法等各部门数据的比对,逐步实现系统自动完成老年人社保待遇资格认证,让老年人少跑腿,便利老年人认证办理和领取养老金。

破解消费难

央行科技司: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打造“适老”金融服务

不会在线支付,无法现场完成人脸识别,遭遇不收现金……部分老年人的日常消费和金融服务遇到阻碍。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央行将从现金管理、支付服务、普惠金融来采取措施,切实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他介绍,在现金管理方面,针对现在出现的歧视、排斥使用现金等情况,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央行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尤其是在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缴费领域,还有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在支付服务方面,切实提升支付产品的便利性、便捷化程度,加强对老年人移动支付的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推广。对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商家拒收银行卡等歧视性支付行为、给老年人消费带来不便的市场机构将开展查实处置工作。在普惠金融方面,将指导金融机构,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频金融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贴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金融服务。

破解出行难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优化健康码检查措施,保持电召、扬召打车服务

老龄化渐至,如何保障老年人互联网时代的正常出行?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表示,一是优化健康码的查验措施,保障老年人无健康码也能出行。二是保持电召、扬召服务,保障老年人不会上网或者没有手机也能打车。三是强化传统服务方式,保障老年人无忧乘坐公共交通。目前,各地普遍实施了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乘坐公交车的政策,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老年人直接凭身份证、老年卡、社保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据了解,《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并对智能技术“适老化”给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图集

1

责任编辑: 黄博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