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考古价值(每日文物4: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考古价值(每日文物4:曾侯乙编钟)(1)

基本信息:

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65枚编钟的总重量达五千多公斤,其重量、体积在编钟中都是王者风范。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五组共45件甬钟,及一件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所组成,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程的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

全套曾侯乙编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

曾侯乙编钟考古价值(每日文物4:曾侯乙编钟)(2)

曾侯乙编钟出土图

影响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研究意义。

地位

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有关部门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调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

曾侯乙编钟考古价值(每日文物4:曾侯乙编钟)(3)

它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的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文明的一个璀璨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是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精品。

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这些铭文不仅标注了各钟的发音律调阶名,还清楚地表明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曾侯乙编钟考古价值(每日文物4:曾侯乙编钟)(4)

冶铸技术

曾侯乙编钟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xiū】漆彩绘等装饰技法。组成全套曾侯乙编钟的有钮钟和甬钟,钮钟制作比较简单,为双面范铸;甬钟的制作则要求较高,用的是分范合铸工艺,如此复杂的工艺,若非工匠对分范合铸技术的娴熟掌握和应用,是绝对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可以说它的铸制过程,显示了科学的、系统的理性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