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10个好处(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

阅读的10个好处(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1)

讨论阅读的论著汗牛充栋,阅读可以增长知识,阅读可以开拓视野,阅读可以考出好成绩,大魁天下……大路菜,谁都知道,没必要多说了。如果按陈省身教授的观点,一生只做一件事,那我这辈子所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从七岁发蒙一直做到今天,黄卷青灯,晨钟暮鼓,初心不改,明天也还要继续做下去。做着做着,难免就有点经验,有点不同的认识,阅读的好处是:

浸润

我千百次追问过自己,你每天整本书抬的,痴痴呆呆,眼睛直勾勾的,和那些文字亲亲密密,千事不管,万事不修,既不能创造财富,更不能换成金钱来置房购车打酱油,究竟为什么?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阅读没有现世的功利。你我都是凡尘里的芸芸众生,这个世界卑鄙琐碎、龌龊勾心,坑蒙拐骗,阿谀讹诈,出卖灵魂肉体,跑官卖官,“长安尽是名利客”,一句话,不干净,脏啊。生理的身体脏了,要通过洗澡来清除污垢,那么精神的身体脏了怎么办?

通过阅读来浸润自己。在浸润的作用下,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我们会渐渐变得清洁、纯洁和高尚起来。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幼时,他常见爷爷捧本发黄旧书,戴副老花镜,坐在树荫下阅读,专心致志,才不管它云卷云舒,才不管它燕过鸟鸣,才不管它身外之物,很是不解,遂问爷爷,阅读有什么作用?爷爷看了看孙子,没回答,而是吩咐他,用屋檐下搁着那个平日用来装煤渣的竹篮子到门前小河里去打水提回来。第一次,一场空,没提回一滴水;第二次,一场空,还是没提回一滴水。到第三次,爷爷停下读着的书,让他观察一下竹篮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看,沾染在竹篮上的黑煤灰全不在了,竹篮子变得比先前干净了。他把这个检查结果告诉爷爷,爷爷说:“阅读就有这个作用。”浸润了,洗涤了,精神污染避免了,一颗赤子之心保存下来,跳出三界,重返童真,看这个世界,月白风清。世界原本不好也不坏,人的心清洁了,世界就顺眼起来,风和日丽,二月天。说到底,人的生活质量并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多高楼,多豪车,取决于内心是否丰盈,取决于道德是否高尚,而道德建设最有效的方法首推阅读了。

陪伴

孤寂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感触。读唐宋诗词常能感到,李太白说:“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我想,他活得不是很如意啊,诗仙要是仕途顺畅,多有几个真正了解他内心的人,“空长叹”干什么,要知道他可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人啊!一代抗金名将岳武穆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就无需多言了,39岁被害在风波亭,谁给他主持公道,谁听听他的悲诉。陆游老了,登上城头,画角哀声,秋风凉凉,心爱的人早就去了,愁寂如烟,“醉里挑灯看剑”,你就不可以看看别的?西湖岸柳,风景如画,杭州城里,丽人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人似芝麻事胜海,躁动喧嚣,热闹异常,实际上却是孤寂的。我一直在怀疑,精神的深处究竟会有几人不形单影只?幸亏有书,幸亏有阅读行为的产生,孤独的时候,一卷在手,不即不离,相依相伴,就这样,一个黑夜,一个白昼,一个搭乘的长途,一个相约的等待,在有滋有味中过去,在充

一位朋友去法国旅游,那日,他们来到拉雪兹神父公墓,天下着小雪,墓碑上覆着稀疏雪花,实和富有中过去。用文字填满的日子,我们的枝头鲜花绽放,果实累累,精神的家园阳光灿烂。在休息的长凳上,见一女性正捧书阅读。朋友心一震,感叹,法兰西,法兰西民族!此时的她,是这个墓园里最美的一尊雕像了!因为有了阅读的陪伴,寒雪、朔风、阴气全都驱除殆尽。

1978年,我在进校修英语,有位王姓老先生,曾做过云南王龙云秘书,据知情者讲,先生实在是个读书的种子,他读《水浒传》,被书迷进去了,人陪着书,书陪着人,人书牵手,一路前进、演进。妻上街买菜,嘱他注意锅里蒸饭的水别烧干了,可他沉到书中去,只顾为好汉们叫好,只顾摩挲着文字,锅里的水烧干,甄子烧坏……空虚的日子,寂寞的人儿,在阅读的陪伴中,你会看到,文字创造的桃花源,果实累累。

环保

我始终认为阅读是过一种很环保的生活。读书的人节约资源。书是一种消耗品,但这种消耗品是耐用消耗品,价钱菲薄,一次性购买回来,不用充电,也不用保养,摆在床头架上,占那么点空间,随要随取。书满为患倒是听说过了,不过那不是贬义,在文人心中是溢美和窃喜。

读书的人们对钱财追求总是比较的不贪婪,他们注重的是在寂寞中建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心甘情愿嫁给书,板凳坐它一生冷,对花花世界里的灯红酒绿,翠袖娇娃也不是不想,但深知,人一到了这样的温柔富贵之乡,肉体虽然有了沙发承垫,心灵却会漂浮起来,找不到座位。

于是,他们便会远离喧嚣和繁华,躲进小楼,一灯如豆,夜读书。心游春秋战国,拜会诸子百家;梦回唐朝,乘着李杜用诗歌编织的舟车,去经历安史之乱。放眼世界,去参加美国《独立宣言》的盛典;走四方,跟列夫•托尔斯泰去俄罗斯大草原旅行......

我读书,书也读我,物我两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一切皆因书册在手,不能释然!时光悄然流逝。轩尼诗、茅台酒,名车豪宅小情人,通通两不相干。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读书人入世的高远情怀,那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他们道义良心的真正担当。在这种追求中自然包括了生存环境的保护,包括了身体力行。用竹篮去买菜,用荷叶去包熟食,拒绝使用塑料包装,用荞麦面粉清洗餐具,囤积雨水浇花泼草,出门骑自行车,下馆子剩菜打包,参加绿色环保民间组织……读书追求的是过一种简约简朴的生活,消耗最少的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满足。

教化

上帝在我们左边衣袋里放了优点,同时也在右边衣袋里放进缺点。我是教师,天天跟学生打交道,对人性中的顽劣深有感触。有的学生,简直就是一匹野马烈马、管教起来很是头痛。他们经常制造事端,牛事不发马事发,害得你忙教学,忙做思想工作,忙救火,忙转化感化,忙打“预防针”,急于应战,身心俱疲,到底还有没有疗救方法?

啊,有了,那就是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课外阅读,每天坚持读篇千字文,每月购买本自己自喜欢的书,每月读一整本书。坚持,再坚持,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咬定青山,逐渐发觉,孩子们身上的乖戾之气消失下去,说个典型:

朱出生在一个破碎家庭,爷爷奶奶带着,小学阶段就转了三家学校,为什么?小朋友太不听话,太难管理了,是个烫手的山芋,五年级转到我们班来。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不容易。朱穿拖鞋来上课,无缘无故,两个同学比赛谁抬腿高,鞋子嗖的飞起来,砸在日光灯上,稀里哗啦落下。这件事还没有了结,他又旋转一支长翅膀的陀螺玩,不小心,把自己眼睛割伤了。星期五,朱突然消失,去哪里?!提心吊胆,人心惶惶,害得学校家里乱作一堂,一直寻人到星期日才把他从网吧里翻出来……可到了六年级,这个学生突然变了个样儿,不再惹是生非了,改好了,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

什么原因?反思,找到答案,是阅读。阅读改造了他,阅读改变了他,阅读起了教化作用,阅读改造了人心,阅读磨平了他曾经的“棱角”。过去的一年,他读了四大古典名著少儿版,读了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了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读了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阅读了童话和《读者》杂志。

我推崇自我教育,这个自我教育的载体就是阅读,持之以恒的阅读。就人来讲,硬件相互之间没有多少不同,差异还在软件,阅读是软件建设的重要途径。我说过,一个用唐诗宋词喂养大的人,很难想象污语秽语会从他嘴里吐出来。一个读悟了《弟子规》《百喻经》《金刚经》《圣经》《塔木德》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学习希特勒不爱好和谐、和平,会犯下反人类罪。一个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再厉害的应试教育,他都有自我修正矫正的能力。套用米兰•昆德拉“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话,人一阅读,生活就明媚,心就会慈悲,就会日臻完善起来。

美容

周星驰在一部电影里搞笑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人才模样天生成,实际是父母生成。这个世界上人的面庞美丽标准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感觉得到。真的,某些人实在长得不招人喜欢,再怎么扮嫩,再怎么打羊胎素,距离倾国倾城仍然距离遥远。但你又得承认,如果他/她身上有一股书卷气,有一种叫气质的东西,有一种内秀,有一种从内心深处向外洋溢的芬芳,感染你吸引你,看上去就是一种美,甚至是异常的美丽和魅力,让你一见倾心,让你相见恨晚,让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提出例子吧,芳德先生是饱学之士,也是文章高手,他身材矮胖,腆着个将军肚,那眼球永远是白色多于黑色,操浓重滇西口音,喜豪饮,看上去形象不敢恭维。在一次文友聚会上,我们相遇,他举着半杯烈酒,给大家侃了起来。他说:“这世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来,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脑袋里去……”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某老板,初识文化,丧妻,带着七八岁的女儿过。有次聚会,看上一女士,交谈,中意,追求之,爱恋之,相思之。给女士送去金银珠宝,送去名表名包,送去法国娇兰、艾玛……只是过了些日子,女士忽将这些送礼打包原样返还,附一纸条,上书四字:还君明珠。‘还君明珠’?老板搞不懂什么意思,有些郁闷,他不想女儿也像自己一样没文化,随即给小姑娘买了唐诗宋词,并延聘一家教来辅导。某日老板从公司回来,闻女教师正教小女吟诵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啊呀,老板一下明白过来!......”你看看,芳德先生那种文化底蕴,那种内秀,正是一种令人难忘、令人景仰的美丽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