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78章解读(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第78章解读(道德经第十六章)(1)

第一部分:致虚极,守静笃

致是指达到、进入,很多的人很容易受到名利的诱惑,才会有太多的不知所措、不知所选、不知所终,如果能够化掉被五色、五音、五味等所导致的迷、惑、堵,内心才能得到洗涤,获得安宁,才能达到虚极的境界,等同于佛家空的境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只有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才能守住自己的心,让心静下来,只有让心静下来,才能致虚极

第二部分: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宇宙万物,山河大地,无时无刻不在变动,永无止境地发展创化,生生不息,这是道妙用的体现,所有生命都在生化中,这是合理的;生化到了尽头,自然死亡,这也是合理的,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死?如果借用佛家的无量无边来形容生命的力量,本是无穷无尽,不生不灭的,这种无比伟大的生命力量,老子称之为复,复是指回头的来路,也就是说要回头走,才能走到生命来源之处,老子在后文也提出了反回去的观念“反者,道之动”,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等同于佛家所讲的回头是岸

第三部分: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宇宙万物的每一个生命,皆是依赖它自己的根本而活,人要如何归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静,只有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

第四部分: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找到生命的根源,便能永远常在,体会到生命的根源是不生不灭,就成了明白人,就不会在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如果不明白道的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本来,乱作妄为,必然大凶大害,没有好结果

第五部分: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常就找到生命的本源,就懂得做人,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胸襟可以包容万象,盖天盖地,因为有此胸襟,智慧的领域扩大,不可限量,故说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为公,毫无私心,即然能容乃公,当然就能公乃王,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万物皆欣欣向荣,活活泼泼,彼此得助;王乃天,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则,天地生长万物,日月照临万物,公平无差,并不计较报酬,这是天乃道的自然法则,有天地一样无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则,那么才能道乃久,源远流长,长生不老,明白了天道,就没身不殆了,肉体虽然消失,但生命的精神却永远长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