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蜂是什么(很多资料上的解释正确吗)

罗隐蜂是什么(很多资料上的解释正确吗)(1)

罗隐(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人。在他生活的年代,大唐的荣耀与繁华,早已如水东注,一去不返。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农民起义,成为晚唐的家常便饭,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罗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罗隐有大才,觉得自己应该能有所作为,但时代不允许,社会不允许,命运不允许,他连考十次科举,结果一次也没有赶上过孙山。

于是更加愤懑,再加上他的一条好“毒舌”,把一切“不良情绪”倾泻到诗文创作中,“讽刺”就成为了他创作的主流。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说他:“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没有什么他不讽刺的,破庙里的泥胎都不放过,或许真是手里有了讽刺这个匕首投枪,胆量就壮了,什么都敢不顾及了吧。他的这种态度,博得了他的“后学”鲁迅的认可,多次称赞过他。

罗隐蜂是什么(很多资料上的解释正确吗)(2)

罗隐生前就颇有名声,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名句,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等等。而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当然还是他的“讽刺系列”。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就有这么一首讽刺性小诗,影响颇大,可是对其理解,后人却颇有争议,这首小诗就是《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是什么(很多资料上的解释正确吗)(3)

我们现在人说蜜蜂,总是夸赞他的勤劳,这或许就跟我们从小受到的各种教育有关。人的思维一旦僵化,重新灵活起来就比较困难,写东西也很难写出新意。而罗隐这首诗,虽然是写于一千多年前,至今读来,还是颇有新意的,这也可见诗文创作独创性的重要。

这首诗写的是小蜜蜂,通篇也围绕蜂展开。前两句主要描写了蜂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不论平地与山尖”,只要有花的地方就会有它,所有的好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无限风光尽被占”占尽无限风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可是等到费劲心力,采尽百花,酿成甜甜的蜂蜜后,又不知道这结果会是怎样,所有的成果归于谁人之手。

罗隐蜂是什么(很多资料上的解释正确吗)(4)

这首诗好像比较简单,用语平白如话,意思似乎也并不过分含蓄,但到底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却真的出现了争议。

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说这首诗里的蜜蜂就是劳动人民的象征,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却被统治阶级窃取了劳动果实,这首诗就是赞美劳动人民的勤劳,讽刺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与贪婪成性,同时对百姓的遭遇给予同情。这种说法也不能说错,诗歌也可以这样理解。

但是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就是这里的蜜蜂本身就是被讽刺的对象。他们不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象征,而是那些贪得无厌的象征,他们费劲心机,霸占一切可以霸占的东西,“占尽风光”不就是他们想要得到的吗?但是当他们费劲心思获得利益后,又能否一直占有,是否会被人觊觎,甚至因此遇害,自己的财富反而成了为他人所积了。

罗隐蜂是什么(很多资料上的解释正确吗)(5)

第一种的说法比较简单,大家也都能理解,而第二种却更有深意,《庄子》里就多次说过这个道理,石崇因富有而遇害就是这个道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也可做为这个意思的绝佳注脚。

“诗无达诂”,罗隐也没有告诉我们他要表达什么,只要理解的通,都是可以的。但我更倾向于,罗隐或许是第二种意思吧。因为罗隐的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不为大盗积”的想法或许正是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

罗隐蜂是什么(很多资料上的解释正确吗)(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