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1)

01 嗅觉

我们常常谈到人的感觉,感觉的世界其实跟我们大脑理性思维的系统不太一样。我们读书考试、处理事情,多半是在用所谓的理性思维,比较少有机会去检查自己的感觉、感官。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2)

眼耳鼻舌身,我们的眼睛,它是视觉,耳朵是听觉。眼睛、耳朵的视听,我们谈得还比较多,因为在教育里常常会用到看艺术品或者听音乐。

可是另外三个感官(味觉、嗅觉和触觉),我觉得是被现在正统教育所忽略的。

我们跟一个人拥抱的时候,身体里面的很多触觉的记忆,很少有机会去分析它。

嗅觉其实非常复杂,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很特殊的气味。在动物的世界,他们是非常依靠嗅觉的,靠着嗅觉寻找好多的东西。我们现在成语里面的气味相投,就是跟嗅觉有关。现在讲的来电或不来电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3)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跟这个人气味相投了呢?

我觉得世界上的人,是带着气味的。比如说,我跟妈妈很亲,是因为我是妈妈哺乳长大的。

在哺乳的时候,我趴在妈妈的身上,她身体的气味是包围着我的。我一直觉得在她的怀抱里,这件事情是非常幸福的。

哺乳完,她就会拿一块布来,替我擦干净吐奶。母亲说,我一直到很大的时候,手上都要拿着那块布睡觉。趁我睡着的时候,她就会偷偷把那个布拉开。可是每次一拉开,我就惊醒。

那个布上会不会是因为有母亲哺乳的气味,所以才给了我很多的安全感,也让我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4)

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分析自己的触觉、嗅觉、味觉。

味觉在我们的生活里,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刷牙的时候,牙膏就有气味,水也常常有气味。在台北刷牙跟在高雄刷牙,气味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于味觉的敏感度,其实非常的高。

动物其实很依赖于嗅觉、味觉、触觉,这些本能的东西。可是人类好像慢慢因为教育、理性思考的发展,反而忽略了这种比较本能的感官系统。

02 味觉

我发现全世界不止华人,在所有民族的人的儿童的时期,他们都喜欢吃糖,就是甜的味觉。所以我们不仅会在汉字里看到甜蜜、甜心,而且还会在其他语文里面看到这种说法。

这些词是在讲甜,可是同时也在讲一种心里的满足感、一种宠爱。

很多人认为甜的反应区是在舌尖,孩子很小就开始对于糖,有很大的渴望。所以他们会记得,这个味觉是跟幸福宠爱在一起的。所以人们就会从物质的糖,转化成精神上的甜。

甜味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5)

在我儿童的时候,长辈从国外带来一盒糖。那个时候的台湾,大概只有白砂糖。第一次看到那种用很漂亮的玻璃纸包裹的糖,我就会连那个纸都留了很久。有时候拿出来闻玻璃纸,我还觉得气味非常甜美。

小时候的我一直在想:如果这一辈子都在吃甜味,那是多么好呀!

幸好没有梦想成真,如果一辈子都在吃甜,应该会很腻味。因为当我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就不想停留在对甜的依赖当中了。

舌头的两侧是酸性的反应区。在发育期间的青少年,很奇怪的会去喜欢某一种酸味的刺激,类似于柠檬汁、话梅。

酸跟甜很不一样,甜味是满足、是幸福感,而酸味则有一点点的失落,有一点点的渴望而没得到的幻灭感。

所以我们现在有时候吃到一个很酸的芒果,我们就觉得很过瘾,好久没吃到这么酸的芒果了。我想这大概能说明,人对酸是有渴望的。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6)

全世界关于“酸”这个字的演绎,都非常有趣。发年终奖金的时候,可能某一个公司发三十个月的奖金,然后就会有人讲很酸的话。那酸是什么?它其实就是很希望自己也有那么多的奖金。可是因为没有得到,所以就会酸。

酸的失落感,很难形容。但是我觉得酸也没有什么不好,它就是没有达到心里的某一种渴望。

印象中,美国有一个酸苹果奖,如果你这一年没有得到奥斯卡,就会给你一个酸苹果奖。酸苹果奖,是很奇怪的一种嘲讽。

当今的网络上很习惯用酸这个字,大概也是说你对于幸福有渴望,可是没有得到的时候,你就会去酸别人,因为别人得到了,你没有得到。

所以,本质上酸并不讨厌,酸也是一种追求。可是同时也要提醒,酸其实很危险,如果你没有把处理拿捏好分寸,酸是会伤害到他人,也会伤害自己的。

网络上的酸民,有时候会酸到让别人难过生气,甚至导致别人自杀。“酸”真的要谨慎。

酸别人的背后,一定也伤害了自己,因为酸是不快乐的。那酸应该怎样变得比较正面一点呢?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7)

我很喜欢吃泰国料理,因为泰国料理把甜跟酸,处理的非常好。我觉得那个甜味的幸福感跟一点点酸的刺激有一种平衡,而我一直希望我在做人上也能够有这个平衡。

偶然开开玩笑,没有关系,可是绝对不要让它太严重。

酸最后伤害的不只是别人,一定也是自己。我认识一些一直习惯酸别人的人,最后自己也非常的不快乐。酸是两面刃,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

我们必须要有从甜进入酸的阶段,可是也不要永远停留在酸的地带,我们的味觉有好多复杂的感受。

台湾有一个地方叫盐分地带,这里的人都是晒盐的。早期海边晒盐的工作非常辛苦,食物会做的很咸,其实这些都跟穷苦有关系。小时候有时候一家人会吃很咸的咸鱼配四碗饭,因为食物不太够,所以都做得很咸。

所以咸会不会跟血的味道有关?会不会跟汗的味道有关?

如果我今天是一个工人,在做重劳动,那我需要盐分的补充,因为我会流很多汗。现在我们生活在富有的时代了,你根本不劳动,我们平常也不太流汗,所以也不太容易了解补充盐分的需要。

蒋勋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得见美(藏在生命里的不同味道)(8)

所以我还是希望从味觉的世界,慢慢知道每种味觉都有它存在的不同的意义。

我们的童年经历,是非常幸福的甜味的满足。青少年时期,我们要开始学习酸味的失落感跟淡淡的感伤。我们的人生很长,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学习和接受辣在生命里面的反应,以及最后的苦味。

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来反省或思考我们自己在味觉世界里面的成长与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