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床躺51年的她拯救了一万人(她从白衣天使转型为种植大户)

记者 汪泷 通讯员 张明 王静

在汶上县刘楼镇徐老庄村,蜀山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晓晓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这个80后的年轻人曾经是大医院的一名护士,但因为放心不下老家里卧病在床的母亲,她毅然选择辞职回到老家,一个肩头扛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一个肩头则在田间地头创业,成了一名“新农人”。

为了销路更广

准备涉猎直播带货

8月下旬的汶上县刘楼镇徐老庄村,已经显然没有前些日子那么酷暑难耐了。在徐晓晓的蜀山源家庭农场,因为十几座大棚都在闷棚准备迎接下一季的种植,所以这是一年当中农场里少有的“农闲”时刻。

记者见到徐晓晓的时候,她刚打理好农场北面办公区的一间空房子,房门上方挂着一块小牌子,写着“直播间”。顾名思义,这间布置了“乡村好青年 瓜‘晓’妹直播间”背景板,是满满一架子的各色瓜果蔬菜包装盒的直播间,显然是徐晓晓接下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一会我的一个同学就过来,他有一支快手直播团队,我们今天下午约好座谈一下,为接下来农产品的电商直播做规划。”

在病床躺51年的她拯救了一万人(她从白衣天使转型为种植大户)(1)

不远处,徐晓晓的妈妈王春英在地里的桃树间步履缓慢地走着,一边查看下桃树的长势,一边看着小孙子快乐的在身边跑来跑去。很难想象,曾经无法下地走路,连一个鸡蛋都举不到嘴边的王春英,现在不仅能下地走路,甚至还能帮徐晓晓照看农场,做些农场的统计工作。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徐晓晓,明显精气神比以前强了许多,虽然在地里忙碌的她比以前晒得更黑了,但同时也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农场的经营当中了。问及为什么不愁销路的她要搞电商直播,徐晓晓掰着手指头说:“我的甜瓜虽然不愁卖,但我在汶上周边乡镇还有7个联合基地,我得帮人家琢磨销路。”

前途一片光明

却为病重母亲选择辞职

很难想象,这个如今春天和水果打交道、秋天和蔬菜打交道的80后小姑娘,其实曾经是个大医院的优秀护士。在徐晓晓的记忆里,母亲打从她4岁起就饱受类风湿关节炎的折磨,轻的时候也能操持家务,但发病的时候往往三四天下不来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

当时,父亲在县城做点小生意养家,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徐晓晓和姐弟三人多是靠着舅舅、小姨以及邻里乡亲的帮衬长大的。因为儿时的记忆里满是母亲被病痛折磨的影像,所以她初中毕业后接连考入中专、大专,学的一直是护理专业,“俺爸在我19岁那年又因病去世,对我刺激很大,所以我就想着学好了将来能照顾俺妈。”

在病床躺51年的她拯救了一万人(她从白衣天使转型为种植大户)(2)

大学毕业后,徐晓晓因为实习期间表现优秀,成为了济南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工作三年后又因为学数控编程的丈夫胡长庆工作调动到天津,她又在天津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还因为能吃苦耐劳、工作勤奋,被科室主任委任为科室的代护士长。徐晓晓回忆,当时科室主任很器重她,知道自己拼命工作是为了挣钱给母亲治病,“所以有一次找我谈话,准备给我转正担任护士长。”

可惜造化弄人,当事业即将迎来春天的时候,徐晓晓得知在家中的母亲病情加重,整整三天下不来床,全靠亲戚邻里挨家挨户的给送饭照顾着,“大姐因为有两个孩子要拉扯,所以两口子一直在浙江打工回不来。”得知了母亲的境况,徐晓晓婉拒了科主任的好意,毅然选择辞职回家。对于她的选择,当时胡长庆还记得:“晓晓对我说,妈妈就是我的半条命,我得回去陪着她。”

于是,一个大医院的代护士长,和一个合资汽车企业的工程师,两口子因为亲情回到了汶上县刘楼镇徐老庄村。

一边照顾母亲

一边选择创业

看到女儿前所未有地陪了自己十几天,心生疑惑的王春英刨根问底才知道闺女为了她辞职了,“我立马给她舅和小姨打了电话,一家人过来开家庭会议,集体反对她辞职。”当时,舅舅和小姨商量好了要轮流把妈妈接走照顾,“坚决要求晓晓回天津。”

但亲情终究还是“打败”了一切。从那时候起,徐晓晓每天和丈夫早上4点多就起床,先给躺在床上的母亲拉伸胳膊腿,然后抱着她下床,让母亲整个人都倚在自己身上后,慢慢地向前挪动练习走路。而胡长庆则肩负起了洗衣做饭这些“后勤工作”。

此外,徐晓晓带着王春英去了无数次医院,不仅定期给母亲做体检,还要时刻检测着她的各项指标,“那几年俺妈的各项指标都不理想,医生说没法动手术,只能在家多休养。”

一边照顾母亲,徐晓晓一边开始盘算着未来。“如果我再去县里的医院应聘,繁忙的工作还是没法照顾她,那和在天津没啥区别。”思前想后之后,徐晓晓看到村里的一个表爷爷种大棚西瓜能挣点钱,她也决定“有样学样”,创业办个家庭农场。

在病床躺51年的她拯救了一万人(她从白衣天使转型为种植大户)(3)

也许是有着“书法之乡”美誉的刘楼镇特有的传统文化积淀 ,也或许是因为徐家人传承的家风,得知徐晓晓的创业打算后,舅舅、小姨和其他亲戚纷纷慷慨解囊,东拼西凑让徐晓晓前前后后凑出了百万创业基金,“我那个表爷爷听说我要办家庭农场建大棚种瓜果,他便把自己的大棚包出去,来我的家庭农场手把手教俺两口子怎么种大棚。”

凭良心种甜瓜

靠口碑很快打开销路

2014年,徐晓晓正式创立了蜀山源家庭农场。因为曾经这里有一座蜀山湖,而她所在的徐老庄村又是湖的源头所在,因此而得名。前期进行过多番考察调研,她和丈夫决定去寿光市“取经”。在当地请教了一位蔬菜种植大户后,根据对方的建议引入了甜瓜苗。

“我种甜瓜,一是凭良心,二是只追求口感。”说这话的时候,徐晓晓的口气总会变得很严肃,她种的甜瓜都是到了九分熟时才采摘,虽然缩短了甜瓜的保存期,但口感却异常的香甜可口,“2015年第一次收获甜瓜后,我骑着摩托三轮到县城里,就在广场上让过往市民免费品尝。”虽然推销的方式看起来很落后,但凭借着出众的口感,当时每斤4块钱的甜瓜销量依然很可观,还有市民品尝后慕名而来,为自己的企业一次订购几百斤上千斤。

徐晓晓清楚地记得,第一年种甜瓜她就纯挣了31万。后来,看到闺女的辛苦后,坐在轮椅上的王春英也闲不住,就在农场门口支起一个甜瓜摊子帮忙照看。因为病情影响王春英几乎无法动弹,过往车辆的乘客要买瓜全都是自行装袋、称重,可即便如此,最多的时候摊子能挣3700多块。

后来几年,虽然农场也曾遭遇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徐晓晓也曾背负了不少债务。但凭借着两口子灵活的头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家庭农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强调“凭良心种瓜”的徐晓晓获得了许多汶上县大中型企业的订单,甚至连农场里不种的瓜果,有的企业如果有需求也要让徐晓晓进货从她那里订购。

母亲病情好转

要打造农业传媒平台

眼瞅着农场的经营渐渐步入正轨,有了儿女在身边陪伴的王春英身体也逐渐好转。在母亲的身体指标终于趋于稳定后,2019年,徐晓晓特意去大医院请来专家为妈妈的两个膝盖先后进行了手术,用人工膝盖换掉了被病痛折磨的已不堪重负的膝盖,“我在医院照顾了俺妈32天,用10斤的大米压住她的刀口止痛,天天帮着矫正她的双腿。”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康复后的王春英又能下地走路了。现如今,王春英不仅帮助闺女照看农场,还偶尔帮他们拉扯孩子,子女们忙碌过后她还能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凭借着徐晓晓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徐晓晓告诉记者,之所以现在她要发力直播带货,是因为她还要为另外7个联合基地负责。原来,2015年汶上县成立了蔬菜协会,作为会员的徐晓晓虽然是协会里最年轻的一员,但见多识广思路多的她,很快成了那些比她年长许多、在地里耕耘半辈子的种植大户的“榜样”,“2017年我在协会的推荐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感觉今后做农业更不能只顾自己这一摊了。”

于是,7个种植大户和她携手成为了联合基地,彼此之间做到经营理念、种植经验、销售渠道的共享。随着近两年联合基地各类瓜果蔬菜产量的上涨,徐晓晓才决定涉足电商行业。而另一方面,她也希望不仅仅是靠直播带货,“我想打造一个农业传媒平台,不仅卖农产品,只要是农民会的,都可以拍成vlog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展示,要把咱农民的风采、农民的事业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