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观音正确上香(叶小釵顿悟的只手之声)

四手观音正确上香(叶小釵顿悟的只手之声)(1)

短暂人生路,难觅侠士踪

“ 刀疾流星行,剑影皓月光;短暂人生路,难觅侠士踪。”一代剑者刀狂剑痴叶小钗,在所有武者之中,是一个唯一的例外,因其武学是由顿悟而成。既不是拥有数百年根基的先天高手,更无有甚么出奇的招式,但却胜于世间任何高手。

当年钗公因报仇、约战在即,由于时日短促,而根基尚浅远不能与对手相比,如果按部就班的练下去,或许终身无望。故而他的师父半驼废让他参一个“只手之声”的话头,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佛学,因而一夜白发,但终于顿悟武学真谛。于顿悟的刹那间,醍醐灌顶,百脉俱通,功逾百年,最终真正到达“心如止水,肢似枯木,形同岩石,气如川流”的无心境界。

但何谓“只手之声”呢?在剧中欧阳上智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你本着‘无心’的境界去体会,那你会发觉这根本不是问题。”但究竟与“无心”何干呢?俗语有云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而“只手之声”说白了也就是“无声之声”。然而如何才能听到无声之声呢?

在楞严经中记载有观音菩萨的修持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所谓的无声之声,可以理解为这里的“入流亡所”,到达一个没有一点声音的清净境界。所谓听声者是耳,但能听者是心,在没有了能听之心后,自然听不到任何声响。不然即便是刺聋耳朵,也还是只能听到气脉运行的嗡嗡之声。

而声音的特点是:“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所谓音声本空,响过便无,它是有动有静,有生有灭的。但那个“闻性”是如如不动的,不随声音变化而变化。因而到达了“无心”的境界,无有了能听之心,自然听不到任何声响,自然刻刻在清净中。

同时经中文殊菩萨给出的修行方法是:“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而修持之道也在于这个“旋闻与声脱”,到达无心境界时,闻性自然与声尘脱开。耳根修持成就了,其他诸根,眼、鼻、舌、身、意等都成解脱,即心经中所讲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而禅宗祖师有言:“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随水流”,修行人若但到不了无心的这种境界,一切都是徒劳而已!

偈中又特别叮咛:“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文殊菩萨特别交待的修持道路。如偈云:“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在剧中,半驼废要他以眼代耳、以耳代鼻、以鼻代口,不让人进入百步之内,大概就是经中“由是六根互相为用”的境界。而观钗公平生武学,以无心的境界,用平常无奇的招式,而任何高手都难以为敌。

“爱落红尘心已死,持刀抱剑了一生。”为了这一刀一剑,钗公从此口不能言,走入无声的世界。“世路今已倦,恩义两茫然,刀剑从此逝,只影散云天”,面对爱子金少爷的早亡,爱孙金小开的叛逆、顽劣、不孝、四处作恶,好不容易浪子回头却惨遭不测,所谓世上万般悲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这些也只有那无心的钗公能默默的承受。“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安然”,无心无为也无所求的钗公,纵然千悲万苦,也总能一肩承受,无疲也无倦,莲叶相随,始终陪伴着素还真,为苍生默默付出,行走那无尽坎坷曲折艰难的江湖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