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三个月感悟(战友你经历过新兵信多)

家书

赵立宁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还忙吗

身体好吗

……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

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好了先写到这儿吧

此致敬礼……

新兵三个月感悟(战友你经历过新兵信多)(1)

一九九二年,李春波的《一封家书》火遍全国,唱出了身在异国他乡之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唱出了在外地的儿女对家乡父母的牵挂之情。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和感情主要靠书信。家书传递着家人之间的牵挂和问候,它是维系家人情感的纽带,家书包含着浓浓亲情,是远方亲人的精神家园和寄托。

一九九二年,二十二岁的我靠着一封封家书与远在几千公里外的父母联系。西藏昌都,这里高寒缺氧,交通不便,通讯更是不发达,书信成了我们高原兵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那个年代内地电话也不是很普及,有事可以到邮局打长途电话或拍电报,高原上有急事就只能发电报了。

在新兵连的时候,已经和家里通过信,告知自己来部队的情况,并把军装照片寄给家里父母,让他们知道我在部队挺好的。知道三个月新兵连结束下连队,提前一个月写信告诉家里暂时不用回信,等着我到了连队写信给家里。和家里中断了一个多月的联系到了高原又得到了恢复。来到高原兵站,安顿下来,首先和家里联系,告诉家里自己的近况和新的地址、联系方式。

上街买来信封、信纸。入夜,在集体宿舍里望着窗外的明月,烤着炉火,铺开信纸,和父母聊聊近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新的军营环境、新的高原见闻和高原新生活。思绪顺着笔尖流淌,化作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一张张纸片,向亲人诉说思乡心切。写好了的信纸折三折放入信封里面,把信封口粘好,准备着到县城邮局邮寄。信分为平信和挂号信、加急信也叫航空信件。寄平信我们义务兵不用邮票,只要盖上义务兵专用三角邮戳即可,如果有重要的事情,或者信中夹其他物品,我们经常把照片夹在信里发给家里。把买来的邮票,粘在信封的右上角,在信封上面写好收信人地址姓名,下方写寄信人地址。记得一封挂号信需要几毛钱的邮票。一切准备好了就等着到县城上车了。那时候军营里流行一句话“新兵信多”,新兵刚到部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军营和战友,比较想念家里亲人,有时间就不停的和家人联系,用写信占据闲暇时间,不让自己有时间想家。以后熟悉了军营生活,和战友们亲如兄弟,慢慢不想家了,写信也就少了。写好的信没有车送不到县城,有时候攒好几封一起到县城邮局寄出。信件寄出去以后又开始期盼着家里的回信,信件在路上一个月了,应该到家了,想象着父母收到信后高兴的样子,和如何拆开信读信的情景。

新兵三个月感悟(战友你经历过新兵信多)(2)

“家书抵万金”,此时此地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由于到县城不方便,回信在县城待了十几天才到了我的手中,有时也会攒更长时间拿一次,一次收到好几封信,如获至宝,那种高兴劲就甭提了。拿到经过千山万水又翻山越岭才到手了的书信,感觉到了它的厚重,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撕开封口,小心翼翼,轻轻的从信封里面抽出信瓤,打开信静静的读着,好像和写信之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真的有种“见字如面”的感觉。有时我也会把父母的回信看上好几遍,不断琢磨信里内容,直到彻底吃透信里传递的家里的信息。

我与家中通信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记得有一次我在兵站操作机器的时候,把右手食指的指甲盖整个揭了下来,血流不止,到兵站卫生所让医生包扎起来,造成一个多月不能沾水,不能洗衣服、洗澡,连写字都受影响了,回复家信的时候,结果写的字歪歪扭扭的,父母看到回信就看出了问题,写信询问我原因。我只能如实回答。还好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了,我的手已经开始慢慢长出新指甲,可以正常工作了。还有一次,母亲在家摔倒把胳膊摔折了也是没有告诉我,怕影响我在部队的工作。我休假回家时才知道母亲受伤的事。

新兵三个月感悟(战友你经历过新兵信多)(3)

我和爱人见了一面就结的婚,两个人的沟通交流只能靠书信,是书信给我们两个人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让我俩彼此之间进一步了解,书信见证了我们的相遇相知相爱到结婚的旅程。婚后两地分居的生活,书信更成了维系夫妻感情交流的纽带,我们把对彼此的牵挂和思念都寄托在这一片片书信中。每调动一次就对家里告知一下新地址,就变换一次联系方式,各个地方的邮局都留下了我邮寄家书的脚印。

从西藏调到内地的时候,我把收到的家书一封封整理好,保存到现在。和爱人的所有信件也是一样保留着。这些信件成了我们彼此相爱的见证,成了我们最值得珍惜的回忆,我时常拿出来看看,好像回到从前鸿雁传书的感觉。

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通信方式,家书也有所改变。

父亲二十岁的时候,在部队连封信都没时间写,那时候天天行军,没时间写,写了也没有邮局发,有机会只能托人捎个口信给家里报个平安,家里也没有他的地址,更不能相互通信。

儿子二十岁,在外地上大学,他同家里的联系则都是用手机完成的,智能手机可以发短信、微信,不想打字就用微信或QQ语音、视频聊天。

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书信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由“惜字如金”的书信时代进入了“无线畅聊”的网络通讯时代。从开始的家书时代,到长途电话,电报,到现在的网络电脑、手机。智能手机从当初的1G到了5G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传递的演变,可谓是天翻地覆。从一字一句的手写到现在的语音打字语音通话、视频聊天。从一个月一次的联系到随时随地的语音交流和视频沟通。变的是家书方式和速度,不变的是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与思念。

新兵三个月感悟(战友你经历过新兵信多)(4)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立宁 1970年生,1990年入伍,服役在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左贡兵站。后调到成都军区司令部,广州军区沙河干休所,北京卫戍区,山东省军区滨州军分区干休所2001年转业。

新兵三个月感悟(战友你经历过新兵信多)(5)

作者:赵立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