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养殖技术和管理(白对虾的淡水化养殖成功与否)

我在北方市场之行期间,有不少内陆的新会员打来电话咨询内陆淡水养殖白对虾的情况,在行程的最后一站,我到了宁波的象山县会员客户了解到了白对虾淡水养殖这样的一些情况:即便是一度半的淡水,出苗时叫苗场淡化到三度左右后投苗,幼苗照样能保持很高的成活率,投苗后进入养殖池塘的幼虾,只要能保持良好的水质,白对虾各方面的生长情况都一样能得到保障,为何白对虾在淡化的水体环境照样还能成活并能保持较好的长速?答案自然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参考与分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白对虾养殖技术和管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白对虾养殖技术和管理(白对虾的淡水化养殖成功与否)

白对虾养殖技术和管理

我在北方市场之行期间,有不少内陆的新会员打来电话咨询内陆淡水养殖白对虾的情况,在行程的最后一站,我到了宁波的象山县会员客户了解到了白对虾淡水养殖这样的一些情况:即便是一度半的淡水,出苗时叫苗场淡化到三度左右后投苗,幼苗照样能保持很高的成活率,投苗后进入养殖池塘的幼虾,只要能保持良好的水质,白对虾各方面的生长情况都一样能得到保障,为何白对虾在淡化的水体环境照样还能成活并能保持较好的长速?答案自然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参考与分析:

第一点,南美白对虾是广盐性的虾类,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广,通常情况下,白对虾养殖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盐度适应范围在0.2‰~34‰,也就是说在淡水也可养成,但必须经过逐步淡化,适应淡水的环境。多年来,我们通过养殖实践发现:白对虾在生长过程中盐度越低反而生长越快,而且病毒性病害也少见,尤其是少发现有白斑病毒症。白对虾的淡化养殖其实在沿海地区的某些淡水区已有很多成功的养殖范例,几年来,白对虾养殖实际上对盐度的要求已没那么敏感,某些地方低盐度或零盐度的养殖池塘反而更易养殖成功,长速也较快。从另一方面来看,海水与淡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海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及其他矿物盐,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盐度与矿物盐能保证什么?其实也就是一个保持水体渗透压的问题,这可通过外用泼洒矿物元素来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不是解决淡水虾养殖发展问题的关键。

第二点,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内陆白对虾淡水养殖为何能得到更好的生长?这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与沿海水源相比,内陆水体的生态群落还比较好,近几年沿海养殖水源的污染与水质各项理化指标变差是造成白对虾养殖病害问题不断的主要原因;二是相对气候多变的沿海环境,内陆地区显得更稳定、自然、安详,这也许正是白对虾生长所需要理想的水体环境。

一是盐度与矿物盐的浓度:盐度与矿物盐的浓度主要只是解决渗透压的问题,是影响水体物质与能量转换方向的重要因素。

二是水温:水温的影响白对虾生长及生物活性最重的理化指标,水温在较大的程度上也就直接决定了对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及生长速度。

三是水体的两大生态群落:有益菌藻相。有益菌藻相是白对虾得以正常、健康生长的最基本的生产力保障,有益菌藻相的好坏决定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发展方向,决定了有害物质的产生与氧化分解的情况,因而也就决定了控制白对虾病害发生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水体的硬度与矿物元素的浓度:水体的钙、镁、钾、硫、磷、铁、锰及其它矿物微量元素的浓度及变化情况对稳定水体的缓冲力至关重要,也是稳定菌藻相的重要保障,更是白对虾得以正常脱壳硬壳生长最基础的物质保障。

所以,对白对虾养殖来说,盐度并不是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白对虾的淡水化养殖成功与否,重在可行有效的管控思路与方法,而不是能否养活、养得大不大的问题,不是病害是否可控的问题;现在河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都有白对虾淡水养殖的情况,而且发展势头也比较好,相对沿海这几年病害不断、养殖效益越来越差的情况,或许白对虾向内陆淡水化养殖转移,将呈现更积极、活跃的发展态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