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弟子各言其志(论语-八佾60子语鲁大师乐)

论语弟子各言其志(论语-八佾60子语鲁大师乐)(1)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注释】①语(yù):告诉,作动词用。太(tài)师:太师,乐官名。②翕(xī):意为合,聚,协调。③从(zòng)、放纵,展开。④纯:美好、和谐。⑤皦(jiǎo):音节分明。⑥绎.连续不断。⑦以成:以之而成,即以从之纯如、皦如、绎如三者而成。【翻译】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过程:“奏乐过程是可以了解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宏亮而优美,听众随着乐声响起而为之振奋;乐曲展开后美好而和谐,节奏分明,连续不断,如流水绵绵流淌,直至演奏结束。”【北辰解读】

一首古曲奉上。♪春江花月夜♪

论语弟子各言其志(论语-八佾60子语鲁大师乐)(2)

1、太师,乐官之长。作为乐官之长,其音乐水平肯定不低,而孔子竟然能给他讲解乐理知识,可见孔子的音乐造诣有多深。至于翕如纯如徼如绎如是什么意思,我们也不必深究,即便是字面上的意思弄懂了,文字所代表的境界,我们也不一定懂。因为这是形容音乐理论的,所以像兄弟这样对音乐无甚研究,只会哼几句流行歌曲的人,根本不会明白孔子这些话背后的含义。

论语弟子各言其志(论语-八佾60子语鲁大师乐)(3)

2、、诗可使人思无邪,而乐也有着同样的功用。《礼记》上说:“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长期经受诗与乐的熏陶,可使人质美,质美便会知礼行礼,由此天下便可有道。音乐与为政的道理是相通的,好的音乐不但可以滋养人的性情,还能起到改变天下风俗的作用。倘若人们整日里听着靡靡之音,思想处在一片混沌之中,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出现问题,埋下动乱的种子。若是音乐之中透着一股浩然正气,必能是让人心生振奋,对美政良俗的形成有着不小的影响。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已是“礼崩乐坏”,这让他非常痛苦伤心。就连当时掌管乐的鲁国大师,也对乐的精神不甚了解。孔子实在看不上去了,便予以指点,期望能把礼乐精神传承下来。

论语弟子各言其志(论语-八佾60子语鲁大师乐)(4)

3、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始、乱皆是音乐术语,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始和混乱。始者,乐之始,乱者,乐之终。开始演奏音乐,乐工鼓瑟而歌唱诗,师挚是鲁国乐师,由他演奏,所以叫师挚之始。 演奏结束时,笙、磬等各种乐器一起合奏,称之为乱。因结尾时所歌唱的诗是《关雎》,所以叫“关雎之乱”。

论语弟子各言其志(论语-八佾60子语鲁大师乐)(5)

4、至于古人在祭祀宴享等场合是如何演奏乐曲,如何唱颂诗篇,其详已不可得而闻也。对古代典籍之中的相关记载,后人能完全明了、解释通顺的不多,所能依据的也只有“三礼”而已。其结论并不一定就是对的。前面对始、乱的解释,只不过是众多观点中的一种,而有的人就将“乱”解释为治乱之乱。但后面孔子说“洋洋乎盈耳哉”,这明显是赞美之词,不可能是批评。☯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弟子各言其志(论语-八佾60子语鲁大师乐)(6)

5、韶和武,孔子能分辨出二者的差别,一个尽善尽美,另一个却尽美而不尽善,他是怎么听出来的呢?或许换作是我,听了两个曲子之后,除了“好听”二字,也找不出什么词儿来形容了。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乐曲,听了能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为乐真的能“至于斯”吗?可以肯定的是,孔子绝不是在附庸风雅,不病呻吟,他定是对音乐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才会有此一叹。而这个境界,对兄弟这样不通音律之人,是感受不到的,是理解不了的。孔子不但在音乐上有造诣颇深,他对精通音律的乐师也很尊敬。6、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关注、点赞、留言我的账号, 我们一起进步,这只是一家之言,大家有独特的见解可以留言评论区, 一起探讨。 以古鉴今,修身养性。末学后进,才疏学浅,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