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秋梨膏制作方法(告别秋燥咳嗽好配方)

入秋后,天气渐凉的同时, 空气变得格外干燥,咳嗽、咽炎人群该苦恼了。应对咳嗽、咽喉的不舒服,人们要么忍,要么用止咳糖浆、冰糖炖雪梨来缓缓。直到近一两年,开始流行起了秋梨膏。

祛痰秋梨膏制作方法(告别秋燥咳嗽好配方)(1)

市面上售卖的秋梨膏不便宜,因为其中会添加川贝、罗汉果、沙参、生地、茯苓等药材。但购买到合适的食材后,要自制出秋梨膏,并非难事。关键在于,从源头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喝秋梨膏,以及要在原材料中加减哪些药材最合适。

今天,我们就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笑笑医师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秋梨膏,下面我们依次来看看吧。

1.秋梨膏的原始配方

秋梨膏又叫雪梨膏,相传最早始于唐朝宫廷,是一个道士为唐武宗李炎治病所制,其方由《本草求原》中“秋梨蜜膏”变化而来,为宫廷秘方,仅在宫中使用。

民间只知梨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买秋梨熬水来治疗咳嗽,但疗效欠佳。直到清朝,秋梨膏的配方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并一直沿用至今。

秋梨膏由白梨(主要为雪花梨)为主料。

祛痰秋梨膏制作方法(告别秋燥咳嗽好配方)(2)

配以其他止咳、生津、润肺的药物,如生地、葛根、萝卜、麦冬、鲜藕、贝母、 罗汉果、蜂蜜、白茅根、生姜等中药加工熬制而成的膏剂,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因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咳嗽等症。

但人们的咳嗽类型不同,自然也不能一种方子万用,而是要针对症状,调整配方。例如:

  • 肺燥津伤、干咳者:多表现为干咳、痰少或黏稠、 口干、咽干、鼻干,或有声音嘶哑、午后潮热等阴伤的表现。该类患者可选择含有以下药物的秋梨膏:川贝母(粉)、罗汉果、炙枇杷叶、生地、沙参、麦冬、白茅根等润肺中药。
  • 痰热蕴肺、痰多者:多表现有咳嗽、咳痰、痰多色黄、口干而黏、口渴等表现。 该类患者可选择含有以下药物的秋梨膏:浙贝母、枇杷叶、 陈皮、茯苓等清热化痰中药。
温馨提示:秋梨膏性寒,加入生姜、红枣可制约药物寒凉之性,防止药物过于寒凉伤及脾胃。2.选好材料,4步自制秋梨膏

*本次制作秋梨膏的配方和方法是以干咳患者饮用为标准的,若是咳嗽痰多的患者,可根据上文提供的中药材替换掉下文中的药材,制作方法是一样的。

配方:雪花梨(白梨)、川贝母(粉)、罗汉果、制枇杷叶、生地、沙参、麦冬、白茅根、冰糖、蜂蜜、红枣、生姜

制作步骤:

  1. 选择优质雪花梨,去核榨汁或切成梨蓉,加入川贝母(粉)、罗汉果、制枇杷叶、生地、沙参、麦冬、白茅根、红枣、生姜,水开后煮20~30分钟,纱布过滤,留取梨汁。
  2. 药渣继续加水,可再煮30分钟,过滤留汁。
  3. 将两次熬得的梨汁混合在 一起,加入适量冰糖,小火慢熬,直至汁液黏稠关火,冷却。
  4. 放凉后调入蜂蜜,置于干净的罐子中,放置冰箱保存。

服用方法:每次取用1勺秋梨膏,用温开水调匀服用即可。每日2~3次。

祛痰秋梨膏制作方法(告别秋燥咳嗽好配方)(3)

大家在自制秋梨膏的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对中药材进行一定的加减,毕竟适合自己的配方,才能坚持喝下去。

祛痰秋梨膏制作方法(告别秋燥咳嗽好配方)(4)

(秋梨膏成品,颜色浓郁,清香扑鼻)

3.不宜饮用秋梨膏的5类人群

尽管秋梨膏的原材料是梨和一些润肺止咳的中药材,看似对大多数有益无害,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人是不适合饮用秋梨膏的,他们可分为以下5类人群:

  • 秋梨膏中含有大量的糖,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服用
  • 秋梨膏多以寒性药物制作而成,性凉易伤及脾胃,且蜂蜜具有滑肠的作用,因此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者不建议服用
  • 痰湿蕴肺着。该类患者无明显的热象,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多色白,每天早晨或饭后痰多明显,进食甘甜、油腻食物会加重咳嗽、咳痰症状, 秋梨膏多甘甜滋腻,会加重咳痰,因此不建议服用。
  • 风寒咳嗽者。此类患者咳嗽多因为感受风寒,又无明显的内热,表现为咳嗽、咳痰,痰白,伴有鼻流清涕,肢体酸痛,或有怕冷、发烧等表现,此类咳嗽属于外感风寒,秋梨膏性寒,不建议服用。
  • 咳嗽症状较重,或伴有发热、咳吐浓痰、咳血等患者建议尽早去医院就诊,以排除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看到这,相信聪明的你已经不再是在朋友圈里看过秋梨膏,而是对其配方、益处都有了了解。抽个时间熬一次秋梨膏吧~让自己以及自己关心、爱护的人,告别秋燥、咽喉不痛。

祛痰秋梨膏制作方法(告别秋燥咳嗽好配方)(5)

家庭医药(ID:jtyyzz)

合作请咨询 0771-2618115;0771-262315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