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恐惧本能只要好恐惧)

恐惧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恐惧本能只要好恐惧)(1)

在《负面偏见:一件坏事要用多少件好事才能抵消?》中,精读君提到,负面偏见是指,相比正面信息,人们对负面信息更敏感、更容易过度反应。

负面偏见会导致,一个“坏”要用N个“好”才能抵消。例如,在心理学家卡尼曼损失厌恶研究中,涉及金钱,平衡负面偏见需要2倍金额;在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对婚姻关系研究中,想要持续幸福,双方正面互动要是负面互动5倍。

之所以负面偏见力量强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恐惧本能”。不过,恐惧也有好坏之分,就看我们怎样管理。

恐惧有什么正面价值?怎样管理?关于这些问题,读友们可以参考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1025 : 恐惧》。全文附后,期待你能读有所得。

精读君


《1025:恐惧》

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关于视觉悬崖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为了研究婴幼儿恐惧情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视觉悬崖实验”。

实验者在屋子地板上有意弄出一个深坑,搭一座玻璃桥,形成一个简易玻璃栈道。然后,把小宝宝放在桥的一边,妈妈站在另一边。

实验开始后,妈妈拍手让小宝宝过来。正常情况下,只要妈妈叫,小宝宝一定很高兴地挪着小步过去。

但在看到用玻璃罩着的“坑”时,小宝宝怎么都不愿意,过去妈妈身边了。

恐惧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恐惧本能只要好恐惧)(2)

Q1:什么是恐惧?

A:

1、恐惧(Fear),是一种基本情绪类型,指的是:

面临危险情境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强烈压抑的心理体验

当出现恐惧这种负性情绪时,根据具身认知,生理上通常也会伴随着对应反应。

例如,心跳加速或者心律不齐、呼吸短促或者停顿、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发干、身冒冷汗、四肢无力等。这些生理功能紊乱现象,容易促使躯体疾病发生。

同时,恐惧往往会使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发生障碍,失去对当前情景分析、判断能力,并使行为失调。

例如,旅馆失火时,住客可能慌乱紧张、不知所措,争先恐后往外跑,跑不出去就跳楼。

2、恐惧是本能

恐惧情绪可能导致人的思维障碍,失去理性,产生行为失调。

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验,也是很多人想要克服的。但往往并不容易,不少人理性上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但仍然情不自禁地瑟瑟发抖、惊慌失措。

原因在于,恐惧作为最基本情绪类型之一,是人的本能。

例如,前置思考视觉悬崖实验中,虽然小宝宝没有看到过实验中场景,但小宝宝意识到“危险”,坚决不往前爬。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对危险恐惧机制,已经写在基因代码里。我们先天就已经掌握部分,后天只是去练习识别更多危险情境,并掌握更合适应对方法。

每个人都会恐惧,但如果恐惧过度,甚至严重到患上恐惧症,就会对学习、工作等产生显著影响,让人难以正常生活。今天的词条,精读君简介恐惧,供读友们参考,提高恐惧情绪管理能力。

恐惧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恐惧本能只要好恐惧)(3)

Q2:怎样理解恐惧?

A:

1、理解价值

读友们知道,精读君一贯强调,硬币有正反两面,负面情绪也有正面价值。恐惧作为写到基因层面情绪类型,也不例外。

人类和其它动物一样,第一位是求生存。这也就意味着,识别危险优先级最高。为此,在基因层面上预装恐惧这种情绪机制,能让我们快速识别危险情境,从而自动反应。

为了在生死关头争分夺秒,恐惧机制下自动反应非常迅速,通常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时,就已经做出反应。

在元情绪中,精读君提到一个案例,向怕蛇的人出示蛇的图片,尽管受测者表示没有感到任何恐惧,但他们皮肤上感受器探测到有汗液渗出,这是焦虑表现。

更进一步,蛇的图片飞快地从受测者眼前掠过,受测者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东西,更别提感到害怕,但还是出汗了。

也就是说,恐惧机制能在潜意识层面中运行。这会带来巨大价值,例如,真正遇到蛇,电光石火之间,恐惧机制就会启动,生理上同时做好战斗或者逃跑准备。

事实上,如果没有恐惧机制,人类和其它物种,可能就不存在。例如,动物遇到天敌时,如果没有感到恐惧,就会成为天敌盘中餐。

除了提高生命危险识别和应对能力之外,恐惧还有很多正面价值。

例如,有利风险控制。某些时候,适当恐惧比完全放松更有利。我们会更充分地考虑到可能风险,做好最坏打算,让准备更充分。

例如,有利自我认知。逆向思考,恐惧失去什么,往往意味着我们更在意什么,更重视什么,直面恐惧能更好地自我觉察和判断。

例如,有助维护群体。法律、道德机制用来保护人类群体利益,如果个体对违反法律、道德没有丝毫恐惧和敬畏,就会带来威胁。

诸如此类,恐惧在各个领域都有其正面价值,读友们可以拓展思考。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丧失恐惧感所带来危害,来理解恐惧正面价值。

例如,医学上,有一些病人,因为大脑中掌管情绪的杏仁核,丧失正常功能,变得无所畏惧,难以产生恐惧感,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具体包括,无法识别攻击性强危险人物,即便交往距离超过正常范围也不会像正常人那样产生排斥,解读社交信号容易出现障碍,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容易被欺骗等。

诸如此类,这些问题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将当事人陷入危险情境,危及生命。

2、向死而生

虽然恐惧有其正面价值,不可或缺,但只有适度恐惧才能发挥出来,超过限度,恐惧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在玻璃栈道上体现得最为直观。例如,如上图解所示,那位男子几乎无法迈开脚步,需要同伴拖着走才能继续前行。

事实上,理性分析,玻璃栈道虽然直接能看到万丈深渊,看起来危险,其实安全有保障。

原因在于,这种玻璃是特种玻璃,和钢板一样硬,用锤子都砸不碎;换成性能一样钢板,安全系数相同,但很多人就不会如此恐惧。

上述现象直观反映出:理性容易变成情感奴隶

在各种情绪中,恐惧力量相对强大,也是各种负性情绪源头。例如,有些抑郁源于恐惧,而嫉妒也是因为恐惧无法超越对手。

读友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恐惧往往是各种问题关键所在。

例如,平时学习成绩挺好,或者技能锤炼得不错,一到考试、演讲、互动等正式场合,被恐惧所控制,出现焦点效应、社交焦虑等,水平完全无法发挥。

例如,对不确定性产生恐惧,过分追求安全感,停在舒适区中难以迈出精进脚步,无法合理冒险,既无法创造机遇,又导致能力贬值,最终损失更大。

做一个类比,就好像前述那位男生,如果没有同伴帮助,如同被无形枷锁固定在玻璃栈道上那样,寸步难行,永远被禁锢。

如果想要在不确定复杂世界中生存和应变,应对恐惧挑战,是每个人都无法绕过议题。

在应对和克服过度恐惧过程中,我们要从最大恐惧着手,意即:直面死亡这种最大恐惧,向死而生,以始为终。

恐惧有大小之分、程度之别,如果能应对死亡恐惧,其余恐惧相对就不难应对。我们来看哲学家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个案例。

王阳明被贬官,被宦官追杀后假装投江自尽,逃脱之后又差点儿被老虎吃了……遭遇种种不幸,最后到达流放之地贵州龙场。

当时的贵州龙场,属于边远蛮荒之地,经济和文明均不发达,毒蛇虎豹众多,周围只有语言不通的当地原住民。

而且,龙场瘴疠之气很重,王阳明就亲眼看到,另外一位发配到此官员和他儿子、随从三人,在一天之内都染疾身亡。

眼看生命如此脆弱,王阳明陷入到绝望之中,就给自己打造一口石棺,躺进去进行反事实推理:“如果此刻我死了,会是什么样?”

如此在石头棺材中思考多时,王阳明突然悟到:没有任何东西是可怕的。原因在于,极度绝望之时,怕无可怕,不需要有任何外在事物,来支撑自己。

于是,恐惧被驱散,王阳明感受到内心强大力量。据记载,当时他从石头棺材里出来,面对群山狂喜大吼“吾性自足,何待外求”,意思是:一切都是具备的,什么都不求。

王阳明这个案例可以看作绝望疗法:陷入绝望之中,再从绝望中走出来,就不再恐惧。

从实操性来看,王阳明打造石棺,身躺其中,具有启动效应,更容易悟道;我们如果只是简单地想一想死亡,其实并不容易领悟。

对此,精读君建议是,放空自己,静下心来,刻意去医院之类场所走一走。

对于年轻人而言,三点一线生活,离死亡似乎比较远,对生命脆弱不够敏感。事实上,如果想象自己具有上帝视角,就会发现,其实每一秒钟都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死亡。

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对恐惧的应对,我们没有必要等到自己或者家人身染重疾、陷入绝望之中再去思考。早一些思考,早一点领悟。

如果能做到“即便当下就死了,也没有什么后悔和遗憾”,就说明我们找到生命意义,也就克服了恐惧。做到这一点富有挑战,如果还有后悔和遗憾,我们要重视起来,即刻行动。

恐惧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恐惧本能只要好恐惧)(4)

3、直面克服

除死亡恐惧这种最大恐惧之外,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恐惧。在常见密集恐惧、社交恐惧、幽闭恐惧之外,每个人都有各自恐惧。

例如,演员约翰尼·德普恐惧小丑,歌手麦当娜恐惧雷声闪电,导演希区柯克恐惧鸡蛋。即便再平常事物,也可能有人会觉得恐惧。

对于恐惧,我们不要为之色变,而要尽可能当作平常事物。否则,恐惧本身,就会成为最大恐惧

在应对恐惧时,我们首先要评估恐惧程度,是否已经严重到形成恐惧症,意即:以恐怖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对特定人、物或者场景,有按耐不住恐惧、紧张心理。

判断恐惧症,有以下几个参考标准:

①某些特定对象可引起强烈恐惧或者焦虑不安,并竭力回避。当事人认识到这种回避反应,是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但不能摆脱。

②自知力良好,要求治疗。

③妨碍工作、学习或者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④病程可长可短,至少超过3个月。

⑤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及伴发于其他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恐惧症状。

如果感觉到恐惧严重影响生活,需要就诊确认是否患上恐惧症,若是则要医生干预治疗;如果不是,可以自行缓解、克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归因恐惧

我们可能恐惧事物、事件本身,也可能是恐惧背后创伤,或者是因内心缺乏安全感的投射产生恐惧。如果无法准确归因,就难以有效缓解、克服恐惧。

这里面有可能涉及到儿童时期的内隐记忆,就更需要我们自己耐心观察、识别,找到恐惧事物与深层原因之间关联。

二是,直面恐惧

应对恐惧,最好方法是循序渐进行动。恐惧往往会因不确定性、想象而放大,如果直面恐惧,发现不过如此,甚至有时还能克服,就会激发成就感,最终克服恐惧。

例如,社交焦虑中,精读君提到循序渐进进行社交互动解决方案,读友们如果印象不深,可以重温。

以上是通用两个建议,特定恐惧类型,例如期望恐惧、错失恐惧、成功恐惧等,需要具体归因、对症应对。

在词条的最后,精读君要提醒的是,克服恐惧要设置学习区。

恐惧滋生恐惧,恐惧强化恐惧,只有直面恐惧,才能克服恐惧。既然恐惧避无可避,那就进入恐惧之中,即便我们会因恐惧而发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篮球架原理,不要让自己待在舒适区,也不要贸然进入恐慌区,而是进入学习区,一步一步慢慢来。

后置思考:

①你克服过哪些恐惧?有什么体会?

②帮助别人克服恐惧,你如何入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