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

自古以来,各行各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行话”。戏曲界的“行话”更是数不胜数,甚至有些行话已经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跑龙套”一词也用在现今的影视行业中。今天咱们来看看戏曲行业中跟“包”有关系的十个行话,看看这十种“包”都是什么意思。

底 包

底包又称班底,这里的“底”有建筑物下的基石之意,指旧时戏班里不包括主演在内的基本成员,其中包括配演和“武行”、“龙套”,“旗、锣、伞、报”、“丫环彩女”等群众演员,乐队以及后台管理服装道具等专业人员。

旧戏班大都不设主要演员,主演全由外聘,来此与班底人员“搭班”“挑大粱”演出。生旦净丑主要演员俱备者,称为“四梁四柱”俱全。因此,主要演员起到建筑物里的“梁柱”作用,与起到基石作用的底包一起搭配,便可演出一台戏来。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1)

跟 包

跟包是旧时主要演员随带的专司化妆与服装管理的私用人员,又称”跟包的”。最早的时候,跟包只管演员的水杯,因为嗓子是戏曲演员的命,随时需要水,所以戏曲演员的水杯都是专人管理。再后来,跟包管理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

作家徐迟曾研究过汉剧,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中篇小说《牡丹》中有一段:“那时,在不是主角的,而是配角的舞台底下的化妆室里,再不是由六个跟包侍候他穿行头的名演员了。”

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作为师父,跟徒弟的一段对话,可见跟包在那时是很常见的。事实上跟包这种习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就很少见,基本没有了。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2)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3)

腰 包

腰包是戏曲服装的一种,一般为纯白色,样式有长有短,有的系在腋下,有的系在腰上,男女皆可穿。一般就是赶路、生病、犯人以及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才穿腰包。

旦角如《走雪》里的曹玉莲、《断桥》里的白云仙、《庚娘传》中的尤庚娘等;生角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祭灯》中的诸葛亮、《玉虎坠》“坐监”时的冯彦等。还有短腰包,是店小二和伙计们身份低下的干活人穿的,比如酒保、伙计之类人,如《三娘教子》中的老薛保、《拾黄金》中的胡来等。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4)

秦腔中“庚娘”“苏武”穿腰包

旗 包

旗包,又称“旗把”,是“砌末”的总称。“砌末”在《墨娥小录》中解作“什物”,旗包也包括今天所说的道具与简单的布景。中国戏曲对道具原称“旗包”或“砌末”,砌末之称最早见于元曲,它是从蒙语“砌末克”——“帐蓬里的摆设”一语的意思借鉴演变而来的。有戏曲谚诀云:“砌末旗包,剑棍枪刀,皆为我用,增式添招”。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5)

戏曲中的道具(包括人物的头饰、服饰)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成为身段造型的辅助手段和组成部分,从而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角色思想感情服务。

赶 包

赶包指演员或全班在甲剧场演完后,赶往乙剧场演出。有的演员在演出时,每场演完后往往来不及卸装,便急匆匆赶往第二个舞台演出,这种情况,就称为“赶包”。

“同光十三绝”的刘赶三(1816-1894)原名刘保山,他经常在三个戏班赶包演出,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人们常呼其为“赶三儿”,晚年则称其为“老赶”或“赶公”。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6)

《探亲家》中刘赶三饰乡下婆婆

分 包

分包是指将剧团分成两、三组(队),同一时间在两、三个剧场演出,旧时剧班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节日期间经常分几处演出。有时这些组同在一个市内,有时分别去到其他各市演出。

有一回,富连成科班分两包演出,开场都是吉祥戏《天官赐福》,由老生应工的天官,要唱一支昆曲。有一处实在找不出一个能够扮天官的老生来。萧长华急得直搓手。一回头,看见身后的马连良,那神情仿佛有什么话要说,萧长华心里一动,莫非这孩子想扮天官?便问了一句:“让你来这个天官,行吗?”,“行”。“那段昆曲你会吗?”,“会”,“忘没忘?”“没忘。”“那身上呢?”,“我都看会了”,“那地方有谱吗?”,“有,我都记心里了。”果然,马连良演得很成功。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7)

马连良(右)

包 头

包头指戏曲中旦角头部的化妆,第一步就是勒头带,包头师傅用布带子将演员的头勒紧,使其眉毛和眼睛吊起来,以便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的型、性。包好头之后接下来就是贴片子,用榆树的刨花粘液将真发制成的“片子”固定在演员头部和两颊,片子贴好固定之后就可以上头面。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8)

包 银

包银是旧戏班对外聘主要演员在订立合同后所总付的工资。合同有一年期与一月期者,可分别一次付给全年或全月工资。清代使用的是银子,民国则是银洋(大洋),故名包银,但按日付资者不称”包银”而称“戏份儿”。

此外还有“包厢”和“包场”这两个我们现今生活中常见的词。过去戏园、剧场有特别设置的单间厢座,一间有六七个座位,包厢顾名思义就是把这个厢座都买断了。包场就更好理解了,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了解发现

戏曲中带“包”字的行话指代并不一样

有跟服饰、道具相关的

有跟戏班、班底相关的

也有与“包”字本身意思相关的

您还知道有哪些带“包”字的

或者其它有意思的戏曲行话

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哦

简单的戏曲知识(戏曲行话里的十种)(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