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

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可以说是历史上经历最坎坷,最传奇的皇后了。她先后被废五次,当了六次皇后,甚至国破家亡作了俘虏,又成了另一朝的皇后,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朝代都做过皇后的人。

出身世家 机缘封后

公元300年四月,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一任皇后贾南风,也就是西晋历史上有名的专权善妒的丑皇后,被赵王司马伦废黜毒杀。司马伦的宠臣孙秀,就是要抢夺石崇爱妾绿珠最后逼其跳楼自杀的那位,与司马伦商议要为晋惠帝再立一位新皇后,最后选中了出身泰山羊氏的羊献容。

羊献容,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父亲羊玄之任尚书郎,祖父羊瑾曾官至尚书右仆射,因为羊献容的外祖父孙旂与孙秀同族,而且孙旂的几个儿子也都和孙秀交好。于是在孙秀的促成下,这一年的十一月初七日,不到20岁的羊献容成了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

一步登天成为皇后,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羊献容成为皇后之后,父亲羊玄之迁为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进为兴晋县公,家族无限荣耀。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1)

政权更迭 亲族被诛

当时晋惠帝司马衷已经42岁,这位皇帝生性平庸懦弱,又和骄横蛮妒的丑皇后贾南风生活了27年,早已习惯了听从安排、任人摆布的生活,而且当时正处于八王之乱时期,因此羊献容这个皇后的命运也是坎坷曲折的很。

301年,司马伦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年号建始,晋惠帝被尊为太上皇,迁居金墉城。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和晋惠帝的爷爷司马昭是亲兄弟,所以身为侄孙的晋惠帝司马衷,却被爷爷辈的司马伦尊为太上皇,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件奇闻了。羊献容应该算是太上皇后了,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三个月后,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等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最后被迫宣布退位,将皇位还给了晋惠帝,自己迁居金墉城。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2)

晋惠帝的皇位虽然失而复得,但此后被有势力的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而皇后羊献容的则更加悲惨曲折。

晋惠帝复位不久,在梁王司马肜的建议下,司马伦被赐死,其党羽孙秀等人被诛杀,羊献容的外公孙旂及她几个舅舅也被夷三族。

两年后,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以讨伐羊皇后的父亲羊玄之和皇甫商为名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羊玄之极为惊恐,不久忧惧而死。

当上皇后才三年,丈夫被人夺了皇位又复立,家人相继被诛杀,羊献容心里充满了惊恐和无奈,她更不会想到未来她的人生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充满了可悲和无奈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3)

几经废立 险遭杀害

第二年,公元304年,司马乂战败。同年二月十七日,司马颖上表废羊献容为庶人,将她幽禁在金墉城。这是羊献容第一次被废后。

七月初三日,左卫将军陈眕与东海王司马越等人起兵讨伐司马颖,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地位,这是羊献容第二次被立为皇后。

八月,司马越大军战败后不久,河间王司马颙大将张方进兵洛阳,又废黜了羊献容的皇后之位。这是羊献容第二次被废后。

不久,张方胁逼晋惠帝到长安,在当地设西留台;并留尚书仆射荀藩等、刘暾人在洛阳,设立东台。十一月荀藩等人在洛阳又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地位。这是羊献容第三次被立为后。

公元305年四月,张方再次废黜羊献容皇后之位,这是羊献容第三次废后。

十一月,立节将军周权自称平西将军,又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之位,这是羊献容第四次被立为后

同年同月,洛阳县令何乔随即攻杀了周权,羊献容再次被废掉,这是第四次被废后。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4)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羊献容这个皇后被四次废立,她这个皇后之位在这些权臣眼里如同儿戏一般,推来扯去,半点由不得自己。而且更惊险的是,当时河间王司马颙还以晋惠帝的名义颁布诏书,表示羊献容多次为奸人所立,应当被处死以绝后患。

当司马颙派尚书田淑拿着处死羊献容的诏书洛阳东台宣旨时,统领东台的司隶校尉刘暾与尚书仆射荀藩、河南尹周馥等人急忙上书表示羊献容无辜,不该被杀。此举使司马颙相当愤怒,于是派陈颜和吕朗前往逮捕刘暾,刘暾逃到青州,羊献容最终也免于一死。

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战败,连同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被杀。六月,晋惠帝被重新迎回洛阳,羊献容再次被恢复皇后之位,这是她第五次被立为后了。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5)

惠帝去世 退养深宫

公元307年十一月十七日,晋惠帝在洛阳驾崩,时年48岁。相传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死后被安葬于太阳陵(今河南洛阳)。

羊献容与晋惠帝成婚6年,只生了一个女儿清河公主,后来晋惠帝被劫持到长安,她被迫留在洛阳,又经四次废立,险些被杀,可以说羊献容对晋惠帝这个窝囊丈夫应该是没有多少感情的。

晋惠帝死后,羊献容担心如果让当时的皇太弟司马炽继位,他们的关系是叔嫂,自己就不能称皇太后了,于是便派人去催晋惠帝的侄子前太子清河王司马覃入宫,想立他为皇帝,最终没有成功。

十一月二十一日,24岁的司马炽继位称帝,改元永嘉,是为晋怀帝,封其王妃梁兰璧为皇后,尊称羊献容为惠帝皇后,退居弘训宫。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6)

永嘉之乱 国破被俘

公元311年六月,北方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当时的皇帝刘聪派遣族弟刘曜、大将王弥和呼廷晏等人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

羊献容和晋怀帝及其皇后梁兰璧等人一同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晋怀帝被俘虏后送往平阳,被汉赵皇帝刘聪任命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两年后被毒杀,时年30岁。皇后梁兰璧下落不知,羊献容被被大将刘曜接收,深受刘曜宠爱,她后来还为刘曜生下三子刘熙、刘袭和刘阐。

晋怀帝被俘虏杀害后,雍州刺史贾胥等一批人拥立十几岁的司马邺(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之侄)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7)

当时世家望族琅琊王氏中的王敦、王导等人护送司马睿(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及一大批缙绅士族和庶民百姓逃往南方,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衣冠南渡”。

公元316年,刘聪又派刘曜率兵进攻围攻长安,晋愍帝率众投降,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东晋,是为晋元帝。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8)

再被封后 荣宠至极

公元318年,刘曜平定了靳准之乱,继位称帝,并将汉赵都城由平阳迁往长安。刘曜称帝的第二年(319年)四月,羊献容再次被封为皇后,这是她第六次被封为皇后了。她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两国封后的人。

因为当时汉赵大将在平阳建立了后赵政权,为了区别,因此刘曜将国号改为前赵。

一个亡国俘虏能被再次封为皇后,可见刘曜对羊献容的宠爱。不仅如此,虽然当时刘曜的原配卜氏已经去世被封为卜皇后,卜氏所生的儿子刘胤,才貌优秀,刘曜封王还曾立为世子。但刘曜称帝后却没有立刘胤为太子,而是下令封羊献容所生的儿子刘熙为皇太子。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9)

史载,刘曜曾经问羊献容:“我比起司马家那小子如何?”羊献容回答:“这怎么能相提并论?陛下您是开创国家基业的圣主,他则是个亡国暗主,他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贵为帝王却让自己的妻儿屡屡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当时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里想到会有今天的日子?妾出身高门世家,曾以为世间男子都是一个样,但自从侍奉您以来,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啊。”

从这番话就可以看出,历经多年沧桑变故的羊献容已经变得非常世故通达,更懂得如何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而她的这些话让刘曜很是受用,因此刘曜更加宠爱她,甚至还让其参与朝政。史书记载“时曜妻羊氏有殊宠,颇与政事”、“羊氏内有特宠,外参朝政”。

荣宠、权力、地位,可以说当年在晋惠帝那里没有得到的,羊献容在刘曜这里全部得到了。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10)

死后是非 后人评说

公元322年,羊献容去世,刘曜追谥其为献文皇后,并下令为其修建了一座豪华陵墓,名为显平陵,为其举行了隆重又盛大的葬礼。据载当时的大臣游子远看到羊献容的后事太过隆重,曾向刘曜进言劝阻,然而刘曜没有听从。

当年刘曜在平定靳准之乱时卜氏所生之子刘胤为了保命逃到了黑匿郁鞠的部落。羊献容死后,刘胤回到了刘曜身边,此时的刘胤“风骨俊茂,爽朗卓然,身长八尺三寸,发与身齐,多力善射,骁捷如风云”。刘曜一度想改立年长的刘胤为太子,但是因为大臣劝阻,加上刘曜对羊献容的顾念最终没有改立。

公元329年,羊献容去世七年后,刘曜在与石勒的大战中兵败被俘,因拒不投降被石勒所杀。不久后,皇太子刘熙也兵败被杀,前赵灭亡。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11)

羊献容前半生跟随晋惠帝司马衷时,命如浮萍,亲族被诛,自己虽为皇后却被权臣们呼来喝去,没有半点尊严和自由,最后几年成了刘曜的皇后,才得到了应有的尊崇的荣耀。

永嘉之乱时,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前太子司马遹的太子妃王惠风也被俘虏,落入刘曜手中,被刘曜赏给手下将领乔属,乔属想强暴她。王惠风拔剑反抗,怒斥:“我是太尉公之女,皇太子之妃,宁可为义而死,不为胡虏所辱!”乔属大怒,将她杀害。《晋书》将其列入“列女传”中。

因此后世史学家多赞扬王惠风以身殉国的行为,认为她保住了皇室和父族的政治尊严和人格。多批判鄙薄羊献容投靠敌国的行为,认为她丢了西晋皇室的脸,丧失了人格。

羊献容历史真实评价(五次被废六次封后)(12)

但笔者觉得西晋这个得国不正,治国无信,失国无义的乱世王朝值得羊献容其殉葬吗?

值得一提的是,羊献容与司马衷所生的清河公主,永嘉之乱时被人掳走转卖给吴兴县的钱温作奴婢,受尽钱温女儿的虐待和凌辱,后来终于趁机逃出,投奔了在建康称帝的晋元帝司马睿,恢复了公主身份,后来改封临海公主,嫁给了宗正曹统,一直活到了71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两晋演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