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谁扭转了战局(没理解内涵才觉得不好看)

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特的同名小说。原著比风靡国内的《三体》更为出名,获得星云奖及云国奖两项大奖,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连续雄踞亚马逊畅销榜166周之久,在全球收获无数粉丝,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指定为心理教材。

但是将一本科幻小说过视觉化的方式搬上大屏幕并不容易。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原著作者也写过几版剧本,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26年后,电影版才正式开始立项筹拍。为了将情节将在短时间内呈现完毕,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剪裁,着重于最主要的那条故事线开展叙述。当电影在2014年被好莱坞搬上荧屏幕,并在全球公映时,引起了很多原著粉的关注和热捧。

电影主要讲述天才少年安德被送往太空战斗学校接受特殊训练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和人格韧性被不断磨练,最终成为了一名拥有稳定素质的合格指挥官。由于上级和老师为了使安德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因此隐瞒了真相,让他一直误以为他是在模拟游戏,最终导致了虫族整个种族的陨落。

影片通过安德意识到真相之后的救赎与选择,探讨关于人性以及面对不同文化冲突时,人类应当做出怎样选择的问题。

安德的游戏谁扭转了战局(没理解内涵才觉得不好看)(1)

01、电影对小说大胆裁剪,对最主要的故事线开展叙述,完美地将戏剧冲突呈现给观众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人物的冲突和戏剧化效果最大化呈现,因此影片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故事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选择,并且在某些细节上进行适当的修改,反映出导演想传递的主题。

第一,删减主人公其他年龄段的故事,只选择12岁那一年。

电影不像电视剧,可以将故事主人公从过去到现在的场景全都铺设完毕。因此在短时间内要将人物的戏剧冲突表现出来,只能将主要故事展开在主人公的一小段年龄里。

安德作为一个天才儿童,故事从6岁开始到13岁讲述完毕。在童年时期的跨度里,人物的长相身高会有很大的变化。作为电影而言,不太可能找每一个年龄段的演员进行衔接。因此导演进行了一次折衷,将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12岁那一年作为电影主角的选择,以这个时间段为背景,将电影故事铺设开来。

将焦点缩短在关键年龄段,既解决了演员选择的问题,也使得矛盾冲突得到集中,方便电影镜头化呈现故事逻辑,也使得情节设计更易操作。

安德的游戏谁扭转了战局(没理解内涵才觉得不好看)(2)

第二,将其他故事线删减,着重讲述他被挑选受训攻打外星人虫族的情节。

原著小说中,安德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他小时候的种种非人遭遇。同时,安德的哥哥和姐姐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地球上的政治领袖。但是影片为了将情节压缩,把安德小时候所经历的折磨和冲突删减,并且将关于安德哥哥和姐姐故事砍掉,将姐姐作为适当时候的补充和点缀。

影片当中着重描写的故事主线,是安德被选中去攻打外星虫族的这一条线索。这条线索中,各种矛盾冲突和戏剧化的一面得到最大化展现。在这一故事主线中,人物间的动作戏以及宏大场面,在这一环节当中得到凸显,给了观众更多的视觉化效应,也使得情节更为紧凑。

第三,对部分细节上的改动,使有限时间下的对比更为突出。

在小说里,安德在他所认为的模拟游戏中进攻虫族时,他问指挥官马泽·雷汉,是否可以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攻击虫族的星球。小说中对方表示,虫族对我们的入侵中从来没有攻击过平民。电影中这句话被删减,取而代之的是哈里森·福特反复强调“人类遭到虫族屠杀”。

通过这样的改变,使得安德在电影有限表达下,做出最终决定的行为更为合理化,展示了美式现行逻辑框架下,毁灭虫族行为就是正义的这种现行道德标准。最后通过虫族真正的毁灭,安德心中的愧疚和痛苦,来侧面揭示影片背后关于正义与道德如何判定的思考。

安德的游戏谁扭转了战局(没理解内涵才觉得不好看)(3)

02、“游戏”联结了现实和心理在影片中赋予了多重含义

在安德的游戏这个电影当中,游戏得到了最大化程度的效用,它不仅仅只是玩游戏,更是一个实战性的效果。是安德在对抗虫族时的训练方式,也是与虫族进行交流的方式,更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次真正的战争。

第一,游戏联结了现实世界和安德的心理世界。

安德在太空战斗学校里所接受训练时,有两种游戏方式,一种是团队作战的模拟游戏,另外一种就是个人的脑波游戏。

团队作战的模拟游戏中,从团队作战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安德的个人性格、领导魄力以及危机之下的决断。影片当中无法详述描写的关于安德的个人成长历程,在游戏过程中的个人决策上得到了完美呈现。

另一种游戏则是脑波游戏,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入自己的潜意识挖掘自己人性深处的想法。

在这样的一种游戏里,安德的上级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窥见他内心深处的奥秘,不断帮他纠正自己的想法。这也将现实世界与安德内心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将安德在现实当中的种种反应投射到自己的潜意识之中,最终在游戏世界里做出他的决断。

潜意识世界里,现实世界里的遭遇和安德的内心世界产生了连接。通过游戏过程中的犹豫和选择,反映出安德并不想成为战争的杀手,他更希望通过意念交流来解和平解决问题。

安德的游戏谁扭转了战局(没理解内涵才觉得不好看)(4)

第二,游戏成为与外星生物沟通的媒介。

在电影中,为增强学生的实战技巧,因此安德所接受的训练都是在虚拟的对抗游戏中展开。在脑波游戏中,安德进入到了他的潜意识世界。

虫族并没有语言,他们通过意念来进行交流。因此安德进入潜意识层面的时候,反而促成了一种与其他种群之间能够交流的意念交流方式。因此在电影中,虫族女王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安德的游戏世界与其对话,同样安德也发现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念和虫族进行交流,沟通无障碍的情况下明白了对方的真正意图。

女王通过游戏的方式,将自己所要传达的目的表露给安德,为安德最终对虫族伸以援手帮助重建家园做了铺垫。在此,影片也探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如果语言不通文化不一,如何跨物种进行无障碍交流对话。

第三,模拟游戏成了真实战斗,为安德的最终选择做了铺垫。

影片最终的高潮,就是安德以为真战争是一场游戏,可没想到上级欺骗了他。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了解真相后使他内心的矛盾和愧疚感达到了顶峰,也将电影推向了高潮。

因为在之前的一次次战斗,虽然安德在指挥室中通过电脑程序而不断开展,但实际上安德一直被告知这些不过是模拟的战斗游戏,是对于他成为总指挥官的种种必经考验。然而一切都不是模拟,他们每次指挥的就是真实的舰队,每艘舰艇的陨落就有无数的人失去生命。同时,虫族的整个种族也在他的“模拟游戏”中被毁灭了。

知晓真相之后,安德发现自己被欺骗后的愤怒,以及每一次战争中都会牺牲生命的无限自责,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内心的天平产生了极大的摇摆。这种摇摆不仅仅是对于虫族整个种族灭亡的一种愧疚感,也是对所有参加战斗中牺牲的人类的愧疚。

这种极端的方式下,安德最终选择了自我放逐,带着虫族的希望,到太空中永久漂泊。影片将安德所遭遇的欺骗和愤怒后的痛苦呈现出来,为他今后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放逐之路做了合理的解释和铺垫。

安德的游戏谁扭转了战局(没理解内涵才觉得不好看)(5)

03、影片背后探讨人性和不同文明间冲突如何解决的命题

导演希望观众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影片特效、太空大战等绚丽的场景,他希望观众看到的是电影背后的思想内涵。这既是原著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是本部影片所探讨的命题。

第一,安德性格的双面性,展现人性善与恶的话题。

电影里并没有将安德进行神话,在一个天才少年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人性。作为一个拯救全人类的英雄式人物,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

影片中多处展现着安德性格中暴力的一面。影片开场中,一个同学嫉妒安德将他逼至角落时,安得奋起反击,几乎将其置于死地。队长邦佐因为记恨想伤害安德的时候,他用水龙头喷向邦佐,狠狠踢向对方。安德的性格在他指挥的模拟战争中也得到体现,不惜牺牲数千士兵的性命,采用独特的叠层分解战术,奇迹般毁灭整个虫族星球。

虽然他采取这样的战术,以为这只是一场模拟战斗,但同样也放大了他内心的黑暗面,将他人性的恶的一面暴露出来。

但是安德本质并不坏,他有着自己的正义感和内心的良知。当他发现模拟战斗其实是真实战斗,自己把真正的虫族毁灭时,内心的良知让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因此他选择独自前行去将虫族防盗员给取出带着他在太空中不断漂泊放逐自我。在这一面又显示了他性格中善的一面。

其实这就是真实的人性,它是一把双刃剑。人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放弃良善变得自私和丑恶。如何在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人性中的善良和光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只有清醒认识到自身的局面,客观的对待其他的事物,才能有理有据的对待生命万物,从而做到有益无害。

安德的游戏谁扭转了战局(没理解内涵才觉得不好看)(6)

第二,安德最终对虫族的救赎,体现和平的宗旨。

导演胡德认为,你可以用暴力手段获胜,但最后暴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只会激起对方的仇恨,如此循环往复。因此他更希望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来了解彼此。

电影中结局做出了与小说不同的改变,通过安德带着虫族未来的希望,在宇宙中不断漂泊自我的放逐中,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与救赎,从这一点上来呼唤和平。

安德在战斗中会不断的揣摩敌人的思想,而当他足够了解敌人的时候,反过来就会爱上自己的敌人。影片背后的命题,不仅仅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处,更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不同星球不同物种之间如何相处的话题。

人类与虫族之间的冲突,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人类丧失了不少士兵,而虫族也接近灭亡。但是如果人类和虫族相互携手,拥有完全充足的空间去和平发展,相互借鉴各自的科技和优点,反而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电影反映的就是对人类和平的呼唤。只有和平才是真正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呼唤和平,才能使得文明的冲突得以避免,宇宙万物也才能和谐共生下去。

结语

电影结尾以安德带着能够复兴虫族的最后希望踏上星际旅程,通过他的自我救赎和他选择的方式,展现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以及探讨道德的正义与标准文明冲突下的各种问题。

电影的背后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尽管观众的口味众口难调,在国内上映时,影片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他背后所展现的宇宙观,以及他对人性的思考和道德评判标准的探讨,依然有着我们值得深思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