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怀柔吃虹鳟鱼哪里最好(让北京人集体去怀柔)

论鱼,咱北京可有着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不管是养、是看、是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去怀柔吃虹鳟鱼哪里最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去怀柔吃虹鳟鱼哪里最好(让北京人集体去怀柔)

去怀柔吃虹鳟鱼哪里最好

论鱼,咱北京可有着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不管是养、是看、是吃。

北京,一直以来,就是金鱼的主要繁育中心。至今在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张家湾,仍养着不少金鱼。最早作为宫廷宠物的金鱼,就是从北京游向全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与天生富贵的金鱼外放相反,有一条鱼,是由外地进京,成为京城子民后,再游向神州大地的。

它,就是虹鳟鱼!

虹鳟鱼的身世,挺不简单。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祖上竟然是个“老外”,和玉米、土豆等食材一样,要么漂洋过海,要么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扎根落户、造福人民。

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是冷水鱼种,喜欢清澈溪流。19世纪末引入东瀛日本,1945年代进入朝鲜。据说1958年朝鲜领导人赠送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若干条,由此在东北等地驯养成功。

1995年前后,我陪民政部领导参加黑龙江省宁安市县改市挂牌仪式时,疑似在宁安的某处水产养殖场见过虹鳟鱼的倩影。头尾相连、循环往复的水渠中,灰黑色流线型的鱼大都一尺长短,争相恐后地逆流而上。我是山里娃,打小儿就对鱼不感兴趣(带鱼除外,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姥姥用萝卜片垫底,放酱油、豆豉炖了,连骨头都是酥的),自然对这些灰不拉几的生猛河鲜没留下好印象。

移民中国的时间虽然不短,但是虹鳟鱼真正走上大众餐桌,成为百姓的盘中餐,不过是近30年的事情。

这,完全是旅游,准确地说,是乡村旅游的功劳。

其中两个地方、两群人,居功至伟。

第一个地方,山东。

虽说虹鳟鱼的养殖源自东北(那里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良好,关键是冷啊!虹鳟鱼喜欢),但是真正大规模养殖,是在山东。

勤劳质朴的山东人民,活水养殖了虹鳟鱼,供应全国。

我给山东等地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到临朐的一个虹鳟鱼养殖场考察过,那里的虹鳟鱼主要销往北京,卸货价一斤5元(假设、虚数)。

我给怀柔渤海镇等地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到“不夜谷”等地消费型考察过,那里的虹鳟鱼美食(主要是烧烤和生鱼片,后来有鱼骨粥,号称“一鱼几吃”),到嘴价一条180元(假设、虚数)。

一条可以为人类奉献美味的虹鳟鱼,体重大概几何呢?

三斤左右。

一条虹鳟鱼,在山东,按照重量来,大概值人民币15元。到了京郊,按照条数算,一条180元。

由几十元,到几百元,价格扶摇直上。

难到进了京,就摇身一变,成了精了?!

非也。

虽然洗澡的水不一样了,鱼还是那条鱼。

变的,是鱼的身份。

在山东,虹鳟是水产养殖,是一产。到了北京,虹鳟是美食旅游,属三产。

由一产到三产,由渔业到旅游,是产业的跃迁。

产业的跃迁,带来的,就是价值的提升,反映到价格上,当然是飙升。

由一产的特色食材,到三产的美味佳肴,游客(食客)当然要为其中的服务买单。

第二个地方,怀柔。

怀柔山水俱佳,是离北京市区最近的生态涵养区。怀柔盛产燕山油栗,也盛产虹鳟鱼美食。燕山油栗如果我说是怀柔原产,估计河北的迁西人民会找我麻烦。虹鳟鱼美食如果我说是怀柔首创,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1990年代,在怀柔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农家乐饭馆,就有人利用山谷间潺潺溪水,从山东运来虹鳟鱼,养在池子里,供游客饭后茶余观赏了。

没错,是观赏。

因为按照当地人的传统做法,虹鳟鱼用柴锅大火炖,用老百姓的话说,这破鱼,土腥味,肉柴,没法吃。

今天说这当年的吃法,一定有朋友说,真够土的!虹鳟鱼这么做,不是暴殄天物,糟蹋东西吗?!

换个吃法呢?!

套用两句曾经流行的广告语: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思路决定出路。

谁能带来新思路?

谁能启发慕田峪长城脚下农家乐的关于虹鳟鱼美食的联想?

关键是人。

该前文提到的“第一群人”出场了。

谁?

老毛子,当年原苏联驻华使馆的外交官们!

这不是有点儿扯远了吗?

一条虹鳟鱼,由胶东半岛、孔孟之乡游到了京郊大地、长城脚下,和老毛子有什么关系?!

无巧不成书。

朋友们应该还记得开篇我就写了,虹鳟鱼的祖上是老外。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包括堪察加半岛,是虹鳟鱼的故乡啊!

当这些刚爬完慕田峪长城的外交官们,四脖子汗流地到了农家乐,准备享受一顿京郊特有的“贴饼子”“沾卷子”大餐时,有好事者的炸雷般的刺耳尖叫彻底打破了农家乐的寂静。

什么情况?!

他们,发现了那条鱼!

那条来自他们的祖国和家乡,寄托着他们的乡愁和思念,让他们昼思夜想的虹鳟鱼。

它和它的同伴,就那么无聊地、悠闲地在不大的池塘里绕着圈儿溜达呢!

好心、善良的农家乐老板赶紧操着怀柔味儿的俄语给外国友人泼冷水:捏特哈拉硕(这鱼,不好吃!)

肯定又有朋友要拍砖:怀柔,讲俄语?!

是的,没错。讲两句俄语算什么,慕田峪长城附近摆摊卖旅游商品的农民,个个都能用熟练的英语向四海宾朋推销裘皮帽子、珍珠项链!

有一阵子,国内旅游兴起一股“国际化”浪潮,我和唐人文旅智库还专门给承德、黄山等地旅游部门编制过旅游国际化方案。这些国际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

而怀柔慕田峪长城脚下乡村旅游的国际化,是自下而上的市场自发。

后来,克林顿访问中国时没去爬八达岭长城,而是选择了慕田峪,也许跟这有关。

开个玩笑。

咱接着说虹鳟鱼。

农家乐老板的半生不熟俄语,哪拦得住思乡心切的一帮老毛子。

就见这些平日里文质彬彬的外交官,有卷起裤腿下水捞鱼的,有撸胳膊挽袖子给鱼开膛破肚的,更有人跑到厨房翻箱倒柜找木炭的。

这帮老外,真真的是反客为主,真不见外呀!

没几分钟,刚才还活蹦乱跳的虹鳟鱼,就化身为晶莹剔透的生鱼片、活色生香的烤鱼了!

外交官们是大快朵颐,农家乐老板是目瞪口呆!

这鱼,还可以这样吃?!

就着56度二锅头,一干战斗民族顷刻间就把鱼片、烤鱼杀了个片甲不留。

解了馋也化解了乡愁的外交官们酒足“鱼”饱,抹抹嘴心满意足地回城了。

农家乐老板在数着大把外汇券的同时,悄悄地记下了战斗民族收拾鱼的手法和吃法。

农家乐老板,也就是我要隆重推出的第二群人。

聪明的农家乐老板,从此彻底与大锅炖鱼说拜拜,改行做虹鳟鱼刺身、虹鳟鱼烧烤了!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虹鳟鱼,终于在首都北京的郊区,找到了它的鱼生归宿、实现了它的鱼生价值。

北京人的口福来了。

从此,北京人的吃鱼史掀开了全新篇章。

以前,松鹤楼的松鼠桂鱼、密云的铁锅炖鱼各自把持着京城、京郊老饕的胃。自从虹鳟鱼在怀柔农家乐一炮打响,北京吃鱼江湖就乱了套了。

怀柔虹鳟鱼乱中取胜,诞生了以虹鳟鱼美食为招牌的“虹鳟鱼一条沟”。这,应该是全国最早的乡村美食旅游集聚区了。

集聚的,不仅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旅游餐厅,更有来自北京各个区县乃至国内外的游客们。

每年,游客们在怀柔吃掉的虹鳟鱼,至少千万条计!

养活了山东多少虹鳟鱼养殖场啊!

几十年过去,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当年的虹鳟鱼一条沟,已经升级为“雁栖不夜谷”。

当年接待战斗民族的那个农家乐,已经被周边同行超越。

当年那些开启国人吃鱼新篇章的外交官们,应该都回国颐养天年了。

当年为不夜谷、夜渤海、慕田峪长城,为怀柔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我,已经开始写头条号了。

一切都变了。

不变的,是那条鱼。

还有络绎不绝的吃鱼人。

【唐总和你聊文旅,唐人带你游天下,唐乡伴你住乡村】

关注“唐乡的唐人”头条号,天天给你旅游新资讯、新故事。

你,一定吃过怀柔的虹鳟鱼。

在评论区发表你的吃鱼经历,就能获赠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赠予的各地唐乡等中国好民宿的免费入住体验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