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

导语

“失信”指失去信用,题目“我不能失信”强调了不能失信的主人公是“我”。文章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故事内容浅显,道理深刻。相信孩子在读完后,一定会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收获一生都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孩子在对这篇课文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分三大块。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1)

第一,字词部分

1,重点字词,可让孩子参考课本后面田字格内容。

2,近义词:漂亮~美丽 解释~解说 特别~非常 高兴~喜悦 准备~打算 忘记~遗忘

反义词:漂亮~丑陋 失信~守信 明白~糊涂 特别~普通 忘记~牢记 高兴~难过

3,与“诚信”有关的四字词语: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一言九鼎 金口玉言 心口如一 说一不二 抱诚守真 信誓旦旦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2)

第二,预习重点问题

1,需要孩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让孩子学习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等形式。

3,在朗读课文时,让孩子标出描写小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4,问一问孩子,从小宋庆龄的决定中,你体会到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3)

第三,课文分析

孩子在朗读课文时,要体会宋庆龄和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词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比如,“父亲见宋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的问宋庆龄为什么不走了?”读这句话时,要把父亲的疑惑和慈爱表达出来。

带领孩子进行课文分析时,可以从几个问题出发:

1,宋庆龄诚实守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可一想到和小珍的约定,马上停住了脚步。

2) 父亲拉起她的手就要走,可她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3) 妈妈劝她改天再教,可她却坚持留下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4)

2,宋庆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表现这个品质的词语还有很多,可以让小朋友试着写出几个。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的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做的对。讲信用是诚实、尊重别人的表现。做事要讲信用,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4,通过课文的分析,孩子是否能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本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信守诺言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5)

【感悟心语】

小朋友们,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懂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亲爱的小朋友们,通过上面几个部分的分析,对这篇课文是否学会了呢?

接下来是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部分,需要孩子们会读、会写、并理解其意思。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意思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6)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意思是,人谁能够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及时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啬,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三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第21课我不能失信)(7)

小朋友们,日积月累这部分的4句话,都告诉我们要知错能改,像这样的名言还有很多,比如:

1,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 --------斯大林

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莎士比亚。

3,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 -------列宁

4,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