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

我估计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比如不应该惹毛了美国,不应该去进攻苏联等等,不一而足。

但在主流的历史学家看来,这些回答似乎都不算是正解,真正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德国的政治体制出了问题,既落后又邪恶,那么这个答案正确吗?

要给出这个回答,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战前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二战中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到底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我估计很多人的脑子里,会迅速地闪过一个词,纳粹!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1)

那么纳粹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相信除了专业的历史学家之外,没有几个人能明白其中真正的含义。

那么既然如此,我就不卖关子了,直接给出答案,德国在第1次和第2次世界大战之前,搞得都是社会主义。

什么?社会主义?

我估计很多人听到了这个答案,都有了向我拍板砖的冲动。

你别急,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一战前俾斯麦搞的,叫做君主社会主义,二战前希特勒搞的,叫做国家社会主义,也就是纳粹这个词的本来含义。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2)

听到社会主义还有这么多名词,估计绝大多数人都直接懵逼了。

但这有什么奇怪的呢?我国现在搞的,还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这个也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事实上,社会主义这个词,虽然是马克思马老爷子创造的,可是对这个词怎么理解,那他可就管不着了。

如果你看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德意志社会主义》,你就会知道,俾斯麦创建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还真是最早搞社会主义的国家,只不过搞的是德国特色的君主社会主义。

当然,这么偏的书,估计大家也没闲工夫去读,那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社会主义到底有哪几种?

第1种,就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就是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有,实行计划经济,大家都在国有企业里上班,这个大概就是我们认知中的正统社会主义。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3)

但如果在马克思马老爷子看来,其实这种也是修正主义,因为马老爷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国际主义者,像苏联这种闭起门来,先在一个国家之内去实现社会主义,忘了全世界其他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兄弟,在他看来,也是大逆不道的。

当年托洛夫斯基和斯大林为什么决裂?虽然本质上是权力斗争,但是双方表面上争论的核心,却是围绕着这个问题。

第2种,就是各种修正主义,包括德国的君主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他们都认为国家是一切生产资料,理论上唯一的拥有者,但是都不同意割掉一切资本主义的尾巴。

他们主张国家可以在宏观上调控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是具体的工作,还是要由大大小小的资本家去干,但是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要搞社会福利制度。

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事实上,德国之所以能在一战前快速地起飞,迅速地变成了世界老二,就是因为他们搞了德国特色的君主社会主义。

既然要谈德国,那就要从德国的统一说起,而要说德国的统一,那就绕不开一个关键的人,他就是俾斯麦。

说起俾斯麦,他可是德国历史上排名前几的绝对伟人,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4)

不过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混混,读大学的时候,天天翘课,每天带着一条狼狗,到处惹是生非,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涯里,居然和人进行了27次决斗,还在脸上留下了一道刀疤。

更搞笑的是,后来他爱上了一个贵族妇女,是一个千金小姐,双方如胶似漆,一度甚至谈婚论嫁。

但是千金小姐人如其名,看起来很美,可是养起来却很累。

没有千金的俾斯麦,自然压力山大,于是就跑去赌博,想一夜暴富,结果连裤子都输没了,最终因为拿不出千金聘礼,婚事告吹。

后来他又考上了公务员,当了一个小书记员,就降低了标准,想和一个牧师的女儿订婚,平平稳稳地过日子。

但没想到牧师的女儿不爱上帝,却爱金钱,谈情说爱的目的,只是为了检查俾斯麦荷包的厚度,确定了他囊中羞涩之后,就直接跟一个富有的军官私奔了。

俾斯麦被搞得灰头土脸,只好长叹一声:“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

背着在城里欠下的一屁股的债务,俾斯麦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家子承父业,勉为其难地当了一个小地主。

但是就像今天农村里,见过城里大世面的年轻人一样,俾斯麦受不了农村那种没盐没味的寡淡生活,完全不想在周扒皮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上,继续发展。

几年后,他又厚着脸皮回到了城里,当了一个小公务员,不过依然过得庸庸碌碌。

但是,是金子总会闪光的,1848年,分裂的德意志内外交困,马克思在此时写下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预言欧洲即将爆发革命。

果不出其所料,很快德意志就爆发了学潮,搞起了颜色革命,各个邦国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和进步学生,全都走上了街头,反对封建君主统治,呼吁民主改革。

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让德意志境内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措手不及,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被革命者赶跑,普鲁士的国王被群众扣押,当时德意志最大的邦国,奥匈国王斐迪南一世,也被迫向群众让步,同意由人民选举议会。

一代人杰的俾斯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他反其道而行,扮演了一个坚定的反动派,准备组织自己领地内的农民,进京勤王。

那么俾斯麦为什么要反对社会进步呢?

其实你从他的名字里,就可以知道原因。他的全名叫奥托·冯·俾斯麦,凡是德国人名字里,只要有个“冯”字的,你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他一定是一个容克贵族,祖上肯定是个封建骑士,有一小片自己的领地。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5)

在当时的欧洲,完全可以“以名取人”,这就像法国人名字里有个“德”,西班牙人的名字里有个“唐”一样,肯定是反动家庭出身。

所以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虽然疯疯癫癫的,但其实也是一个贵族。

既然出身反动,那么政治立场大概率也很反动,所以俾斯麦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党。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能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对家庭出身那么在意了。

俾斯麦在勤王的路上,遇上了普鲁士威廉亲王的妻子奥古斯塔,双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6)

奥古斯塔

俾斯麦质问王后:“为什么国王要向示威者低头?”

王后回答说:“他们天天游行,国王吓得睡不着觉。”

俾斯麦生气地吼道:“是国王就应该睡得着觉!”

这段对话据说很有名,展现了俾斯麦一生的政治立场。

虽然王后奥古斯塔没有接受俾斯麦的帮助,觉得事已至此,即便他能去找几个老农民,估计也帮不上太大的忙,但俾斯麦坚定的反革命保皇立场,还是被深深烙在了威廉亲王老婆的心里,被其他一众的“反动派”所注意,从此他就时来运转了。

1849年俾斯麦出任了普鲁士议员,1851年担任了德意志邦联普鲁士代表,接下来又先后担任了驻俄国大使和驻法国大使,表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

1862年,威廉亲王登基后,立刻想起了这个政治坚定的保皇党,于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从此开始了他纵横捭阖的时代。

在这里我们就不讲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了,也不谈德国统一的具体过程,我们在后面会涉及。

我们现在要关注的重点,是德国的政治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不是和它的政治制度有关?

我们还是要从1862年说起,这一年,27岁的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政权,开始了垂帘听政,但是她同时面临着南方的太平天国和北方的穆斯林叛乱,两场宗教战争让大清帝国摇摇欲坠,到处是血雨腥风,没有多少人看好它的未来。

而在美国,李将军率领的南方军队,正一路高歌猛进,打得林肯满地找牙,似乎南北分裂就要变成现实。

而在欧洲,表面繁荣的背后,正蕴藏着激烈的社会矛盾。

1848年的革命之后,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进入了立宪君主制,资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普鲁士也不例外。

大家要注意一点,君主立宪制和立宪君主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英国搞得叫君主立宪制,议会做主,国王就是一个花瓶。

而普鲁士搞的叫立宪君主制,国王负责舞刀弄剑,议会负责管家理财,属于权力分蛋糕的模式。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上面,由于双方都想把自己的蛋糕划得大一点,就开始了拼命地刷存在感,国王当然竭尽全力地要扩军,而议会自然也就千方百计地不给钱,以至于双方闹得矛盾重重。

而当俾斯麦上台的时候,双方看起来,似乎已经是势同水火。

国王已经连续解散了两次议会,可是每次重选,选出来的反对派却越来越多,反对国王扩军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大。

国王气的声称,如果再不通过国防预算,他就要动用武力,而议会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声称他们代表人民,如果国王敢让一兵一卒进入议会,那他们就要开始革命。

虽然双方嘴硬得像个鸭子,但其实是麻秆打狼,两头都怕。

而俾斯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执掌了普鲁士这条航船,那他该怎样解决这个危机呢?

做一个强硬的妥协者。

这两个看起来几乎完全矛盾的形象,其实就是俾斯麦一生政治原则的写照。

俾斯麦一上台,就先耍了一个赖,他声称宪法虽然给了议会审议预算的权利,可是却没有写,在预算没有被通过的情况下,国家该怎么运作?

所以为了避免国家停摆,他有权采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来维持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不再等议会的决议了。

这就等于绕过了议会,他想干嘛就干嘛了,普鲁士军队成功地开始了扩编。

俾斯麦通过这个强硬的立场,一上台就获得了保守派的一片掌声。

但俾斯麦自己却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如果继续这么搞,就相当于和资产阶级彻底决裂,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早晚会引发革命。

所以他在给了对方一闷棍之后,马上又递了一个胡萝卜过去,去和对方找利益共同点。

那此时,德意志的资产阶级,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就是统一的德国大市场。

于是俾斯麦就声称,他可以通过铁与血来实现这个目标,劝说资产阶级和他一起登上普鲁士的战车,并发誓以后一定要和他们合作,下不为例。

接下来,为了限制资产阶级自由派在议会中的绝对控制权,他做了一件在欧洲还有国王的国家中,最惊人的举动,那这是什么呢?

就是在1867年的北德意志联邦宪法中,给了所有25岁以上的公民普选权。

那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呢?

因为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虽然多多少少的都在搞民主,但投票都是有门槛的,那就是选民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

所以当时的英国虽然也是搞民主,可是只有10来万人有投票权,选出来的自然全都是资产阶级,而普鲁士也是如此,这些人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

那么俾斯麦要想在议会中,增加一些同盟军,他该去找谁呢?

农民!

因为在所有的国家里,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农民都是拥护国王,痛恨商人的。

可是农民没有钱,以前的选举,他们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帮不了国王一把。

所以俾斯麦要想用合法的手段对付资产阶级,自然就想到了绝对政治正确,谁也不敢反对的全民普选这招。

不管俾斯麦的初衷是什么,但结果就是普鲁士在1867年,就实现了全民民主,而英国要到1918年才完成了这个目标,所以按照现在的正统观点,回到当时,德国才是那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可是俾斯麦这么一搞,虽然削弱了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但是工人阶级也通过选举,在德国的议会中获得了发言权,他们的目标是要推翻一切压迫阶级,在德国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俾斯麦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说到这里,我要先给大家讲讲德国的社民党,这个今天依然活跃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老炮。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7)

1863年5月23日,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1875年,在马克思的斡旋下,他们和德意志社会民主工党合并,变成了后来的社会民主党,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之一。

不过这个党从建党一开始,就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派是以马克思的信徒们为首的彻底革命派,要搞武装斗争。

另一派是以拉萨尔为首的机会主义派,想搞和平演变。

当然后者的这个大帽子,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的批判》中,给他扣的。

那么这个政党,为什么和德国最后走上了君主社会主义的道路,有着直接的关系呢?

因为当他们也通过选举,进入议会以后,他们的目标,是要了现行制度的命。

俾斯麦虽然恨他们的牙痒痒,可是对方是按照他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玩的,如果不让社民党说话,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那俾斯麦该怎么办呢?

他决定釜底抽薪,你们不是向工人们许诺社会主义的好处吗?如果这些好处我都把它实现了,那不就没有人再来支持你们了吗?

俾斯麦接下来,又开了历史的先河,史无前例地创造了社会保险制度,规定保险金工厂主交2/3,工人交1/3,就可以享受和我们今天相同的所有社保,唯一的区别,就是70岁才能领养老金。

俾斯麦用皇帝诏书的形式,把这一系列的法案先后颁布,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非常强硬的态度,让工人阶级对皇帝感恩戴德,一下子就挖掉了社民党的政治基础。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输(德国为什么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8)

接下来俾斯麦又果断的取缔了社民党,安抚同样被这一系列的法案,惊得目瞪口呆的资产阶级,打消他们的疑虑,让他们知道德国要走的共同富裕之路,并不是杀富济贫。

那么为什么俾斯麦的这一系列政策,在当时会被称为社会主义呢?

我们一定要回到当时的背景,当时的欧洲和现在的欧洲是截然两样,阶级压迫异常严重,在英国就是《雾都孤儿》,在法国就是《悲惨世界》。

要知道英国在这个时期,实行的还是《主仆法》,按照这个法令的规定,工人如果擅自旷工,要被判三个月的有期徒刑。

1867年,英国修改后的《主仆法》,虽然允许工人解除契约,但如果用的是罢工手段的话,还是要被监禁。

直到1875年,《雇主与雇工法》颁布,取代了《主仆法》,才把工人的地位,从仆人改成和工厂主平等的雇工,解除协议只受经济处罚,不用再坐牢。

至于伤残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做梦去吧,极少数人选举出来的英国政府,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工人阶级的死活。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历史背景,再来看俾斯麦搞得这一套,在当时有多么的惊世骇俗,简直和赤色革命无异。

当时代表资本家利益的德国自由派议员就抱怨说:“德国一旦走上了这条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就再也止不住脚了。”

德国从1881年开始立法,到1889年全部完善,总共花了8年的时间,建成了我们今天,所有习以为常的社会福利制度,德国在当时,率先进入了具有德国特色的君主社会主义。

直到1905年,英国才推出了第一部《失业工人法》,1909年通过了《劳工交易法》,1911年通过了《失业保险法》,比德国整整落后了二十年。

所以如果我们穿越回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慈禧老太太还在管理大清的时候,俾斯麦创立的君主社会主义,在建立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方面,甩了英国人几条街,德国是当时所有欧洲人向往的天堂。

而且正是由于德国率先创造了社会福利制度,德国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为德国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刺激了德国工业的迅速起飞。

再加上早在1819年,德意志地区就普遍完善了义务教育,为后来的德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德国的科技水平,也开始突飞猛进,迅速地超过了英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层出不穷,一直到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一直是全世界科学最发达,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

至于在第2次世界大战之前,希特勒搞的国家社会主义,也就是纳粹主义,实际上是俾斯麦搞得君主社会主义的民粹版,他在福利制度和社会公平,以及掌控国家经济方面,比一战前的德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唯一的区别在于,国家社会主义是基于种族论的,充满了极端民族主义特征,所以它对异族极端的不宽容,特别是它的反犹主义,更是非常的邪恶,除此之外,它在其他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的。

所以如果我们比较德国的政治制度和英国的政治制度的话,特别是在一战前,德国在所有的方面,全面的碾压英国。

我们今天听到的关于德国的一切描述,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什么军国主义,君主专制等等,都是刻意的抹黑,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那么既然德国的政治制度这么先进,为什么它还是输掉了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呢?

这就又回到了本书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决定历史进程的,永远是军事实力,而不是其他什么书呆子的想法。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更觉得奇怪了,德国人给我们的印象,一向是武德充沛,疯狂地追求军国主义的样子,怎么能说他们的军事实力不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