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驱动精讲(好文IGBTMOSFET驱动对比)

Mosfet 和 IGBT 驱动对比的简介 简述:一般中低马力的电动汽车电源主要用较低压(低于 72V)的电池组构成。由于需求的输出电流较高,因此市场上专用型的 Mosfet 模块并不常见,所以部分设计者可能会存在没有合适的 Mosfet 模块使用,而考虑使用功率 IGBT模块。本文简单的探讨两种模块驱动设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供设计者参考。常见应用条件划分:选用 IGBT 或 Mosfet 作为功率开关本来就是一个设计工程师最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从系统的电压、电流和切换功率等因数来考虑, IGBT 和 Mosfet的应用区域可简单的划分如下:较合适 IGBT 应用的条件(硬开关切换):1)切换频率低于 25kHz;2)电流变化较小的负载;3)输入电压高于 1000V;4)高温环境;5)较大输出功率的负载。较合适 Mosfet 应用的条件(硬开关切换):1)切换频率大于 100kHz ;2)输入电压低于 250V;3)较小输出功率的负载。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用图一来更清楚的看出两者使用的条件。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 IGBT 和 Mosfet 在该区域的应用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所以该区域两者皆可选用。而“?” 部分表示目前的工艺尚无法达到的水平。对于中低马力的电动汽车而言,其工作频率在 20KHz 以下,工作电压在 72V 以下,故 IGBT 和 Mosfet 都可以选择,所以也是探讨比较多的应用。

igbt驱动精讲(好文IGBTMOSFET驱动对比)(1)

特性对比:Mosfet 和 IGBT 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来自于高压化的要求,因此也形成了 Mosfet 模块与 IGBT 模块输入特性不同,以下就从结构的角度出发来作一简要说明。 Mosfet 和 IGBT 的内部结构如图 2 所示。

igbt驱动精讲(好文IGBTMOSFET驱动对比)(2)

功率 Mosfet 是通过在门极上外加正电压,使 p 基极层形成沟道,从而进入导通状态的。此时,由于 n 发射极(源极)层和 n 基极层以沟道为媒介而导通, Mosfet 的漏极—源极之间形成了单一的半导体。 n 基极层的作用是在关断状态下,维持漏极—源极之间所外加的电压不至于使其击穿。因此需要承受的电压越高,该层就越厚。需求元件的耐压性能越高,漏极—源极之间的电阻也就必须越大,所以大电流的应用则通常必须透过并联才能达到。为了改善 Mosfet 的限制, IGBT 在 Mosfet 的基础上追加了 p 层,所以从漏极方面来看,它与 n 基极层之间构成了 pn 二极管,大大提高了耐压性能。如此结构同时形成一个结型场效应管 JFET 来承受大部分电压,让结构中的Mosfet 不需承受高压,从而可降低通态电阻的值,能更容易地实现高压大电流。对于 Mosfet 来说,仅由多子承担的电荷运输没有任何存储效应,因此,很容易实现极短的开关时间。但是,和 Mosfet 有所不同, IGBT 器件中少子也参与了导电。所以 IGB 结构虽然使导通压降降低,但是存储电荷的增强与耗散引发了开关损耗,延迟时间(存储时间),以及在关断时还会引发集电极拖尾电流就限制了 IGBT 的开关频率。结合上文所述可以看出 Mosfet 开关损耗小,开关速度快,所以适用于高频切换的场合; IGBT 导通压降低,耐压高,所以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一以从功耗的角度来说,应用时要注意对于驱动开关频率、门极电阻和驱动电压的调节,以符合系统温升的要求,并且对于系统中的做出调整。一般而言,IGBT的正压驱动在15V 左右,而 Mosfet 建议在10— 12V 左右;驱动电压负压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关断中的功率开关管误导通,同时增加关断速度。因为 IGBT 具有拖尾电流的特性,而且输入电容比较大,所以建议在-5— -15V 之间,而 Mosfet因为拖尾电流的特性不明显,所以建议加-2V 左右的负压。一般应用工程师所参考的等效电路为图 3。从等效电路图中可以看出Mosfet 电路中存在一个寄生的二极管。可在特性曲线图四中看出, Mosfet 和IGBT 的最大差异的部分是当漏极—源极之间的电压大于芯片能承受的规定电压时, Mosfet 就会操作在崩溃区,其机制等效为 Mosfet 的反并联二极管是一个齐纳二极管,当能量超过某一值时, 就会造成齐纳击穿,但除非无法降低漏极的电感,一般不建议操作在崩溃区。

igbt驱动精讲(好文IGBTMOSFET驱动对比)(3)

igbt驱动精讲(好文IGBTMOSFET驱动对比)(4)

从图3等效电路图中可以看出, IGBT 和 Mosfet 差异还在于 IGBT 在导通之前, 存在二极管的顺偏导通压降, 如图 4 所示(蓝色表示 Mosfet 的特性曲线,红色表示 IGBT 的特性曲线)。所以从图4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差异,当模块在相同小电流条件下正常工作(工作在饱和区)时, IGBT 的导通压降大于 Mosfet,即 IGBT 的导通损耗大于 Mosfet。综上所述,对于 Mosfet 和 IGBT 的差异已有简单的了解,下文将在此基础上,整理 Mosfet( IGBT)替换IGBT( Mosfet)时设计的注意事项。 Mosfet(IGBT)替换 IGBT(Mosfet)时设计注意事项:如原系统功率模块使用 IGBT,现考虑用 Mosfet 功率模块替换,原系统的驱动设计需注意的事项如下:1.适当减小栅极电阻,以减小开关损耗,以维持相近的温升,同时可进一步降低误导通的可能性;2.检测 Mosfet 的漏极—源极之间的电压,相应调整吸收电路,防止崩溃能量过高而击穿;3.对系统中相关的保护电路做出调整,特别对于过电流保护点等,必须根据规格书所给条件重新设置;4.对于系统中的驱动电压做出调整。一般建议正压在 10— 12V 左右,负压为-2V 左右。如原系统功率模块使用 Mosfet,现考虑用 IGBT 功率模块替换,原系统的驱动设计需注意的更改事项如下:1.适当增大栅极电阻,防止过压击穿,此操作必然会增加切换损耗,所以必须特别关注模块温升,防止模块温度过高;2.检测 IGBT 的栅极—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增大关断时的负压值,防止误导通;3.对系统中相关的保护电路做出调整,特别对于过电流保护点等,必须重新设置;4.对于系统中的驱动电压做出调整。一般建议正压在 15 左右,负压为-5— -15V。总结:通过本文对 Mosfet 和 IGBT 应用区域的大致划分的介绍,再从结构到电路再到特性曲线层层划分和细致的对比描述, 最后提出了一些驱动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读者在 Mosfet 和 IGBT 的选择和驱动设计上有一定的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