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

我是玥沐,欢迎关注“玥沐赏心”,全网同名。

社交直觉是情绪风格中的关键维度之一,社交直觉维度上的两种极端情形——“社交直觉迟钝”“社交直觉敏锐”——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大脑的活动水平与各脑区之间的联系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有意思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搜索“社交直觉”时出来的内容大多数是与恋爱教学甚至pua有关,难道大家已经把这个列入了恋爱养成必修课?

01 什么是社交直觉?

那我们先来看看社交直觉到底指的是什么。

社交直觉,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对于他人释放的社交信号的敏感程度。

社交直觉迟钝的人,难以发现、理解别人透露的社交信号。比如有人当众问到了一个你不愿提起的话题,你支支吾吾、嗯嗯啊啊地敷衍着,通过躲闪的眼神、回避的言辞来表达你的社交信号。

哪知对方却不依不饶,一直不停大声追问,让你下不来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很想吼一句:“你难道看不出来我不想讨论吗?闭嘴!”但不好意思,他可能真的看不出来……

社交直觉迟钝的人,对社交信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和职业人脉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更严重者,可能会因此而患上泛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或译“自闭症谱系障碍”),他们难以读懂别人的面部表情等社交线索。

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1)

而处于另一端的是“社交直觉敏锐”的人。他们具有神奇的能力,能够破译别人语言之外的细微信号,从肢体语言、语音语调和面部表情就可以读懂对方的心思。

如果身边有人正难过,他们知道她是希望谈起自己的伤心事,还是希望闲聊八卦来分分心。当别人在赞美他们时,他们能轻易地分辨赞美来自于真心、还是恭维、还是有所求。

你肯定特别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位贴心、善解人意的朋友。但不幸的是,社交直觉过于敏锐的人也会有很多麻烦,后面我们会专门讲到。

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2)

02 社交直觉的大脑机制

仍然回到理查德的《情绪的大脑生活》。他认为社交直觉和人们的行为(如眼神接触)以及脑部活动有关。

当他们向被测试者展示脸部照片,并用激光眼动追踪仪来测量他的眼睛到底看向哪里。

一些人会看着照片中人的嘴,另一些人则会看着眼部区域,后者的社交直觉往往比前者更敏锐。还有一些人会将视线从照片上移开,这样的人社交直觉往往比较迟钝。

当你处理另一个人的面部信息,尤其是当你看这个人的眼睛时——人的眼睛总是能够传达大量的情绪信息——梭状回和杏仁核一般都会被激活。

梭状回中有一个面孔区,是大脑中专门用于辨认脸孔的区域。梭状回的激活水平越低,他就越无法判断一张脸孔所传递的是何种情绪

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3)

而同时,如果杏仁核激活水平过高,人就会发生焦虑、逃避、抗拒等消极情绪。但人体也有办法对付杏仁核带来的社交问题。

催产素又称垂体后叶激素,研究表明,它可能通过抑制杏仁核来产生忠贞与爱恋的感受。可见,大家将社交直觉与恋爱相联系起来,是有科学逻辑的!

同样的,如果你能用其他办法抑制杏仁核的活跃程度,也能够达到社交直觉变敏锐的效果。

综上所述,如果梭状回的激活水平较高,而杏仁核的活动处于中低水平,那么就是“社交直觉敏锐”的人,他们对社交信号异常敏感,即便是蛛丝马迹也能够被他们捕捉到。

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4)

理查德对一名高功能自闭症患儿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个孩子的梭状回面孔区的激活水平远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与人视线接触时,他的杏仁核激活水平过高。

不过,一旦他将视线从面孔的眼部移开,杏仁核激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与别人的双目对视会令他焦虑不安,于是他采取了这种方式来应付焦虑。

但是,这个方式的副作用在于,他丧失了太多了解他人情绪的社交信号,因此这个孩子就表现出了自闭症的一系列特征,如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行为方式刻板等。

03 “共感人”的烦恼

有一类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敏感,他们有一个名字,叫共感人。

原本我还不是特别理解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但在群里刚好看到大家的讨论,才发现这类人群的普遍性,以及他们的反应确实如此。

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5)

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6)

共感人,甚至一些比较敏感的人群,对于声音、气味、光线、触碰、都会表现得比常人更敏感。

比如突然听到巨大的声音,会吓到弹起来(这时身体感觉到被声浪重重打击到或有电击般的刺激),周边的人“不是被声音吓到了,而是被你吓到了”。

共感人由于有超强的社交直觉(甚至高于高敏感型人),能直接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可能还来不及分辨是自己的感觉还是外界的感觉,身体就已经有了反应,比如哭泣、颤栗等。

因此,共感人总是能迅速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想法。因为感同身受,共感人更懂得如何倾听和安慰,这让他们很容易成为别人情绪的垃圾桶,吸收到本不应承受的压力和负能量。

当过量的信息和情绪涌来,共感人无疑将自己置于一种异常消耗的状态中。所以,他们可能会采取孤立自己、远离人群的方式,来为自己换来片刻的宁静。

一分钟学会情绪效应(情绪风格六元素之二)(7)

因此,共感人需要学习和练习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的高社交直觉共处。很多书籍和文章里提到一些方法:

1、要学习甄别情绪的来源到底是哪里,是自己还是被他人感染,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如离开情绪来源、转移注意力、提示自己不要过于陷入别人的故事。

2、可以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或者走入人少的环境,如投入大自然中放空自己,清理来自他人的情绪垃圾。

3、增强自身的情绪稳定度和调整能力尤为关键。必要的时候要划清与他人坏情绪的界限,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及时甩开受到的负面情绪影响。

我是玥沐,如果你也对心理、性格、情绪感兴趣,期待留言交流。

欣赏自己,赏心“玥沐”。点赞转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