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通过阅读前人、学者、专家写下的书籍,从而间接地学习、汲取相关的知识。充盈大脑,还只是为进步做铺垫,只有在思考、运用过后才能真的化为己有,才是真正的进步。

可孟夫子却讲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并不是让我们不读书、不去相信书本,而是警示我们在大量阅读“输入”后,不要被书本框死,要敢于质疑不合理之处,即便是“权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持质疑精神,不盲目听信权威

人无完人,人人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权威人士也会。

03年“非典”爆发,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病原是衣原体。可钟南山院士却大胆地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不是衣原体,而是一种特殊病毒。这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击“非典”的成功,可以说转折点在于钟院士提出的质疑。他的质疑改变了治疗研究的方向,使专家们产生了新的讨论,从而制定出新的治疗方针。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敢于质疑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说明读者是有在思考的,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撬动“权威”

“权威”是德高望重的。

而小人物虽然有自己的思考,可一没地位、二没人气就敢质疑大家观点,这不就等于蚍蜉撼树、以卵击石吗?

可初生牛犊,是不怕虎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蜜蜂发声靠翅膀振动是生物学的一个“常识”,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但有这么一位小学生却敢对它提出质疑——她叫“聂利”。2003年,经过反复的实验后,12岁的聂利认定,蜜蜂真正的发声器应该是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并撰写出科学小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她的发现、质疑、论证,使她荣获了全国第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可惜的是,她的论文在同年11月份被专家给予否定。对此她很不服气,但又无可奈何......

“2000∶50,哪一个更严谨?说我的实验有三点缺憾,可我看到他们做实验用的蜜蜂,报纸上说不过50只,而我前后用了不少于2000多只会发声的蜜蜂。他用了很少的蜜蜂就能得出结论,而我用了上千只蜜蜂却得到的结果还是不严谨的?”

应该是基于某种原因吧,专家们才不敢让她的“质疑”在生物界引起轩然大波,故而主动把这团燃烧着的火苗掐灭;又或许,聂利的实验是真的有漏洞,所以才不被认可。

但不管怎样,当我了解了这件事后,一位高大、倔强的“少年勇士”的身影在我脑海里出现。只因她敢对“权威”发出质疑,而不像我们大多数少年人选择机械般地接受。

结语

因为聂利当时还小,她的质疑容易被当作“儿戏”;但钟院士的质疑却不同,因为他在医学界的威望甚高,会得到其他专家的重视。

通过对比可以得知,要想让其他人听到自己的质疑、相信自己的质疑、肯定自己的质疑,首先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毕竟,一般情况下,只有到了一定高度之后,人家才会真正认真地拿正眼瞧你。

那难道地位不高就不能质疑了吗?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也。发出质疑,也是我们人权的一部分。

虽然小人物的质疑声很有可能会“石沉大海”,但却可以将这颗“好奇的质疑心”作为提升自我的动力,进而等到在该领域小有名气后,再“杀个回马枪”去论证当年未完成的实验,那就极有可能会“一鸣惊人”!

所以,你有足够的勇气去质疑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