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属客而告之的之指代什么 81.何谓以阅众甫

81. 何谓“以阅众甫”?“以此”的“此”是代指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以属客而告之的之指代什么 81.何谓以阅众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以属客而告之的之指代什么 81.何谓以阅众甫

以属客而告之的之指代什么 81.何谓以阅众甫

81. 何谓“以阅众甫”?“以此”的“此”是代指谁?

“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先说这一节的原文分歧。河上公、王弼、傅奕以及通行本都是“以阅众甫”,帛书本是“以顺众父”。“众甫之状”,河上公、傅奕是“众甫之然”,帛书本是“众父之然”。这一节是什么意思,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以阅众甫’,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与,万物始生,从道受气。‘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吾何以知万从道受气。‘以此’,此,今也。以今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动作起居,非道不然。”不好理解。

王弼注:“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阅万物始也。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以此知之也。”仍然没说清楚。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有它认知,万物起因。我怎么知道万物起因?以道为因。”(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72页。)“以阅众甫”,是指“认知万物起因”,“以此”的“此”代表道。

南怀瑾说:“等到证得了真理,那么你便能无所障碍地观察一切众生相,了知一切众生的根性。‘众甫’就是众人,‘甫’也作‘父’解,代表男性。……我为什么能够了解一切人的根性,……因为得了道,……所以才能无所不知。”(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37-238页。)说“‘众甫’就是众人”,“以此”代表得道。

陈鼓应今译:“依据它才能认识万物的本始。我怎么知道万物本始的情形呢!从‘道’认识的。”“以阅众甫”,是指“认知万物的本始”,“以此”是“从道”。

“以阅众甫”用现代汉语来读,确实不好懂。我们先按字分析解读。

阅,动词,本义是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在这里应该是察看、考查、认识的意思。察看“众甫”。

众,本义是众人、大家。在这里应为形容词众多、很多的意思,与寡、少相对。众,不仅代表众多的人,也代表众多的物。引申为万物。察看万物的“甫”。

甫,最不好懂。在现代汉语里与甫组成的词汇很少了,有也不常用,比如台甫、明甫、尊甫等。甫,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就象田中有菜苗之形。本义是苗,楷书已看不到苗的影子了。作副词是方才、刚刚、开始、起初的意思。如年甫弱冠(我今年刚刚二十岁);惊魂甫定(受惊吓的灵魂刚刚安定)。众甫,众多的开始,也即万物的开始。

“以阅众甫”,翻译就是用来观察万物的开始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我为什么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形,就是前面说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以及道的“恍惚、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原理。王弼注:“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以此知之也。”“以此”就是上面所讲的内容。

本章主要说了三方面内容:首先,老子说“德”与“道”的关系,德是道之用,是道的表现形式,是依从于道的,没有道就没有德。接着说道的特征,恍恍惚惚,有象无形,但其中有一种精气是万物不可缺少的。最后说,道自古就存在,是万物的本源。懂得道才能知道万物开始状态及其变化。

本章的现实意义应该是“精气”两字。自古以来,对精或精气有各种解释。从生命而言,精气是生命的本源,存在于万物之中。就人类而言,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人的心身健康,精神面貌主要反应在“精气神”。

哲学范畴的精,是指最细微的物质存在。《庄子·秋水》说:“夫精,小之微也”。这种解释也是把精气视为细微的物质存在。《管子·内业》认为精或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后来的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气看作一种构成人生命和精神的东西。老子所说的“精”也是一样,但他指的是道中存在一种“精”,如果用“物”来解释那就是空气中的“氧气”。地球上没有氧气一切生物都没有了,所以,它是生命之源。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液体氧为天蓝色,固体氧为蓝色晶体,但氧气是无色无味的单质形态。老子时代科技没有今天发达,没有“空气”“氧气”的概念,但感觉到了有这种东西存在,只能用恍惚、窈冥、精微来形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