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修水高质量发展大计 江西修水让群众

共商修水高质量发展大计 江西修水让群众(1)

位于江西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的本村移民搬迁安置点(5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地处赣西北的江西省修水县是山区大县,山地面积占80%,不少群众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边远山区,就地扶贫难度大、效果差。多年来,当地一直通过大力推进易地搬迁和后续产业就业帮扶,帮助山区贫困群众挪穷窝、谋富业。

“十三五”期间,修水共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141个,依据群众意愿,实行县城园区、中心集镇、中心村三级安置,一万多名建档立卡对象顺利挪出“穷山窝”,实现了就医、就学、就业的便利化,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为了让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修水县因地制宜,按照“一茶一桑、林果飘香”产业格局,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4.46亿元,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扶持,让搬迁群众“有产业、有就业、有家业”。目前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已打造产业基地121个,建立扶贫车间20个,2746户10370名建档立卡对象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稳定脱贫。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共商修水高质量发展大计 江西修水让群众(2)

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村民林英华(右)和邻居在屋前晾晒金银花,他平时就在村里的药材产业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共商修水高质量发展大计 江西修水让群众(3)

在修水县上奉镇移民搬迁安置点,麻洞村村民胡尚海和妻子在安置房内准备午饭,一家人2017年搬迁至此(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共商修水高质量发展大计 江西修水让群众(4)

在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平(右)和水产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准备去放对虾虾苗。他创办的水产合作社吸纳了周边的移民就业,年产对虾两万多斤(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共商修水高质量发展大计 江西修水让群众(5)

在修水县上奉镇移民搬迁安置点,麻洞村村民胡尚海和妻子在安置房内和孩子们玩耍,一家人2017年搬迁至此(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来源:新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