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投前估值怎么计算(传统周转率计算公式对于公司估值的影响)

近期,在做一公司估值时,有以下假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公司投前估值怎么计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公司投前估值怎么计算(传统周转率计算公式对于公司估值的影响)

公司投前估值怎么计算

近期,在做一公司估值时,有以下假设:

1. 营业收入 = 产品销售量 * 销售单价

2. 产品销售量 = 产业规模预测值 * 公司市占率 (假定公司市占率维持目前水平,也就是公司的业务发展主要取决于产业的扩张);

3. 制造成本按细分种类和产品销量(或产量)做回归分析,预测后期的营业成本;

4. 销售单价按行业周期进行预估(预测期各期不相关)。

根据以上假设,对于公司进行了估值。但,后续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对预测期首年的销售单价进行调整,按假设方法及理论来说,销售单价增高,会导致估值增加;销售单价降低,会导致估值减少。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对于估值模型进行反复检验,没有发现错误之处,但却发现销售单价的变动,对于预测期自由现金流的影响与常识性的判断出现了背离,再进一步分析,发现营运资本的变动(以应收账款为例)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公式会对估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 营运资金中部分资产/负债的预测方法

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利润表数据是流量指标,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存量指标,所以在计算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权益收益率等同时涉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时,应使用利润表当期的数据和资产负债表期初和期末数据的平均值来计算。如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期初应收账款 期末应收账款))/2)

注:营业收入应该是赊销收入,但作为外部分析,无法获得赊销数据,统一由营业收入代替。

通过收益法,对公司进行估值时,营运资本部分的预测对于现金流的影响比较大,从而会影响公司最终的估值。而,传统方法中的应收、应付、存货等基本都是按前期的周转率来预估预测期的周转率,然后再通过类似上面的公式进行倒推出预测期的期末数据,如应收账款的预测公式为(按周转次数):

期末应收账款= (营业收入*2)/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上期期末应收账款

假设:基准期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a,预测期按 a 来预测各期的应收账款;基准期期末应收账款为R0;预测期1的营业收入为S1,期2的营业收入为S2,期3 的营业收入为S3;则,预测期1的应收账款R1,期2的应收账款R2,期3的应收账款R3分别为:

R1 = 2S1/a – R0

R2 = 2S2/a – R1 = 2S2/a - 2S1/a R0 = 2(S2 – S1)/a R0

R3 = 2S3/a – R2 = 2S3/a - 2(S2 – S1)/a - R0 = 2 (S3 – S2 S1)/a - R0

对于自由现金流的影响主要是营运资本的变动造成的影响,因此,各期的变动情况如下:

预测期应收账款的减少,代表现金流的增加,则

Ø ∆R1 = R0 - R1 = 2 R0 - 2S1/a

分析:R0是基准期的应收账款期末额,是已知数。因此,预测期第一年的销售额越大,导致预测的应收账款期末数越大,净现金流会越小。这一点也符合理论依据。

Ø ∆R2 = R1 – R2 =2S1/a – R0 - 2(S2 – S1)/a - R0 = 2(2S1 – S2)/a - 2 R0

分析:假定预测期2的应收账款期末数不变,预测期第一年的销售额越大,导致预测期1的应收账款期末数越大,预测期2的应收账款变动越大,净现金流会越大。同理,预测期第二年的销售额越大,导致预测期2的应收账款期末数越大,净现金流会越小。这一点也符合理论依据。但却出现,基准期的应收账款期末额越大(小),现金流会越小(大)。预测期2的现金流与基准期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发生联系,这一点,却无法在理论上解释。

Ø ∆R3 = R2 – R3 =2(S2 – S1)/a R0 - 2 (S3 – S2 S1)/a R0 = 2(2S2 - 2S1 - S3)/a 2 R0

分析:同预测期2的变动影响,首先,预测期2和3的销售收入的变化,可以进行合理解释,但基准期以及预测期1的营业收入却无法解释预测期3的应收账款的变动影响,尤其是,预测期1的营业收入增长会导致预测期3的现金流降低,有些不大合理。

同理,如果再进行分析,大家可以发现,预测期内的现金流会和前期各期的营业收入预测相关,尤其是在奇数年份,预测期第一年销售额的增长,会导致预测期奇数年现金流的降低。

2.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法

由上可见,传统计算方法会对现金流产生一定的非合理解释部分。现使用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法,假设预估的预测期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为b,则:

R1 = S1 * b

R2 = S2 * b

R3 = S3 * b

则:

∆R1= R0 - S1 * b

∆R2 = R1 – R2 = (S1 - S2)* b

∆R3 = R2 – R3 = (S2 – S3)* b

各预测期的应收账款的变动受当期和上期营业收入的影响(应为营业收入影响当期应收账款的期末额),都可以合理的解释。

3. 结论

公司的价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预测期内的现金流的折现,第二部分是通过永续增长计算的价值,通常情况下,第二部分的价值是公司价值的主要部分,基本要占到75%或以上。在公司估值时,大家基本都会考虑以3年或5年作为预测期,而第二部分价值的基础是第一部分预测期最后一年的现金流为基数而计算,如果依据传统的计算期初期末平均值的公式进行预测的话,公司的价值在预测期第一年营业收入增长时将低估,而在营业收入降低时会高估。为了降低这一方面的影响,建议使用当期的数据计算周转率或使用各项资产或负债占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的百分比法,降低交叉使用数据造成的非合理影响。

财务比率的计算,主要是为了进行公司营业状况,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的分析,各项数据和指标都要尽可能的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例如存量数据和流量数据交叉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但在具体分析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分析场景进行适当的变化,不要不懂得变通。例如正常情况下,我们在计算存货周转率时,都会使用营业成本来计算,但如果进行资产周转天数的分析时,分析各项资产的周转天数时,我们需要统一按营业收入来进行计算,包括作为流动资产的存货。

同样的道理,在进行公司估值时,我们也不要完全教条,各报表的数据都是预测值,在能够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使用合适的预测方法将能够更进一步精确我们的估值范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