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寒怎么调理最好(脾虚有湿应该如何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一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脾虚湿寒怎么调理最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脾虚湿寒怎么调理最好(脾虚有湿应该如何调理)

脾虚湿寒怎么调理最好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一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摺髀,其軟而散者,當病食痹。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䯒腫,若水狀也。”——《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篇》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其软而散,当病足䯒肿,若水状也。”,我们刚才讲的这个䯒字,就是一个骨字旁一个行,行人的行,这个字也读作行,在一些经典当中呢,也读䯒,是个多音字。足䯒骨指的是哪里?就是胫骨,膝盖以下这些骨头就是胫骨,足䯒骨就是指的下腿连接足部这个部位,这个部位浮肿代表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就内停,水湿内停足胫骨就肿,就像水肿一样,所以《素问直解·卷二》里边注解∶“其脉软而散,则气不外容,其色淡黄不滑泽者,乃火不生土。火土皆虚。故当病足䯒肿若水状。”

面色黄而不泽就代表脾气衰,衰在哪里呢?什么生土?火生土,火不生土之后,土要是天天被水泡着就成泥了,土要是得到火之后就干燥,土就有生气,土要是被水泡就成泥巴了,成了泥巴之后,就像身体一样非常湿,身体就沉重,大便他就黏,一张嘴味特别大,浑身毛孔也粗大,特别容易长痘,这其实都是湿气,这个时候代表火不生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些湿气用火烤干了就好了,第一种方法用火烤。第二种方法用风扇,用风一吹,这也干了,我们老百姓怎么处理潮湿的衣服,很简单,把它晾在外头,风一吹就干了。还有一种方法,快速的方法,要是生个炉子,在炉子上烤一烤,这个衣服也就干了,这就处理湿的方法。处理湿的方法除了用火,用风以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利湿,用手一拧,把衣服上的水就拧下来,这就是利湿。放在火上烤干,这就是用热药烘干。让风一吹,吹干就是用风药,像防风、荆芥、白芷、羌活、独活等等这些药。总而言之,湿气就是靠这种三种方法消除,要祛湿、化湿、利湿,还有燥湿等等都是用这种方法。

这个地方叫做火不生土,火土皆虚,这个时候土和火都虚了,也就是命门之火,也就是肾阳不足,脾胃还弱,这个时候腿就肿,所以命门之火不足,肾中不能化气,所以膀胱不化气之后,水液停聚就会水肿,湿气大了之后也会水肿。杨上善在《太素》里边住里面说∶“足太阴脉循䯒,故脾虚色不泽者,䯒肿若水之状。”其实他是从足太阴脾经这条脉来论述的,这条经脉也经过胫骨这里,所以脾要是虚了之后,脸色发黄,而且不润泽,这种情况代表脾虚,脾虚的话这条经脉也会有问题,所以就会有水肿这种表现。这就是脾胃之气不足,身体所出现的问题。

我们复习一下,脾代表什么?代表五脏之一,是以收藏为主的,所以脾气虚我们要补。而且脾气虚通常都伴随着寒,所以我们要温补脾胃。胃是六腑之一,以通为用,胃脉要是出了问题,大多数都是火,所以要清胃,清胃用泻心汤。张仲景那个泻心汤系列大部分的症状不是反酸就是恶心,再就是心下痞,就是胃那个地方的胀,这些症状都是什么?其实都是胃的问题,有点像现在的胃炎,慢性胃炎这些问题。

这个这时候我们用泻心汤就给他清热,给他通,如果是痞塞不通,就是心口窝,也就是胃胀,堵得慌,用法半夏、姜这些药,要辛开苦降,用这个思路来治。所以脾和胃看似是一码事,实际上是分开的不一样,咱们一般意义上的脾胃重点都指的是脾,不是指的胃。老百姓所说脾胃不和,脾虚什么之类的,这些大多数老百姓所看到的这些养生堂,养生讲座里边所讲的,大多数都是指的脾偏多一些,偏胃的这些问题少一些,今天咱们就把脾和胃就给讲清楚了。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一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