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邓小平的怒火

1984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第二次会议的香港和澳门两地代表。

邓小平选在这个时间点会见他们是很耐人寻味的,因为中英两国政府关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谈判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种关键时刻,港澳代表和海内外各大媒体十分迫切地想知道作为中共重要领导人的邓小平持什么态度,会怎样解决这多年悬而未决的香港问题。

上午9点40分刚到,邓小平走进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脸上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怒色。在场的人一看便明白了,像邓公此等喜怒不形于色的领导人,如果能从他脸上察觉到怒色,那他心里只怕是早已波涛汹涌了。

按照以往,邓小平一定会先向大家拱拱手,然后用那富有代表性的浓重四川口音向大家问好。但这次他什么也没做,直接劈头就问:“你们看到今天香港的报纸了吗?”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1)

邓小平(左)和家人在一起

在场负责处理港澳问题的官员面面相觑,但大家都知道邓小平问的是什么内容。邓小平显然不准备放过他们,严厉地批评了几位干部,怒斥他们对香港问题瞎表态。

20分钟后,邓小平来到大会堂东大厅会见各路记者。当记者们拍完照后准备退场时,邓小平却一反常态地大喊:“你们先不要走,我有话要说!”

所有人鸦雀无声,都把目光看向邓小平。

邓小平环视了一下大家,语气铿锵地说:“有人说,香港回归后,我们可以不在香港驻军,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为什么英国人可以驻军,我们收回香港反而不能驻军?没有这个道理嘛。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恢复行使主权后不驻军,那主权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在场的各位所有所思,聚精会神地听邓小平讲下去。

邓小平接着说:“对于香港事务,别人说得不算,只有我——邓小平,还有总理,还有外交部长姬鹏飞,说话才算数。”

邓小平在此种场合下说出这样的话,实属罕见,但也在情理之中。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2)

香港爱国市民

因为中国要顺利收回香港,首先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驻军问题,二是外交问题。有些海外媒体不怀好意,在这两项重大问题上频频向中国政府发难,以干扰正在进行的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邓小平当然不能对此不闻不问,在他看来,在香港驻军才能代表中国政府对香港主权的正式收回,才是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和原则立场。

邓小平之所以大发雷霆,是因为他不想让自己多年谋划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大棋被干扰,或者中方的谈判阵脚被这些流言蜚语打乱。岂不闻一招棋下错,满盘皆输。这个时候若是在公众宣传上出问题,那便是万劫不复。

“中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象征。”——邓小平

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和英国经过两年多共22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终于达成了《联合声明》,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3)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然而,人们都不应该忘记的是,邓公在1982年和撒切尔夫人的那场唇枪舌剑。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

1982年9月24日,一个秋风送爽的上午,刚刚率领英国在马岛海战中打赢了阿根廷的英国女首相、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穿着优雅,举止雍容,自信满满地来到了人民大会堂。“铁娘子”这次是有备而来,她就是为了让英国保留对香港的控制权而来的。

“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依然有效!”——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三个条约,则是一百多年前沾满中国人血和泪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也是撒切尔夫人要求保留香港的重要凭据。

但很可惜,她面对的是邓小平。而且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政府就不承认过去上百年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4)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右)

撒切尔夫人一见到邓小平,就满面笑容地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你很高兴!”

邓小平也是满面笑容:“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啊!”

在场众人从这话就能听出来,这绝对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足以载入史册的谈判。

两人坐定之后,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说:“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是国际条约,是有效的,不能单方废止......条约虽然写在纸上,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实。”

邓小平微微一笑,随后迎头痛击这位踌躇满志的“铁娘子”:“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也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应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一起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

邓小平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大厅里。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5)

驻港部队举行的升国旗仪式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们是在中国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15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撒切尔夫人虽然面露微笑,但政治经验极其丰富的邓小平已经看出了她的尴尬,接下来便是两位顶级政治家的唇枪舌剑。

撒切尔夫人不肯善罢甘休,反击道:“香港的繁荣完全取决于英国人的行政管理,如果要改变这一点,香港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要使香港的繁荣得到维持,英国人的治理是一个必要条件!”这里,撒切尔夫人退了一步,如果主权不行,那就争取治权。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6)

撒切尔夫人(中)

没成想,邓小平毫不退让:“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与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在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采取适合香港的政策。”

“我不知道中国的领导人是否考虑过,中国如果宣布收回香港,那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个影响在今天就已经有迹象可寻了......”

“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一个我们不愿意考虑的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过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邓小平看了一眼眉头显现出一丝忧虑的撒切尔夫人,“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做考虑。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你一句我一句,好似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各自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唇枪舌剑,堪称一场精彩的外交争锋。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7)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谈判

正当刚刚打了一场胜仗的撒切尔夫人话里话外都在表达着“考虑以非和平的方式保留香港”时,邓小平淡淡说了一句:“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

这句话立时语惊四座,在场所有人都听得真真的,大家愣了很长一段时间,久经战阵的“铁娘子”脸色都变了。

据说,后来英国议会有些议员也坚决不同意把香港还给中国,但这时有人冷不丁地冒出来一句话:“那你们谁敢去面对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整个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邓小平说完后,还补充了一句:“当年毛主席早就预料到有今天这样的情况。”

殊不知,毛主席早在20年前就给邓小平留下了一张解决香港问题的“王牌”。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上世纪60年代初,香港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旱,这座拥有350万人的大城市立时陷入了恐慌。香港虽然三面环海,不过淡水资源却极其紧张,这次大旱使得港英政府只得通过“限水政策”来维持香港市民的用水。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8)

香港市民排队取水

所谓“限水政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几百万香港市民每天天不亮就要提着桶起床,跑到街头的供水车那里取水。运气好的话能如愿打到一桶水,如果运气不好,那就只能空手而回。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香港人的新一天不是被阳光唤醒,而是被洪亮的“唤水声”吵醒。一家五口人用一桶清水轮流擦洗身子,过后还要用来洗衣服,最后整桶水黑到看不出原本颜色后才拿来冲马桶。到了夏天,就连三天洗一次澡都成了奢望,四天才供水4小时的政策让香港居民苦不堪言,20多万人逃离家园。

“香港中华总商会请求祖国支援!”、“港九工会联合会来电请求帮助!”......

一封封求助电报如同雪花般纷纷飞进中南海,堆在了毛主席的办公桌。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困惑不已的决定:优先解决香港的修渠引水问题。

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完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财政紧张,此决定一出,自然很多人反对。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9)

香港百姓排队取水

但毛泽东大手一挥:“你们啊,现在可能还不太理解。没关系,等到几十年后,你们就会明白它有多重要咯!”看着毛主席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众人也就不再反对。毕竟,这位东方巨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带领着他们走向胜利。

于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国家暂停了当时好几个已经上马的重要工程,然后从中央财政硬是挤出了3800万元,准备引东江之水来缓解香港的用水困难。

近一年后,香港350万市民翘首以盼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顺利建成通水。凭借着中国大陆每年十几亿立方米的供水量,今后的香港再也没出现过任何供水问题。

几十年来,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累计已向香港供水200多亿立方米,这不仅解决了香港市民的供水问题,香港还因此取消了英国政府原本规划的海水淡化工程。

20多年后再看看毛主席的这一决定,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远瞩。这项工程使得大陆和香港在60年代就获得了紧密的联系,从那一刻开始,外国势力想要把香港从大陆分割出去的难度也就大大增加。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10)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施工现场

而且,毛主席早在60年代就对祖国统一问题(主要是台湾问题)构建了一个大战略,即著名的“一纲四目”

“一纲”就是:

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点决不动摇。

“四目”就是:

一、祖国统一后,港澳台可以保持现状不变,社会制度改革必须是上下意见一致时再进行;

二、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地区政府安排;

三、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补助;

四、国共双方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后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就是基于毛主席的“一纲四目”。

“在香港驻军,这是中国主权的象征!”

1982年9月24日的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继续对撒切尔夫人说:“当年毛主席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情况,所以目前香港的供水全是由中国政府提供,如果中国政府切断水源,那么香港将成为死港。”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11)

美丽的东方之珠——香港

邓小平那意思就是,就算英国人想要保留香港也没用,因为全港好几百万居民的用水已经攥在中国政府手里。诚然,毛主席早就已经在为今天做准备了。英国人也很后悔当初没有坚持进行海水淡化工程。

可以想象,如果英国把海水淡化工程做成功了,那以供水问题作为“威胁”的就是撒切尔夫人了。

邓小平掷地有声地向撒切尔夫人表达了中国政府的三点原则性意见:

第一、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第二、收回香港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中国将至迟在一两年内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

第三、如果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这三点意见,完全击溃了撒切尔夫人的心理防线。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12)

撒切尔夫人(右)

邓小平的这三点意见相当有份量,直接使撒切尔夫人想借英阿马岛海战的胜利保留香港的梦想破灭,也使其保留英国对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想法破灭。因为,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福克兰群岛。

此次访谈结束后,很多香港记者们都盼着当邓小平亲自送撒切尔夫人出门时,能把他拦着并请他讲几句话,因为他们知道,邓小平在会谈结束后往往有对记者们说几句话的雅兴。

但香港记者们等了足足有两个小时,还是不见邓小平的人影。

不过,撒切尔夫人倒是出来了,她的身影十分落寞,全然没有了不久前走进人民大会时那般光彩照人,但她脸上还是极力绽开笑脸,向记者致意,即便大家心知肚明她这是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用英国人的优雅将内心翻江倒海一般的情绪抹平。

突然,当撒切尔夫人走到倒数第二级台阶时,她的高跟鞋被人民大会堂的石阶绊了一下,整个身体失去平衡,顿时向前栽了下去。好在身边的工作人员及时搀扶,虽然皮鞋和手袋摔倒了一边,但所幸已经到了平地,摔得不重。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13)

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摔跤

第二天,一个耐人寻味的双关语说法就传了出来: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栽跟头了。

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过中英双方几轮谈判之后,英国政府已经放弃了对香港主权或是政治方面的幻想,但他们在香港驻军权方面还想争取一下。

对中国而言,香港的主权和政权都已经争取到了,如果驻军权争取不到,那之前的努力便功亏一篑,因此邓小平给出的说法很明确:“香港回归后,国防外交应该由中央直接管辖,派驻解放军,这是中国主权的象征!”

这一点,邓小平表明了之前谈判中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英国方面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无一例外被中国代表团全部驳回,中国代表团在驻军问题上坚决不松口。中国一定要在香港驻军,如果不驻军,那香港主权就是一句空话。

但偏偏这个时候就出了乱子。某位领导人由于对谈话内容的不了解,在应对媒体采访时对解放军是否会在香港驻军的问题上出现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于是,香港有些嗅觉灵敏的记者便在报道上写:中国方面确认不在香港进行驻军。

纪实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14)

香港市民欢迎解放军进驻香港

此等言论毫无疑问是不能被容忍的,不知道是这位领导人没有理解还是香港记者断章取义,反正这样的消息很可能使整个香港回归事宜前功尽弃,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邓小平发火的那一幕。

撒切尔夫人受丘吉尔的影响极深,坚持“鲜明的传统保守主义哲学和强硬的经济政策”。

但在邓小平面前,她毕竟还年轻。

“邓小平真残酷啊!”——这是撒切尔夫人对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说的话。

(全文完)

参考资料

《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中邓小平与“铁娘子”的激烈交锋》佚名

《重温邓小平处理香港回归问题的决策与智慧》鲁桥

《对香港问题乱表态惹怒邓小平》顾文福

《邓小平与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宗道一

请大家继续关注头条号“杰瑞哥侃历史”,今后会为大家奉上更精彩的历史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