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夏、商两个早期王朝其实都还保留有一定的氏族部落集团特征:夏王朝、商王朝治下存在很多表面上臣服于王室的部族。到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时相传有八百诸侯前来相助。这所谓的八百诸侯其实就是一个个氏族部落。周王朝把从殷商手中得来的领地分封给自己的同姓宗族和同盟部落。由于历史年代实在是太过于久远,所以西周初期到底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如今已无法确认。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

不过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春秋时期见诸经传的大小诸侯国有一百七十余个。诸侯之间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兼并战争后到了战国时期已形成燕、齐、楚、秦、赵、魏、韩七雄鼎立的格局。公元前221年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终于消灭了山东六国中坚持到最后的齐国。这标志着古老的华夏大地迎来了崭新的大一统帝国时代。那么华夏文明从诸侯鼎立迈向大一统过程中的战国七雄都是怎么来的呢?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2)

其实战国七雄各自的出身履历并不相同:有的是周王朝一开始分封的,有的是在周朝中后期受到分封的,还有的是自己打下地盘逼着周天子分封的。战国七雄绝大多数并不是从立国之日起就一直强大的,而是经历了相对漫长的由弱变强的复杂过程。战国七雄各自的先祖在最初接受周王朝分封时的爵位也各不相同。接下来我们就逐一看看战国七雄各自的先祖究竟是谁。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3)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其实是相对比较弱小的。这个国家除了在燕昭王统治时期一度促成五国伐齐之外就一直没振作过。不过要说起燕国的历史那的确是足够悠久:燕国的第一代受封者是周武王姬发的兄弟召公姬奭。由于召公姬奭要留在镐京辅佐朝政,所以实际就封的是他的长子姬克。燕国受封之时与鲁、齐、卫、晋并称五大“方伯”。换句话说燕国在立国之初是当时普天之下最强大的五个诸侯国之一。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4)

五大方伯类似于五大战区各自负责自己这一方的长治久安,同时也可以对四方蛮夷戎狄进行征伐扩张。当时黄河的出海口位于今天的海河一带,因此燕国得以利用黄河之水沟通南北。燕国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周王朝插入戎狄腹地的一把尖刀。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于蓟(今北京房山)。这时燕国的领地大约相当于如今河北省北部以及辽宁省西部一带。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5)

然而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以后燕国这个老牌强国却已雄风不再:燕国尽管也勉强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几乎就是在大国堆里垫底的。直到战国时代中期燕昭王起用名将乐毅策划五国伐齐: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燕国将领秦开又率兵大破东胡,从而将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燕国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始皇所灭享国八百年左右。燕国作为武王伐纣后第一批册封的老诸侯几乎与周王朝相始终。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6)

齐国说起来也是周王朝最早册封的老资格诸侯:齐国第一代受封的国君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伐纣灭商的头号功臣姜子牙。齐国受封之时就是五大方伯之一,春秋时代齐桓公在天下诸侯中率先开创霸业。从西周经过春秋直到战国时代齐国始终是天下响当当的强国。当齐国早已成为威名赫赫的东方大国之时秦、赵、魏、韩尚未立国。不过战国时代的齐国其实和春秋时代的齐国已不是一回事了。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7)

齐国最早的开创者的确是姜子牙不假,但战国时代的齐国已不再是姜子牙的后代所统治了。话说春秋时代陈国公子陈完为躲避内乱逃亡到了齐国。当时的齐桓公分封陈完于田地。陈完的后人以祖宗的封地作为姓氏,因此陈完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后代在齐国豪门贵族争权夺利的过程中日渐强大起来。公元前489年田氏已完全掌握齐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8)

至此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新的统治者。田氏齐国在齐威王、齐宣王父子两代期间通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打败了战国初期的头号霸主魏国,又向北用兵于燕国并几乎在三十天内尽灭燕国。战国中期的齐国一度与西方的秦国鼎足而立。秦国为此曾建议齐国称东帝、自己称西帝。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后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在之后秦国征伐山东六国的过程中齐国始终置身事外直到最终被秦国所灭。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9)

1920年毛主席在谈到自己的家乡时曾说过:"呜呼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蔡、黄,邦之模范"。毛主席这句话中所提到的鬻熊正是楚人的先祖:相传鬻熊是祝融火正陆终的后裔、周文王的臣子。屈原曾在《离骚》中追溯楚人的起源“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按说楚人是根正苗红的华夏炎黄子孙,然而楚人长期与南方山林中的蛮族杂居。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0)

武王伐纣时楚人曾出兵追随周武王。等到周王朝战后大封诸侯时楚人也是满心期待,可周武王在分封诸侯时竟漏掉了楚人。直到周成王时代楚人首领熊绎才被封了一个子爵。尽管楚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正式的诸侯爵位,可楚国君主在天下所有诸侯中几乎是地位最低下的。因此中原诸侯一度颇为鄙视地称楚人为南蛮。正是这种长期被人鄙视的屈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楚人知耻后勇砥砺前行。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1)

楚人立国之初不过弹丸之地、国穷民弱、饱受歧视,然而一代又一代楚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使楚国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七雄之中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如今整个长江流域几乎都是由楚人进行了最早的开拓。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2)

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是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曾被各部族推举为华夏部族联盟的共主。大禹之子启破坏禅让制、杀死伯翳后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伯益所在的嬴姓部族被启开创的夏王朝打压,因此被迫从今天的山东地区向西迁徙到如今陕甘交界一带。商汤灭夏时嬴姓部族趁机报复夏朝为商汤建国立下功劳。嬴姓部族因此得到了商王朝的提拔重用:纣王手下的蜚廉、恶来就出自嬴姓部族。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3)

武王伐纣之后嬴姓部族作为商朝贵族被清算而沦为周王室的牧马奴隶。周孝王时期为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颇为重视养马工作。嬴姓部族的非子因为特别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册封在秦地。这时的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非子其实只是嬴姓部族的族长,还不够格称为国君,只不过后来秦国强大起来后才追封这位始祖为开国之君。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4)

周平王东迁时非子的后代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战国时期秦国经历秦献公时期的新政改革、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日益强大起来。惠文王为秦国取得了巴蜀之地,宣太后消灭了秦国后方的义渠隐患,昭襄王在长平之战中打垮了秦国统一天下最后一个强大对手。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对内强化王权、对外远交近攻终于得以完成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夙愿。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5)

秦始皇嬴政还有一个名字叫赵政,因为秦国宗室是嬴姓赵氏。赵国宗室同样也是嬴姓赵氏。秦国的先祖非子和赵国的祖先成都是大骆的儿子:成是大骆与申国国君的女儿所生的嫡子;庶出的非子被周孝王册封在秦地后就和继承了大骆一族嫡系正统的成分家了。成的后人世代作为晋国卿士一直延续着赵氏的宗脉。晋文公时期的卿士赵衰奠定了赵氏家族日后崛起的根基。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6)

赵衰死后其子赵盾长期把持晋国的军政大权。赵盾死后赵氏在晋国卿族大夫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险些遭遇灭门惨祸。在这场变故中侥幸存活下来的赵氏独苗赵武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原型。赵武之后赵氏历经赵成、赵鞅、赵毋恤几代宗主励精图治日渐壮大起来。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魏氏、韩氏灭掉了晋国实力最强的贵族豪门智氏。从此晋国宗室已成为赵、魏、韩三家卿族大夫手中的提线木偶。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7)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魏、韩三家宗主为诸侯。当时的赵氏宗主赵籍由晋国卿族大夫摇身一变成为诸侯国君。赵武灵王在位期间通过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崛起成为战国后期东方六国中堪与秦国抗衡的对手。公元前260年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终于战胜了赵国这个最为强劲的对手。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灭了赵国最后一支残余抵抗势力。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8)

当初周王朝分封诸侯时把如今的山西芮城一带册封给了魏国。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掉了魏国。灭魏有功的毕万就被晋献公册封在魏国故地,因此毕万的后人就以祖宗的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毕万之子魏犨早年曾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公子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之后魏犨得以跻身晋国的卿族大夫行列。公元前453年魏氏宗主魏桓子联合赵氏、韩氏灭掉了晋国实力最强的贵族豪门智氏。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19)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魏、韩三家宗主为诸侯时在位的魏氏宗主是魏文侯魏斯。魏文侯是战国时代率先推动变法强国的君主:魏文侯起用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改革,又任命吴起打造了一支称雄天下的魏武卒。从魏文侯起到他的儿子魏武侯乃至孙子魏惠文在位前期魏国始终是天下头号霸主。魏惠文在位时期东败于齐、西败于秦,从此魏国再不复昔日辉煌。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20)

魏国其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诸侯国:商鞅、张仪、范雎、吴起、尉缭子这些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要么本身就是魏国人、要么早年曾在魏国活动过。可这些人后来都离开了魏国,而秦国正是吸收这些魏国出走人才较多的国家。到了战国后期魏国已形同于秦国的“东藩”。公元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魏国都城大梁。至此享国178年的魏国灭亡。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21)

韩国的先祖是赵氏的养子韩厥。当年赵氏遭遇灭门惨祸时韩厥顶着巨大的压力进宫面君并大胆直言:“赵氏,先贤伯益之后。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贵。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晋君在韩厥的劝谏下让赵武续嬴姓赵氏之嗣并将封地还予赵氏。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韩厥使赵氏的基业得以保全。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22)

韩厥当时也许没想到此举竟会帮到自家后人。春秋时代末期智氏作为晋国最强大的卿族大夫家族常欺凌赵、魏、韩等其他卿族大夫。公元前453年韩氏宗主韩康子联合赵氏、魏氏一举灭掉智氏。公元前403年韩氏宗主韩虔与赵氏的赵籍、魏氏的魏斯一同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韩国尽管也得以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韩国的实力在七雄之中几乎是垫底的。

战国七雄哪七个(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23)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可谓是韩国历史上少有的光辉时刻。韩昭侯在位时期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从而使韩国国力大增,以致于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然而七雄之中实力最弱的韩国地处诸国包围之中的四战之地。等到韩昭侯、申不害死后韩国再度遭到其他诸侯攻伐。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所灭的诸侯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