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误读了上千年的6句话)

误读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是深刻而影响力颇大的误读,我有点受不了。

第一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不是形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滴!虽然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诗,但是他其实是想表达中唐朝廷的奸恶小人太多太多,无论怎样也铲除不尽。风雨飘摇的中唐,能以振兴大唐为己任的臣工实在太少太少,而他们的反面,实在太多太多。比如清朝的嘉庆皇帝上台,抓了一批又一批贪官,杀了一批又一批坏人,但还是无济于事,他们就像野草一样,前仆后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嘉庆一直很郁闷和痛苦,“父皇啊,你怎么拿这样一个烂摊子丢给我,你倒是顶着‘康乾盛世’的光环走了,可我该如何是好?”我想这是嘉庆最想说的一句话。“远芳侵古道”,一个“侵”表明“远芳”并不是好东西。用这句诗来形容美好的事物生命力顽强,实为不妥。(注:“康乾盛世”是后来学者的说法。)

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误读了上千年的6句话)(1)

第二句话:“无奸不商。” 这个成语当初是没有的,当初的成语是“无尖不商”,而且是形容商人诚信经营,不偷奸耍滑。事情是这样的,早期的商人开粮行卖谷米,用容器量好谷米后,应该是足斤足量了,但还要在容器上面放点谷米,形成一个“尖”,最后才卖给顾客。但时代在变,商人慢慢变坏了,所以人们不得不把那个“尖”字改成“奸”字,形成了一个变种的成语——无奸不商。开始都做得好,后来慢慢的就变坏了,这种经营理念确实要不得。我很欣赏日本商人的经营理念,他们从开始到中途、到最后,都坚持他们的质量关,不喜欢把“尖”变成“奸”,执着的“工匠精神”贯穿他们的始终。

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误读了上千年的6句话)(2)

比如卖包子的,把包子做好,顾客越来越多,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减少做一个包子的时间量,也不爱因此偷工减料,甚至以次充好。虽然这样会丧失很多客户,甚至得罪顾客,但他们知道什么叫“不忘初心”。比如日本著名的电视系列剧《深夜食堂》,小林薰的深夜食堂食材很少,他也不喜欢为了迎合顾客而挖空心思,你想吃什么,如果我这里有,我就给你做,而且尽全力做好;如果你点的我这里没有食材,那对不起,我不做。我不会为了赚更多的钱去打电话,让市场小哥马上送来,更不会暗中点外卖,拆开包装,当作自己现成做的给客人。

第三句话:“以德报怨”,这不是孔子想表达的意思。有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是这样回答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啊,如果以德报怨,那我们拿什么来报答德恩于我们的人呢?如果还是德,那岂不是对有恩于我们的人不公平?所以,孔子真正主张的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别人对我好,那我就涌泉相报。如果别人欺人太甚,那就跟他干!就像昆山的外卖小哥一样,该反抗时就要反抗!

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误读了上千年的6句话)(3)

孔子其实是一个很耿直、率真的人,他上课也经常发脾气滴!他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时,发现有学生在下面睡觉、搞小动作,他大骂:“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你就是玻璃瓶瓶儿里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前途是没有滴!”现在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不敢这样说,如果真这样,恐怕家长第一时间就会找上门,而且有关部门也会约你喝咖啡。

第四句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不是李白蔑视权贵,看透官场的宣言。这其实是李白即将进入“体制内”的喜悦表达。这句诗是说给他那长期奚落、嘲笑、瞧不起李白的妻子听的,因为李白之前太穷酸了。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终会被发现。受尽冷眼,备受嘲笑的李太白,终于等到了被召入京的好消息,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误读了上千年的6句话)(4)

“整天搞些诗词散文,能当饭吃?盐巴都没有了,更别说吃肉!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他的妻子不止一次这样奚落他,忍受够了的李白现在终于可以一展舒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才俊之人可是整天被油盐柴米纠缠的中年油腻男?这其实颇像当年的姜子牙,赚钱无方的他只能靠在街头给人测字算卦补贴家用,无奈竞争太大,常常傍晚收摊也没搞到钱,经常被妻子“软暴力”——破口大骂、奚落嘲笑,最后还闹上了离婚法庭。姜子牙最后沦落为单身狗,但他意志坚定,想到“怀孕”久了终究被会发现的,所以他坚持在渭河“空钓”,没想到最后还真钓来了周文王!从此飞黄腾达的姜子牙让人刮目相看,前妻眼红了,要求复婚。姜子牙二话没说把一盆水倒在泥地上,让前妻把水收回来,前妻趴在地上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是为“覆水难收”。

第五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不是形容老师的,这其实是李商隐表达爱情的。但现在大多数人用此来赞美老师,赞美当然是好的,但可别说得像咒语一样啊!其实一听到这句话,很多老师内心是相当反感的,但敢怒不敢言。你想啊,教师的“伟大”难道就应该在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泪,永远痛哭流涕地过完一生吗?

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误读了上千年的6句话)(5)

第六句话:“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其实不是想表达“天下美女一大把,何必单恋一枝花”的意思。其实苏轼就是单恋一枝花,但无奈命运弄人,“笑渐不闻声渐悄”,他只有苦恼、痛苦。

坊间传说有个苏小妹,才貌双全,与秦观有“诗酒趁年华”的浪漫爱情,而且逸闻野史中也有很多她的奇闻故事。但史实证明,苏轼没有这个妹妹,也没有这个表妹妹,更没有这个人。而苏东坡确实有一个堂妹,这个堂妹,才是才貌双全,才是美丽动人。按苏东坡的原话说,是“慈孝温文”。两人从小肯定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苏轼甚是喜欢她。但彼此是同姓,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严重的近亲结婚”! 苏东坡的爱情自然只有葬送在深深的大海里,我估计苏轼对这事儿连说都不敢说,你想:他能对谁说?对同学?不能;对苏辙?不能;对同事?更不能;对苏洵?反了!

我们现在读到他的这首诗《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其实我认为,这正是苏轼对堂妹深深爱恋的含蓄表达。你仔细读读其中的每个字,看是不是那么回事?当时的苏轼,不可能把标题拟成《蝶恋花·致堂妹》,也不可能像现在的00后这样说:“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

有多少人能读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误读了上千年的6句话)(6)

后来,他的堂妹嫁给了一个名叫柳仲远的青年。苏轼在外出时,还在堂妹的家(靖江)住了长达三个月,期间还写了两首诗送给她。这颇有点郁达夫小说《迟桂花》中的味道。至于那两首诗的内容,外人根本看不懂,甚至柳仲远也看不懂(要看懂了那不出大事儿了?),估计只有双方当事人才能明白。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他写信给自己的儿子说“心如刀割”。在他流放归来途经靖江的时候,他虽然此时已身染重病,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但还是挣扎着到堂妹的坟前,向堂妹及其丈夫祭拜。第二天,有几个老哥们儿去看他,发现苏轼这个消瘦的老头儿,正躺在床上,面向里面的墙壁,抽搐着哭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