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捭阖第一解读(鬼谷子捭阖第一)

《鬼谷子》捭bǎi阖hé第一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阖今,其道一也。

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的开放、封闭的现象对各种事物进行命名。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各种事物开始与终止的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好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圣人生存在天地之间,从古至今,他的立身处世之道是统一的。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各有自己的归宿;有的属阴,有的归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驰不固,有的紧张难入。因此,圣人处理事物时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慎地考察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揣度对方的权谋,权衡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仁爱和正义。是有区别的。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能进升,也可以退让;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用无为而治的原则来掌握它。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考察有和无,和它的真实和虚假。放任他的嗜好和欲望,可以知道他的志向和意愿。稍微贬抑或质疑对方言论,以诱使他展开话题后再反驳他。以便了解他的言论是事实,重点是获得对方真实的意图。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确定对自己有利的时机。或者开放把(自己的目的)显示出来;或者封闭让(自己的目的)隐藏。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开放显现,是因为情趣相同;封闭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可行与不可行,应该审慎地对待他的计谋,这样才能弄清彼此的异同的原因。意愿相悖离的和相契合的都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应该先尊重对方意愿,确定自己的计谋主张。假如想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假如想要隐藏,最重要的是要隐密。周详和隐密的重点在于微妙这处,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让对方开放,是为了预料对方的实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心。这都是为了探测出得失利害、轻重缓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实力和计谋作出测度和分析,圣人会根据测度和分析的结果来思虑(谋划下一步的行动方略)。假如这些分析有失轻重之理、不合度量之数,那么圣人也只好舍弃不用,另谋良策了。

鬼谷子捭阖第一解读(鬼谷子捭阖第一)(1)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因此开放,有的开放后实施,有的是开放后再深藏;封闭,有的是封闭后取得,有的是封闭后弃置。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开放和封闭是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二者会以阴阳变化运动,构成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从而使得万事万物的自然变化,纵横,离开,归复,忤逆,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口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重要表现,游说活动是其中的一种变化的形态。人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种变化,事物的吉凶,人的命运都系于口中的言论。口是心灵的门和窗,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所以关系到开放和封闭,用出和入来控制自己的言谈。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所谓“捭”,就是开放、发言谈、阳气(公开);所谓“阖”,就是封闭、缄默、阴气(隐藏)。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以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利、失意、灾害、刑戳、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凡是言论遵循“阳气”的人,都称为“始”,他们以谈论“善”来开始谋划;凡是言论遵循“阴”的人,都称为“终”,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开放和封闭的规律,从阴阳两方面来进行论证和实施。因此,和处于“阳气”中的人谈论,依从崇高的语言来说服他;与富有“阴气”的人交流,则要依从低微的语言引导他。这样以低下求取卑小的认同,以崇高求取博大的宽容。照此而论,(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没有什么说不出的,也没有什么不被采纳的,天下便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说服普通民众,可以说服一个家族,甚至可以说服将相王侯,可以游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做小事可以小到极限就没有内的限制;若要做大事可以大到极限就没有外的疆界。损害和裨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复归,都可以运用“阴阳”的规律加以驾驭和控制。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

阳,运动前进;阴,静止隐藏。阳,主动出击;阴,随行潜入。阳运动发展的终点是阴,阴运动发展的极致则是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凭阳气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凭阴气静止的人,形势也会随之相成。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阴气来结纳阳气,要施以外力的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开放和封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变化的先导,是了解天地运转的途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