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西山奶奶庙简介:崇礼太平庄奶奶庙史话

易县西山奶奶庙简介:崇礼太平庄奶奶庙史话(1)

太平庄位于崇礼区政府所在地北偏东3.6公里处,地处东沟中上部,西高东低,村东有张沽公路和张承高速南北通过。辽代建村,起初村落建在村北三道沟沟口处,村名卧虎庄。康熙大帝北巡到此,出于躲避山洪的考虑,让村民搬迁到现址。

太平庄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清朝雍正年间有汛防把总驻守;民国23年,(1934年)11月11日,取“崇尚礼义”之意,设立崇礼设治局,太平庄为崇礼设治局驻地;民国25年(1936年)日军侵略崇礼全境,侵占初期太平庄为伪县政府驻地。

村西北原有一处民间信奉的奶奶庙,建于咸丰年间,每年农历四月十八,香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烧香、叩拜、供奉,祈愿、祝福、求子、保佑家人平安。

据传,奶奶庙供奉赵公明的三个妹妹:云霄、琼霄、碧霄。姊妹三人在峨眉山九老洞修炼成仙。云霄坐骑青鸾,琼霄坐骑鸿鹄,碧霄坐骑花翎鸟。三姐妹掌管生子的原因很多,主要因为三个奶奶的法器都与生育小孩有关,大奶奶的法器是“浑圆金斗”,也就是“临盆”中的“盆”,正好是用来接生小孩;二奶奶的法器是“紫金罗衫”,用来把刚生下的小孩包起来;三奶奶的法器是“金绞剪”,剪刀两条长龙形状,头尾相对,用来把小孩脐带剪断。同时,三姐妹与邪神恶鬼勇敢斗争,为人间子童除瘟剪疟,灭病祛灾,深得百姓崇拜。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分别是大奶奶云霄、二奶奶琼霄,三奶奶碧霄的朝拜还愿日,民间举办庙会。当地百姓选择附近奶奶庙去供奉。平日孩子生灾害病祈求奶奶保佑,许下心愿,必在此时还愿。凡有小孩父母,要去奶奶庙敬香烧纸,送替身娃娃,糊弄恶鬼;孩子稀少的父母,每逢庙会必为儿子缝制和尚帽(黑面红里),拴长寿锁佩戴,以示将孩子托寄在奶奶名下,以求健康长大。和尚帽和长寿锁戴到十二岁,将帽拆开,黑面红里分别缝合,制成一件夹袄。将长寿锁的线拆开,编一条裤带。此衣带只能小孩本人穿用,不可转送他人。凡是小孩生灾害病,父母不惜一切许愿。祈祷奶奶保佑,好化险为夷。许愿物品不同,有给奶奶的穿戴服饰,公鸡、羊、驴等纸扎;有真公鸡、羊、驴等动物;有许愿跪行磕头距离多么远,叩头多少个等等。无论许下什么愿,在庙会还愿日必须兑现。

庙会期间,在奶奶名下寄托到十二岁的小孩,要到奶奶庙前举行“扫世”仪式。小孩跪在奶奶庙前,让老道人用笤帚在头上扫三下,然后用笤帚把敲三下,表示扫走邪气,一生顺利。小孩“扫世”后,就算成人,不再归属奶奶管。

早年庙会期间,亦有鼓匠乐队、大戏、杂耍和拉洋片(幻灯)等文艺演出助兴,来自天南地北的货郎叫卖香烛、彩纸等庙会用品,也有油饼、麻花、糖麻叶和水果等零星食品,还有针头线脑日用小百货、衣服和生产工具等等。庙会一般进行三至五天,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多数外地人前一天就结伴赶着大马车到了太平庄,在附近树林里将就一夜,因为突然人口增加,相传多次庙会把井里的水都喝干。

上世纪60年代时,各地奶奶庙均遭到毁坏.太平庄奶奶庙也未幸免,中止了祭祀和庙会活动。

目前的奶奶庙新建于1994年,庙宇构造复制旧庙特点,但规模较以前小了很多。太平庄奶奶庙,为二奶奶琼霄执事之庙。大殿正面供着三尊奶奶,塑像二姐琼霄居中,大姐云霄居左,三妹碧霄居右。两侧供奉“道儿哥哥”、奶妈和记账先生。奶妈怀里抱着童男、童女。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前夜,香客们在庙前排出长队,于次日凌晨一点进庙烧香。期间,很多外地香客也是纷纷前来跪拜,十八、十九两日最盛,每日可达万人。随之而来的小商贩也逐年增多,各色小吃、衣服鞋帽、日常用品,农具等是应有尽有。附近的乡民放下地里的农活,到庙会上挑选各自需要的物品。

庙戏是庙会不可或缺部分,从四月十六开始唱大戏,戏班子是山西或内蒙古等地的晋剧团,适合当地人口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对这些传统文化更是喜爱有加。

这天也是百姓求子的好日子。庙中有“道儿哥哥送子”塑像,恩爱夫妇用备好的红线绳,在“道儿哥哥”的头上栓子女,来年“道儿哥哥”就会送去如意孩童。因此,每逢庙会日,男女老少纷纷给奶奶庙敬香,讲究烧第一柱香。那些虔诚者彻夜不睡,有的夜行山路几十里,去抢头柱香。

新建奶奶庙门前,有一棵树龄约有四五百年的老榆树,庙里立着一块高约两米的石碑,上面清楚的刻着:“大清咸丰戌午年仲秋月穀”几个大字,碑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刻满了庙宇捐建人的姓名。此碑虽历经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但它还是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庙宇修建的证据。

当时建筑风格均为座北朝南,青砖白灰墙体.灰色筒瓦盖顶,起脊卧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堂里尊尊塑像神态各异,内壁上幅幅肖像栩栩如生。整个庙宇雄伟壮观,令人肃然起敬。奶奶庙正堂上均有云霄、琼霄、碧霄的塑像。不同地域的奶奶庙,三姐妹塑像排列位次,迥然不同。

当时的太平庄奶奶庙占地约15亩,奶奶庙坐落在正北,正殿偏房十几间,正南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广场。有50多块石碑,俗称“捐款碑”,后在文革破四旧时,寺庙被烧毁殆尽,石碑尽数被毁。现在看到的这块碑是在旧庙门口原址发现的,生产队在原地盖了一间库房,垒后墙时把仅剩的这块碑围了进去,直到拆旧房时被发现。

如今日子好过,医学发展迅速,孩子们健康成长。可每逢四月十八这天,人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聚到太平庄。兴奋地喊着:“走,赶庙会去”!显然,赶庙会的心情和祈求早已大不相同。庙会,在人们心中,逐渐变成一种文化。(朱阅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